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学论文 - 社会类
    发表日期:2014年4月30日 编辑:shphao 有3247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微博的发展现状及微博影响力

微博的发展现状及微博影响力。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给我们带来了便捷的交流方式和互动平台,从E-mailBBSICQIM),博客(Blog),再到微博(Micro-blog),发展可谓日新月异。当下最流行的微博既是资讯高速流动时代的产物,也是互联网时代网络更加深入人心的一种表现。微博,即微博客的简称,具有第一时间迅速传播的特征,用户通过140字左右短小精悍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来实现互动并且传播性极快的工具。国内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在20098月推出了“新浪微博”内测版,是国内提供微博服务网站的首例,之后微博便进入了上网主流人群的视野。

微博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传播工具在社会各个领域已经成为研究热点,涉及范围之广,包括政治、经济、教育、社会公共关系等多个领域。研究初期,国内学术界对微博的研究主要是在传播学方面,对微博的传播特性、形态、微博给新闻媒体带来的实际影响、微博引发的社会反应以及对微博在国内发展和未来趋势的预测等方面展开了研究和探讨。如2009年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副教授陈梁在新媒体传播年会上的论文---《微博客与社会信息传播方式的演变》,以及在第六届亚太地区媒体与科技和社会发展研讨会上方冰等学者的论文---《微博客的把关问题及其对策》,这两篇论文都阐述了微博的传播特性及其发展。复旦大学的赵民、张军锋发表的论文《社会运动中的Twitter现象--兼论Twitter的性质与发展方向》,首先从Twitter的特征、传播形式以及社会功能出发,深入探讨了Twitter成为新的传播工具、人际交往的手段或者社会运动的有效组织、动员平台的可能性。

微博的发展现状及微博影响力。在《微传播时代的来临与传播媒体的利用》中提到微传播的核心特征是“微”,分析了微传播流行的深层原因,并探讨了传统媒体该如何与微传播结合,以便实现更好传播效果。2009年底,南方报业出版研究所推出了《南方传媒研究(第21辑:微博时代)》,对微博的特性及社会效用进行了探讨,其中包括孟波、谭翊飞等著名媒体人士和学者。新浪副总编辑孟波在《新浪微博:一场正在发生的信息传播革命》一文中提出了“这种传播形态的传播速度之迅捷、传播密度之深密、传播方式之便利,远非以往的媒介所能比拟。”

学者谭翊飞在《微博的力量》一文中以几则新闻事件为切入点,阐述了微博的定义及其传播特性,他结尾处写道“微博让新闻更加接近真实,同时微博也可以成为一个同人聚集的场所,读书、思考、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

以上学者都是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研究微博作为一种新型传媒工具的特征及对传媒发展的影响,而有关微博实际运用方面的研究却相对缺乏。国内对微博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微博在教育领域中的研究发展迅速,但是相对较少。注重将微博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二者结合作为研究课题,是从新的视野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解读。以“微博”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检索,从2009年至20139月,共有论文4069篇,在结果中检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这一词,共出现论文83篇,在结果中检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词共有论文107篇。“微博”是当下的热门词汇,从这一检索数据可知,从微博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角度进行研究的论文不多,研究者们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了研究,综述其文章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微博受高校大学生欢迎的动因。研究者主要是从微博这种传播手段的特点、当代大学生自身的思想行为特点来展开研究的。李梅认为,及时性、快捷性、广泛性、丰富性、简便性等都是微博信息传播的特点,凸显了博主的个性,拉近了人际关系,提供了更为自由的公共言论环境,这些都符合当代大学生群体追求独立、自由、个性、敢于突破创新表现自我的思想行为特点。刘春雁提到,微博允许所有用户利用接口把微博引用到其它地方去,在各种传播介质中无孔不入又无处不在,这样的特点使得信息丰富多样的微博开阔了大学生思维,同时微博的互动性和平等性让大学生来思想交流中释放压力。密甜甜的硕士论文《论微博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提到,微博不仅满足了大学生个性和智力发展的需要,也满足了大学生心理及情感发展的需要。

二、微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义和作用。李康乐认为,微博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性,提高了教育的有效性,营造了寓教于乐的氛围,扩展了交友的范围。李文浩、姜太军发表的论文《借助“微博”的“微薄”之力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出,微博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高校校园环境的和谐稳定,建构融洽平等的师生交流平台。

