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的美国总统大选,在最后阶段的时候出现了一种一边倒的竞选局面,民众们对于选择奥巴马当总统的态度已经非常明显,原本他在竞选初期被反复提到的不利方面,比如他是个黑人、他很年轻缺乏足够的经验、对待伊拉克问题的”懦弱”态度等完全被扭转,甚至变成了他的优势。大选开始不久,他就冲出重围,在党内竞选中以11场连胜的佳绩打败了强敌希拉里,然后选民的支持就像是滚雪球般,越滚越大越滚越多,在全国大选中,以365票对173票的成绩战胜了有着丰富政治军事经验的共和党人麦凯恩,最终取得了美国总统的桂冠。在竞选过程中,人们为了支持奥巴马当选总统,甚至举行了大规模的万人集会。美国的总统竞选是非常激烈的,不亚于一场国家战争,单就政治资历和对民众的影响力而言,奥巴马绝对比不上希拉里,更别说在共和党内工作了几十年的麦凯恩,他能够当选总统,除了他本身的人格魅力、竞选团队的努力、民主党的全力支持外,民众的意愿显然是非常重要的,而在民众投票支持的情形中,不难发现有乐队花车效应的心理因素的存在。
“乐队花车”是指在游行活动中开在队伍最前面的那辆花车,它有着强劲的音响,载着乐队鼓手,一路激昂澎湃地引领着整个队伍,人们不自觉地就想加入到队伍中去、跟随在乐队花车的后面。心理学家将人们总是支持胜利者的一方的心理倾向称为“乐队花车效应”。这种效应在政治选举的过程中非常常见,当参与竞选的两个人购选票出现差距的时候,后面投票的人们会更愿意选择得票多的一方,于是就出现了差距越来越大,结果—边倒的情况。
“斗输狗效应”是与乐队花车效应相反的一种心理状态,是指人们有些时候会产生同情弱者的心理倾向,转而支持竞争中处于弱势的一方。比如我们在观看球赛的时候,会希望暂时处于劣势的队伍能够奋起反击,扭转战局。
表面上看,既然有乐队花车效应又有斗输狗效应,人们究竟会选择支持哪一方呢?如果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当某件事情和一个人的切身利益有很大关系的时候,他往往会选泽支持胜利的一方;而当某件事情并不会对自身造成影响的时候,他会倾向于同情弱者。这很容易理解,人们都具有趋利避害的本能,渴望获得胜利和成功;人们也都具有怜悯心和抗争意识,当出现一个强势胜者的时候,人们会渴望将他击败,在并不会对自身造成损害的1台况下,人们便容易转而支持弱者。
乐队花车效应通常有可能会衍生出从众谬误,即人们盲日地认为多数人认同的事情便是事实,古时候人们认为天圆地方,于是提出日心说的哥白尼被送上了火刑架;18世纪的时候,许多人认为奴隶的存在是正常的,于是美国爆发了南北战争。并不是多数人认为正确的事情便是真理,我们应该拥有自己的主观判断,并坚定自己内心的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