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专题 - 健康心理学
    发表日期:2013年8月2日 编辑:shphao 有2923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什么是心理和谐:积极心理学的视野

 

在心理和谐的概念界定上,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三类:

一是体验说。"即将心理和谐视作一种体验或感受例如,中科院心理和谐研究项目组的定义:心理和谐是个体在处理自我、家庭、人际和社会问题过程中的主观体验和总体感受。吴大保指出,心理和谐是个体对客观环境中出现的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于内心活动过程中的一种特有的心理体验。

二是关系说。即将心理和谐看作是心理成分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良好稳定的关系例如,林崇德尽管没有对什么是心理和谐加于明确界定,但他的一段话也表明了他对心理和谐的理解:

什么是和谐?我们认为,和谐主要指的是处理与协调好各种各样的关系心理和谐与社会和谐是一致的,和谐社会的三个空间是自我关系、个人与他人关系和个人与社会关系"从心理和谐角度上说,围绕这三个空间,心理学必须研究以下六大关系的相关课题:人与自我的关系,人与他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机器的关系以及中国与外国的关系"0可见,林崇德所认为的心理和谐就是处理好与人的心理相关的各方面的关系

三是状态说。"即将心理和谐视作一种心理状态"例如,黄希庭从人格的角度认为,健全人格既是心理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保证个体心理和谐的重要条件。心理和谐就是个体对自己各个方面的表现与自己的期望之间协调一致的状况。俞国良也认为,心理和谐是指人的基本心理过程和内容彼此之间,或者各部分与整体之间保持动态的均衡、完整、协调一致的自在轻松状态,即认知、情绪情感、意志和行为以及人格的完整及协调,同时能够与外界环境进行有效沟通,较少内部或外部冲突。

笔者倾向于心理和谐的/关系说,但主张对其注人状态说中蕴含的积极元素,认为心理和谐是反应心理内外关系的一种心理现象,是心理内部要素之间、人事之间、人际之间和身心之间在总体意义上的协调统一、相对稳定的关系在人的心理上的综合体现"心理和谐是一个系统,它由个体内部心理和谐、人事心理和谐、人际心理和谐和身心和谐四个子系统组成"内部心理和谐子系统反映的是构成心理内部的各个成份(认知、情感、意志、个性等)之间的相互协调和统一的关系;人事心理和谐体现的是人与事之间的关系,即人在处理事情或事件时的冷静、适度和乐观,善于息事;人际心理和谐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指人与人交流上的默契和融洽,善于宁人,身心和谐体现的身心关系,反映了身体和心理之间的相互促进,即以身促心,又以心养身同时,心理和谐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1)心理构成要素上的协调性表现为人在认知、情感、意志、个性上的协调一致

(2)为人处世上的理智性"表现为没有或很少有过激行为

(3)心理体验上的愉悦性。心理和谐的人也有喜怒哀乐,但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占主导地位。

(4)持续时间上的稳定性总体意义上的心理和谐在一定时期相对稳定地表现出来,甚至构成了一个人相对稳定的特质由此可见,心理和谐不是中性词,而是描绘人的积极心理的充满积极色彩的心理学术语需要说明的是,笔者最初关于心理和谐的界定和结构的观点,早在2005年就已经提出,此后在学界产生了一定影响,一些学者,例如,周林刚,昊九君(,沿用了笔者将心理和谐结构分为内心和谐、人际和谐和人事和谐的说法;最近郑雪、许久安、严标宾所著的和谐心理学一书,多处引用本人观点,全书共分五编,其中两编的名称分别为人事和谐和人际和谐。

我国本土化的心理和谐概念尽管和风靡西方的积极心理学没有渊源上的关系,但在内涵本质上与后者不谋而合,应该属于积极心理学的范畴。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从产生的时代背景而言,心理和谐的概念伴随着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强音应运而生,和积极心理学的产生背景类似"世纪之交,西方掀起的积极心理学运动,很快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心理学革命。这场运动发起人、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赛里格曼的一段话揭示了这场运动的背景:当代心理学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转折时期,心理学家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和新的使命,那就是如何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发展,帮助人们走向幸福,使儿童健康成长,使家庭幸福美满,使员工心情舒畅,使公众称心如意。与此类似,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为构建国民心理上的和谐而不懈努力是心理学工作者责无旁贷应该肩负起的历史使命"这正如林崇德所言:心理学应该在已有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积极面对社会中出现的新间题和新动向,承担起构建与维护和谐心理的重任。

其次,从研究的内容而言,心理和谐的研究与积极心理学不谋而合积极心理学研究人的光明面、人的优点与价值,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发展,强调心理学不仅要帮助那些处于某种逆境条件下的人们知道如何求得生存并得到良好的发展,更要帮助那些处于正常环境条件下的普通人学会怎样建立起高质量的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同样,我国开展心理和谐的研究,一方面要求我们的心理学工作者,尤其是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工作者站在人文关怀的立场上,加强对各种处境不利群体(留守儿童青少年、流动儿童青少年、离异家庭青少年、贫困儿童青少年、艾滋致孤儿童等)的研究,提出改善他们不利境遇的方法和措施。另一方面,就是要帮助处于正常环境下的我国公民,稳定心态,珍惜美好生活,提高感觉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能力,增强主观幸福感和提高生活质量,让国人更加幸福和更有尊严地生活。这正如王希永所说,积极是心理和谐的灵魂心理和谐表现为人能够保持肯定的、正向的、进取的、热心的、负责的心理行为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适当、适度,需要人在客观现实面前保持积极心态、积极态度、积极情感、积极情绪、积极认知及积极心理品质。

从积极心理学的视野考察上述心理和谐概念的关系说、状态说和体验说。除了状态说含有积极因素外,其他两种似乎都显得不那么积极,它们倾向于将心理和谐看作是一个中性词。这显然是有悖于时代要求和词意本身应有的内涵。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最新文章
专题信息:
  全国正规的心理咨询师培训(2022/5/3 18:11:22)[3950]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C1)(2021/8/9 12:16:08)[2008]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B)(2021/8/9 12:13:58)[1667]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心理调适(2020/12/12 23:45:29)[2172]
  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与疏导(2020/12/10 23:41:39)[2930]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