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女性 - 女性心理
    发表日期:2013年6月1日 编辑:shphao 有1348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婆媳之间的关系心理解读

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而景难念的“经“还是“婆媳经“。婆媳关系可以说是一个永恒的、内容丰富的话题。现在,关于婆媳关系的影视作品充斥着荧屏。不论这些作品最终的结局是悲还是盲,都有相同的主题,那就是婆媳关系。

    现代社会,女人在家庭中的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妻管严”、 “怕老婆”都已不再是特殊的社会现象,而是不用去深究的一个正常的、普遍的事实。当家作主的女人常常这样“教诲”自己的丈夫:“你妈只是你妈,但我妈也是你妈。”

    说到这里,我们不妨再来看一个笑话:

    妻子建议丈夫买辆车,丈夫欣喜若狂,以前一直想买车,妻子总是否决,为什么突然同意了呢?然而当他听了妻子的解释后却再也提不起兴趣。妻子是这样的解释的:“我想买辆车,这样咱们给我们家庭东西方便了,从你们家带东西也方便了。”

    这说是笑话,其实是现实的写照。一定程度上也揭示婆媳矛盾产生的原因。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难以融合和难以解决的婆媳矛盾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婆媳关系。

    最直接的原因便是婆媳关系的特殊性。与亲人比起来,婆媳关系不具有血缘关系  与丈夫比起来,婆媳关系又不具有婚姻关系。婆媳关系是由原来的亲子关系和现在的夫妻关系所衍生出来纳新的关系。它并不具有母子关系先天的稳定性,也不具有夫妻关系后天的亲密性。这种关系的好坏直接取决于关系双方能否正确处理,能否悉心融洽。

    然而,婆媳关系双方却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无论是媳妇还是婆婆,她们都是女人。

    我们知道。女人都有依赖性,并渴望归属,我们也知道为女弱,为母强。作为一个母亲,对儿子的依赖和爱是统一的。儿子是母亲生命的延续,母亲对儿子的依赖是很难与他人分享的。尽管每个母亲都请楚,儿子终将会结婚成家,终将会有另一个女人取代自己,与儿子一起生活。然而,当看到那个往日里在自己怀里撒娇的小于,那个以前遇到问题总是在自己这里寻找帮助的小子,那个懂得给自己更多关怀、时时关心自己的男人,如今却对另一个女人体贴有加,爱护有加。母亲自然会倍感失落,认为儿子是“娶了媳妇忘了娘”。然后母亲便会将这种夹杂着失落和不满的情绪发泄到媳妇身上,她们认为是媳妇抢走了自己的儿子。

    而媳妇也是同样的。女人对爱情的占有歌并不亚于男人,甚至比男人更强烈。爱情中的女人渴望男人的目光能时时追随着自己,渴望男人时时想念自己,最好能时时刻刻陪伴着自己。而当自己的丈夫对婆婆总是言听计从,当自己需要他时他却想着自己的母亲等情况发生的时候,媳妇的心里自然也会有不快,然后将这种不快归为婆婆对丈夫的分享,对婆婆自然也就有了心理的隔阂。

随着积怨的加深,婆媳矛盾也在不断升级。虽然,造成婆媳矛盾的原因还可能包括各自生活习惯、思想观念的差别,利益的纠纷,夹在中间的儿子或丈夫的调节不良等。但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还是两个女人在感情上的失衡。

    然而,无论婆婆和媳妇之间有怎样的矛盾,婆婆毕竟是丈夫的母亲,毕竟是长辈。所以,女人们,婆媳关系并不应该兵戎相见。很多时候,作为晚辈的我们只要稍稍用心,便可营造良好的婆媳相处氛围。这既利于家人之间的相处,也是你爱自己丈夫的表现,同时还是你自身良好素质和修养的体现。

    具体说来,作为儿媳,对婆婆要尊重和孝敬。纵然做不到持婆婆如自己的亲生母亲那样,但也要留出一份宽容、一份关心给婆婆,避免有抵触情绪。

    此外,还要多注意细节,如不要在婆婆面前与丈夫表现得过于亲热、不要在婆婆面前使唤丈夫、坐下来听听婆婆唠叨家里的问题,要照顾丈夫的感受等。其实,归结为一句话——大问题上坚持原则,小问题上避免争执。

    俗话说“婆媳亲,全家和”,良好的婆媳关系是一个家庭和睦的关键所在。这里,媳妇们要明白一点,女人都过着一种“耳朵生活”,喜欢听,也喜欢说。与婆婆相处,媳妇们也要用耳朵生活,多听听婆婆的想法,哪怕只是瞄叨;多说说自己的想法,但要避免与婆婆发生争执。其实,说来说去,还是那个简单的道理,沟通是一切矛盾化解的根源。相互之间多一些沟通,多一些理解,那些不大不小的争执和矛盾自然也会化解。当然,婆媳相处,作为晚辈的媳妇还是首先要做让步。

女人初见公婆时良好的第一印象对于日后婆媳关系的良性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下面告诉那些还没有见公婆,或者即将见公婆的女人们几条小“计谋”:要避免浓妆艳抹,长辈多数是不喜欢的;避免谈论男友的不是,在公婆心中他们的儿子是最好的;帮着做家务是必须的,但量力而行,以免为日后的不快埋下隐患;多和公婆聊他们的以前和他们熟悉的事情,要避免聊公婆生疏的内容;避免在公婆面前与男友有亲密行为。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对公婆的尊重和发自内心的关心。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最新文章
专题信息:
  全国正规的心理咨询师培训(2022/5/3 18:11:22)[2093]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C1)(2021/8/9 12:16:08)[1853]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B)(2021/8/9 12:13:58)[1589]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心理调适(2020/12/12 23:45:29)[2095]
  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与疏导(2020/12/10 23:41:39)[2844]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