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学论文 - 医学类
    发表日期:2014年4月2日 出处:互联网 作者:李饶,袁丽 编辑:shphao 有1290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糖尿病(DM)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缺陷导致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我国现有 DM 患者 9 240 万,居世界第一,其中 20 岁以上成人中 DM 患病率为 9.7%,而 60 岁以上老年人患病率高达 20.4%。国内外多项研究证实 2 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为多病因所致的身心疾病,心理社会因素在 T2DM 的发生、发展、治疗中具有显著作用。由于老年患者日常活动能力低,疾病治疗复杂,并发症多,更易产生负性情绪,因此对老年患者的心理干预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就老年T2DM 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干预综述如下。

1 老年心理健康的定义

国外针对老年心理健康的研究起步较早,已形成规模,有国外学者曾制定 10 条关于老年心理健康的标准。我国吴振云教授提出老年人作为一个特定的社会群体,心理健康的内涵应包括 5 个方面:性格健全,开朗乐观;情绪稳定,善于调适;社会适应良好,能应对应激事件;有一定的交往能力,人际关系和谐;认知功能基本正常,这种理论构想通过因素分析效度检验,已得到证实。

2 老年 2 型糖尿病患者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进展

2.1 抑郁

抑郁是 DM 患者常见的合并症。Jahan 等调查发现 17.5% 以上的 DM 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其年龄为(55 ± 12)岁,合并抑郁的 DM 患者存在更多并发症,且自我护理效能减退。1 项对 70 79 岁老年人的研究显示,DM 患者抑郁情绪的发生率为 23.5%,而无 DM 者发生率为 19.0%Paula认为老年人会有失去家人、朋友、社会角色等多种担忧,加之对死亡的恐惧,因此若患有 DM 及其并发症则会加重抑郁和失望情绪。Alagiakri shnan 等提出老年 DM 伴抑郁症患者存在无动机感、无快感、无望感、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所以 DM 患者的自我管理可能成为一项困难的任务。对于老年 DM 患者,如不进行检查,抑郁症可能不会被确诊,因此需用老年抑郁量表(GDS)在临床中对老年患者进行定期评估。Gonzalez等研究表明,在对 170 名伴有重度抑郁的 DM 患者进行7 d 的追踪调查发现,只有(2.82 ± 0.22d 能按时监测血糖,国内外多项研究结果显示 DM 与抑郁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但由于 DM 和抑郁的某些临床症状具有重叠性,再加上老年患者特殊的心理特点,给临床上的诊断带来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加强临床工作者对老年 DM 患者伴抑郁症状的识别,以便给予及时的治疗和护理。

2.2 焦虑、恐惧

老年 DM 患者在被诊断为 DM 初期对自己是否存在 DM 能否康复都心存疑虑。患者担心疾病会很快加重,不能治愈,表现出烦躁不安,焦虑失眠,饮食减少,社会交往度下降等。与 1 DM 患者相比,老年 T2DM 患者在最初治疗时会拒绝使用胰岛素,而采用口服降糖药的方法 , 他们担心注射的方法不正确,注射时疼痛,注射后发生低血糖,以及使用胰岛素所带来的潜在危险。同时,大多数 DM 患者对自我胰岛素注射和自我血糖监测会产生恐惧心理,其中对自我血糖监测的恐惧表现更明显。对注射和监测的担忧及对针头的恐惧会影响 DM 的自我管理。焦虑、恐惧心理会影响糖代谢,使其调节能力降低,空腹血中胰岛素水平降低。国内调查研究显示,T2DM伴发焦虑情绪以女性,年龄大(≥ 60 岁),病程< 5年及≥ 10 年的患者较多见,其中原因多样,如女性感情脆弱,年龄增大且患有多种疾病,生活自理能力差,不能接受 DM 为一种终生疾病等。然而,也有研究表明中年 DM 患者较老年患者更易罹患焦虑,因为中年患者处于事业发展重要阶段,同时面临多重压力,罹患 DM 无疑对其身心健康带来沉重打击。

综上所述,DM 患者伴焦虑恐惧与年龄的相关性还有待进一步大样本调查研究,但可以肯定 DM 患者焦虑评分及患病率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

2.3 认知功能障碍

T2DM 是老年人认知功能下降的一个危险因素,且影响较广的认知区,其中认知速度下降最早出现。在老年 DM 患者大型 Cohort 研究中发现,年龄与认知功能的下降呈正相关性。老年女性 T2DM 患者与老年女性非 DM 患者相比,其语言表达和语言记忆能力的下降速度更快,而其余认知功能的下降则保持平稳。部分老年患者文化程度低,随着生理机能减退,听力、视力下降,对疾病的感知存在障碍,可能迷信虚假广告、偏方,而不相信科学。Sinclair 等研究认为,老年 DM 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低效,保健服务及社会支持利用度的下降均与认知功能障碍有关,因此建议对老年 DM 患者进行定期认知功能评估,以便及时发现认知障碍的患者。多项研究表明,DM 的治疗可以改善老年 DM 患者认知功能,因此通过控制血糖来防止认知功能下降,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及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然而,也有研究认为正常的糖化血红蛋白的保持对认知功能的改善并无明显作用。综上所述,老年 DM 患者血糖控制与认知功能改善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3 心理干预