高壮伟认为,微博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获取信息的来源,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工作方式,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陈平平认为,微博应用于高校省政工作的理论意义在于提高思政教育效果,增进师生感情,有利于教育工作者的队伍建设。三、微博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问题或挑战。研究者们主要是从微博这种传播手段的特点出发,围绕着微博对高校大学生思想行为等各方面的不良影响以及对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途径、内容、教育者、教育机制等方面的影响来展开研究的。杨晓峰认为,大学生难以管控海量的垃圾信息,带给大学生新的心理问题,如沉迷微博忽视现实中的人际交流,它还导致高校课堂出现监管盲区,破坏教学秩序影响教学质量。杨立淮、徐百城的《“微博”网络生态下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指出,多元化、开放性和互动性的信息形式给高校的舆论坏境、网络文化环境以及大学生的思想引导带来了挑战。李梅、孙丽娜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统工作方式受到了挑战,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张元也在其发表的论文中指出,微时代的到来销蚀着传统的思政教育权威性,分化了传统思政教育的集中性以及冲击着传统思政教育的内容。王云峰、李峰、李彦认为,微博不利于主流舆论和主流价值观的形成,不利于维护安全稳定。刘慧指出,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中定位过窄,内容单一,交互性差,维护失当。密甜甜. 微博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 山东, 山东师范大学,

四、微博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于欢欢在《浅谈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一文中提到,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微博用户数量越来越多,微博将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交流沟通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同时微博自身的特性决定了它不仅可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而且还具有很多其他载体所没有的优势。方宏建、杜亮在《以微博为载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一文中提到,微博具备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能够承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任务、原则、内容等基本信息,并且能够被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操作;二是能够将主体和教育客体联系起来,使得主客体双方之间可以借助这种形式进行双向的交流互动。

五、微博环境下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和措施。杨晓峰认为,要构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网络教育平台,打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师资队伍,开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专用“微博”。李梅、孙丽娜认为,要从思想上重视微博在高校的运用,健全“微教育”和管理的相关制度,加强组织领导,增强教师的“微”参与能力和引导能力,在倡导主流教育途径与微博教育相结合的同时,积极挖掘培养学生微博领袖,还要注重创新微博信息的内容和形式。王云峰、李峰、李彦提到了,学生工作部门和学工队伍要树立微博意识,开展培训提升学工队伍驾驭微博的能力,包括要学会用平等的态度和身份与学生交流,尊重学生的个性,学会使用网络语言,同时还要培养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曾军顺提到,要重视主渠道作用,在“两课”教学中引入微博。赵聪锐在《微博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中提到了为了保障微博的健康发展,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庞志伟认为,可以利用微博应对高校的突发群体性事件,还可以微博为媒介构筑多元化就业信息传递渠道,将微博与学生日常管理相结合,服务学生。尹晓敏在《微博兴起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应对》一文中认为,高校可以以校园德育网站或者学生QQ群为依托建立微博交流平台,即时了解学生的“思想脉络”,对大学生实施“深度辅导”,还要强化微博运行的保障支撑体系,适时出台微博平台建设实施方案或者运行管理办法。

通过以上分析整理可见,将微博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还处于起步阶段,这一领域的相关论文也在逐年增加,这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具有重要意义,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借鉴、奠定了基础,但是研究中仍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

第一,这些研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还缺乏系统性,且不够深入。将微博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多,深层次的理论仍然需要探索,实践方面的研究也不够全面、系统,多表现为宏观策略方面的研究,并且研究较为肤浅和笼统,针对具体操作方面的研究较少,缺乏实效性对策。

第二,研究中缺少创新,研究成果多有重复。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部分研究者对微博的特性,微博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作用、给高校带来的挑战、还有对策等问题的研究大同小异,缺乏创新。

本研究期望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尽力弥补以上不足,寻求理论与实践上的一些突破,探索微博如何更好的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和途径。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最新文章
专题信息:
  全国正规的心理咨询师培训(2022/5/3 18:11:22)[2104]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C1)(2021/8/9 12:16:08)[1861]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B)(2021/8/9 12:13:58)[1591]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心理调适(2020/12/12 23:45:29)[2097]
  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与疏导(2020/12/10 23:41:39)[2844]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