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专题 - 催眠术
    发表日期:2013年10月13日 编辑:shphao 有11936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哪些人容易被催眠 哪些人不容易被催眠?

    “如果我掌握了催眠技术,我使能对任何人进行催眠吗?不管对方是个傻子,还是一个智者?”桑普问吸引大师。

    “按道理说,只要对方的主意识降低,你就可以把对方带入到短暂的被催眠状态。但这要求催眠师的技术高超,能和受试者建立一种催眠关系。但面对的催眠对象不同,建立关系的难易程度有很大区别。

    “一般来说,满足以下条件的人群容易建立催眠关系。

  1、受试者相信催眠并愿意配合催眠的;

  2、大脑正常,能明确接受信息、理解信息并能对语言交流做出回应的;

  3、有明确处理内容的。

“但有以下几种人不大容易建立催眠关系。

1、神经出现问题的人;

2、中度以上由生理导致精种病的患者;

3、对语言的理解与表达有障碍者;

4、脑部受到过严重创伤、损害或脑细胞组织坏死、病变者;

5、偏执狂,对人不信任并怀疑一切者;

6、严重抑郁症患者;

7、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

8、心力衰竭者;

9、增商低于70分者;

10、六岁以下的儿童(催眠敏感度很差)。”

“也就是说与那些精神不太正常、难以沟通的人很难建立催眠关系,对吧?”   

“嗯,我们可以对接受催眠难易程度的人群做出一些归类,看看哪些人群易受催眠,哪些人群不易受催眠。”

    不容易被催眠的人群:喜欢分析问题的人、科学家、数学家、哲学家、律师、会计师、政府官员,以及人格解体者;

一般可催眠人群:白领、单一环境工作者,其注意力较容易集中;   

比较容易被催眠的人群:打工族、军人、学生、高智商者,其接受语言命令的能力比较强;

    很容易被催眠人群:迷信者、宗教信仰者、气功师、瑜伽师、禅修者等;

    极容易被催眠人群:高情商者、高僧、特异功能者、艺术家、幻想家等。

    总的来说,98%的人群都可以进入催眠状态,只要方法得当,都可以建立催眠关系。

“那么,对于这些人,如何建立催眠关系呢?

要建立催眠关系需要遵循四个基本原则:信任、放松、关注、配合。   

“首先,信任感的建立非常重要,如果彼此不信任,诱导成功的机会就不大。如果受试者不信任催眠,就会对催眠产生抵制和抗拒。因此,在催眠前,催眠师和受试者需要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这是建立催眠关系的第一步。

    “为了建立信任感,我们要先对受试者进行咨询和了解,比如观察受试者对催眠抱着一种怎样的印象,了解他们接受催眠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他们不太相信催眠的话,我们可以和他谈谈催眠,使他对催眠产生兴趣,打消他们对催眠的恐惧,改变他们以往对催眠的成见和误解,使他们重新认识催眠。在面谈的过程中,我们要了解到受试者的爱好、性格特点、价值观,以及接受事物的方式等。“

    “面谈的过程也是测试能否建立催眠关系的过程吧?”桑普若有所思道。

    “对。这个面谈沟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培养信任的过程。要让对方感受到你的亲切、诚实、风趣幽默、有智慧,而不是认为你在招摇撞骗,你自己也应当给对方一种自信且能自控的感觉。建立亲密感,使对方注意力高度集中地跟随你的话语。

    “在进行催眠前,我们应通过交谈,进行一次催眠暗示性测试,观察对象对暗示所能接受和反应的程度,然后根据这个程度选择诱导的方式,根据催眠的目的制定催眠的策略。

    “其次,要建立催眠关系,就要让受试者放松。放松的方法也很多。选择的环境要宽松舒适,坐的沙发要厚实松软,可以开开玩笑,做个游戏互动,打消对方的恐惧感,让对方配合起来。让对方深呼吸,引导他进行放松性想象,让他闭目静想,还可以用语言诱导,使其心情愉快放松,减少其对不安情绪的关注。

    “再次就是关注。所谓关注,一方面是指催眠师要关注受试者的心态和情绪的变化及其在受试中的反应,根据受试者的反应,来不断地调整催眠的方向和策略。另一方面受试者要保持注意力的集中,跟随催眠师进行积极地调整思维的方向。

    “最后一点是配合。所谓配合,是相互的。催眠师要配合受试者,对他们的疑问及时给予回应或暗示,配合他们的声调和动作,和对方合拍。受试者也要积极地配合催眠师的语言暗示和行动指命,这样才会产生良好的效果,进入较深的催眠状态。

    “总之,催眠关系的建立,最主要的关键是要获取对方的信任,让对方在极度放松的情况下,让催眠师的语言在对方心理上产生神奇的作用。越是开诚布公,越是亲切自然,就越能消除紧张关系,赢得对方的信任,使对方全身心放松下来接受你的暗示,进入催眠状态。催眠师的暗示语言越有效,受试者接受催眠达到的效果就越好。”大师对桑普再次强调。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最新文章
专题信息:
  全国正规的心理咨询师培训(2022/5/3 18:11:22)[2091]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C1)(2021/8/9 12:16:08)[1852]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B)(2021/8/9 12:13:58)[1589]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心理调适(2020/12/12 23:45:29)[2094]
  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与疏导(2020/12/10 23:41:39)[2844]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