老年 T2DM 患者极易出现心理障碍,应将心理干预看作临床治疗的一部分,针对性、个体化的对老年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以提高老年 T2DM 患者的转归。

3.1 支持干预

运用倾听、解释、说理、安慰等言语技巧,进行心理支持,并鼓励患者表达出消极情绪,以减轻与慢性疾病有关的不适。

3.1.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对于新诊断的老年 DM患者,应做好入院指导,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热情积极地解答患者心中的疑惑,随时关注患者细微的心理行为异常。对患者而言医院是一个陌生环境,入院时会产生一定的孤独无助感,尤其是老年患者。因此,若能在入院初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则可以减少患者的不良情绪,并且有利于实施健康教育。

3.2.2 建立社会心理支持 老年人由于配偶和朋友离去,社会支持系统欠缺,且生理及认知功能下降,这些都会增强其社会隔离效应。研究表明对 T2DM 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进行干预后,患者在社会支持各维度分和总分上都有所提高,干预后的血糖水平较干预前有所下降。运用综合护理干预方式对观察组的社会、家庭网络支持系统实施干预发现,有效的社会支持可以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悲观情绪和心理压力,减少和避免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家庭、社会支持,不仅在生活方面给予相应的照顾,而且也可督促患者坚持治疗。

3.2 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是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有研究尝试将聚焦解决模式应用于 DM 健康教育,在对患者的回访中,得到广泛赞同,特别是该模式一些积极的理念、灵活的技巧,为护士提供了一种更为尊重 DM 患者的健康教育模式。将认知行为疗法运用于 DM 健康教育中,干预 1 年后发现观察组的血糖控制情况和有关行为指标的改善优于对照组,说明认知行为治疗能帮助患者建立长期的健康行为,且行为的改变能促进患者更好的进行血糖控制。在了解老年人年龄、体力、病程长短等因素基础上,建立个性化的护理程序,可以使每位患者要清楚的认识自身现状。Lustman 等用认知行为疗法对 T2DM伴抑郁的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试验组接受为期10 周,每周 1 次,每次 1 小时的抗抑郁治疗,由心理学家给患者讲授如何融入社会、进行体育运动、舒缓压力的技巧,以及消除负性情绪的技能,结果显示随访期间试验组抑郁缓解程度、血糖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只关注知识教育或心理指导而忽略行为改变,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老年人的心理负担,因此可以在健康教育中给予更多自我护理的指导,来培养老年人对自身疾病的临床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其自我效能感。

3.3 合理情绪疗法

这种方法旨在通过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患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其解决情绪与行为上的问题。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应态度温和,让患者产生可信赖感和安全感,引导患者说出思想顾虑,给予适当的心理指导,明确自己非理性的观念,代之以合理的信念。将家庭作业法、合理情绪想象法、放松训练等合理情绪疗法应用于老年 T2DM 患者的研究表明,在进行 2 个月的干预后,试验组的抑郁、焦虑评分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合理情绪疗法可减轻负性情绪。对初诊的 120 T2DM 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发现,在入院的不同时期将合理情绪疗法的心理诊断阶段、领悟阶段、修通阶段、再教育阶段连续运用,可纠正糖尿病的错误观念,减轻患者焦虑,从而建立正确面对糖尿病的积极心态。积极鼓励患者听音乐、散步,尤其和 DM 同伴一起,不仅可以通过锻炼达到降糖的目的,而且可通过患者之间的交流,缓解焦虑紧张情绪。对老年 DM 患者应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鼓励性的心理暗示,帮助老年人分析出现心理问题的内部和外部原因,针对具体情况调整心态。心理学家 Sheldon所倡导的 “ 关注、权威形象、和睦关系、言语技巧、信任、灌注希望、塑造力量 ” 等都被称为积极干预。有研究表明运用积极心理干预的DM 患者个人自我行为管理成功率为 93.94%,而消极心理干预仅为 67.82%。诊断、治疗、进展是 DM 患者精神负担的主要来源,这些会使 DM 患者自我护理变得更加困难,然而他们却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心理支持及护理。

由此可见,护士不仅要增加与患者之间交流的机会,更应该加强心理学知识,这样才能给予患者正确恰当的心理指导。

4 小结

综上所述,DM 已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而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的存在也严重影响 DM 患者的治疗与转归,应该引起医务人员的重视。目前,国内对老年 T2DM 患者的心理调查及护理干预报道很多,但均缺乏大样本的对照研究,且由于心理干预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欠缺,对基层医院的护理工作也不能予以标准化的指导。所以对 DM 患者需制定合理化、个性化的干预方案。其次,DM 专科护士的心理学知识有限,有待于培养其心理学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以确保给予老年 DM 患者正确全面的心理指导,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最新文章
专题信息:
  全国正规的心理咨询师培训(2022/5/3 18:11:22)[2027]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C1)(2021/8/9 12:16:08)[1803]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B)(2021/8/9 12:13:58)[1564]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心理调适(2020/12/12 23:45:29)[2082]
  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与疏导(2020/12/10 23:41:39)[2824]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李饶,袁丽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