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专题 - 成瘾与依赖
    发表日期:2013年5月5日 编辑:shphao 有3248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分析

总体上看,网络成瘾大学生往往不具备良好的内部多维评价体系,仅依据现实的单一标准,或以同学老师的评价为标准来评价自己,从而得出以偏概全的结论,否定自己并采取极端的应对方式来回避现实。但研究发现,网络成瘾大学生的情商并不低,反而容易对他人情绪过度敏感,当他们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情绪,认为别人不能充分了解自己时,在人际关系中就会产生情绪、情感方面的困扰。由于生活目标低、沉溺网络、情绪难以表达、学业不良,网络成瘾大学生体验到的社会支持度较低,可能会出现亲子关系不良,师生、同学关系不融洽等。

通过ERP研究发现,“网络成瘾青少年的早期注意功能明显易化,即外部信息不经高级调控、自动化加工程度增大”。?所以,成瘾者对网络的信息是自动加工的,而对其他信息不能进入大脑进行有效加工。因而即使是痛斥、皮肉之苦也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对于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下面从心理学的行为和认知有关理论进行解释。

(1)操作条件反射的行为解释。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无论是得到奖励还是得到惩罚都会得到强化,而被保留下来。大学生上网是被网上信息作为刺激而加以强化的结果。互联网可以提供无限的让大学生感到心理满足的奖励性强化刺激,网络提供爱、兴奋、情绪、想象的满足,并提供逃离现实的工具。如果大学生,忽略自己真实的成长,而习惯于借助互联网逃避,或为了得到爱,得到娱乐,下一次当他感到这些内在的需要时,将会继续上网。虚拟强化,周而复始。斯金纳认为强化是行为形成和改变的最根本规律。他通过大量的动物实验,发现强化安排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其时间和次数的分配,并把这种分配称之为强化时程表。斯金纳的强化时程表主要分为五种:第一,正确的反应每次均予以强化,行为得以持续。第二,定比间隔强化,即正确的反应不是每次给予强化,而是按照一定次数比率予以强化。它有利于保持反应重复频率的平稳。第三,定时间隔强化,即不管正确反应发生的次数,而是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予以强化。第四,不定时间隔强化,即以不固定的次数间隔来强化,或者三次正确的反应,或者五次正确的反应,给予强化,这种强化效果最好。第五,不定时间隔强化,即以不固定长的时间间隔来强化,效果也很好。

在网络中,以上五种强化的方式都有,这就从不同程度上强化了大学生上网的心理与行为。和互联网有关的新技术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使个人从网上事件中得到强化。一个人开始尝试一个新的互联网特征时,他会被随后的反应强化。如果反应是积极的,个人就会继续这项活动,然后经常进行类似的活动以达到同样的反应。这个操作性条件反射持续,个人总是寻求新技术、新刺激以达到类似生理反应。根据基本的操作条件反射的原则,与主要的条件反射一起呈现的任何剌激就像绑定一样会成为次级强化物。所以,某些剌激例如一种在线服务的声音,键盘上打字的触觉,甚至计算机房间的气味,都能引起条件反射。

(2)认知心理学的解释。有人提出了网络成瘾的认知一行为模型。成瘾者最核心的因素是认知适应不良的存在。互联网病态使用者以特定的认知适应不良形式表现出重要的认知机能障碍。认知适应不良可以被划分为两个主要的形式:关于自我的想法、关于世界的想法。沉思默想的认知风格导致有些人常常陷入考虑与个人使用互联网有关的问题,而不能为其他生活事件分心。而且集中自我的沉思使一个人再现更多的关于互联网的强化记忆,从而维持着病态使用互联网的循环。

关于自我的其他认知歪曲包括自我怀疑、低自我效能和消极的自我评价。一个人如果对自己有一个消极的看法,或者是歪曲的、绝对化的看法,或者是给自己贴错误标签的做法,他就会认为在互联网上用很一般的方法就能从他人那里得到更积极的反应。因此,他可能会想:我只能在网上才比较出色,离开网络我就不行。

有关事件的认知歪曲包括将特殊的事件概括化,而概括化的信念通常是与“必须"、“应该”这类字眼联系在一起的。比如“我必须获得成功”、“上网应该是最有成就感的事情”。面对网络,他们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只有在网上我才能得到尊敬,离幵网络就没有人爱我,网络是我唯一的朋友。这种全或无的思维方式加重了个人的认知歪曲,造成对互联网的更加依赖。

网上恋情、互动游戏、色情画面等成为支持强迫行为的剌激。久而久之,对互联网也会产生强迫性的想法,对冲动控制降低,无法停止使用互联网,最重要的是,成瘾者感到互联网是个人唯一的朋友,认为只有在互联网上他们才能对自己和周围世界感觉好。病态使用互联网的其他表现就是下了网就想再上网,对以前感兴趣的活动不再感兴趣,最终离开朋友、亲人、学校。病态使用互联网后,形成恶性循环,使用者自己对使用互联网也有犯罪的感觉。因而,经常对朋友撒谎,不承认在互联网上花了时间和金钱,认为使用互联网是一个秘密。他们知道自己做的不是完全被社会认可的,但无法停止,这引起自我价值进一步降低和病态使用的更严重的症状。有研究者从网络成瘾的强化机制方面来总结网络成瘾的因素。网络成瘾的正强化机制是指行为后果导致积极刺激增加,从而该行为的发生频率增加。如网络游戏给人带来的良好的情绪、认知体验。网络的负强化机制是指行为的后果导致的消极因素减少,从而使该行为的发生频率增加。如果个体认为网络能让他逃避现实问题,缓解不良情绪,那么,他以后也会在相同的环境中更多地使用网络。网络独有的特性可以满足大学生的某些心理需求,如人际交往、社会支持、自我现实等。当这些需求不能在现实生活中得到满足时,而网络为他们提供了舞台。如网络游戏可以使他们宣泄自我,实现自我;网上聊天为他们提供了倾诉的空间和对象;网络交往的虚拟性和间接性,也能减轻心理负担,因而在网上表现得异常真实和坦率等。逐渐地,网络空间成了大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上网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最新文章
专题信息:
  全国正规的心理咨询师培训(2022/5/3 18:11:22)[2069]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C1)(2021/8/9 12:16:08)[1838]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B)(2021/8/9 12:13:58)[1580]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心理调适(2020/12/12 23:45:29)[2091]
  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与疏导(2020/12/10 23:41:39)[2838]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