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专题 - 犯罪心理学
    发表日期:2013年3月15日 编辑:shphao 有5945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未成年人犯罪原因的心理分析

研究未成年人抢劫犯罪的原因理论有许多流派,形成的理论观点也很多,其中比较主要的理论:犯罪生物理论、犯罪心理学理论和犯罪社会学理论。我们就各派中比较重要的理论作简述:

1、犯罪生物学理论

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生物学因素,是指影响犯罪心理产生、发展与演变的行为主体的各种生理因素及其过程的总称。犯罪生物学流派主张从纯生物学的角度研究少年犯罪的原因,在研究方法上注重实证性研究是犯罪生物学流派的重要特点,在研究结论上则以“深刻的片面性”为其特色。流派中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理论有:

(1)  “遗传说”。被誉为“犯罪学之父”的意大利医生、犯罪学者龙勃罗梭,在其1876年发表的《犯罪人论》中首次提到“天生犯罪人”观点。他认为这些犯罪人是有天生的独特的生理缺陷特征,这些身体缺陷特征是隔代遗传、返祖的表现,这些表现决定了其必然要从事犯罪行为。尽管“遗传说”主张遗传是犯罪的重要因素,甚至是唯一原因,但在运用到少年犯罪领域用以解释少年犯罪的原因时,许多主张遗传说的学者仍十分重视环境对少年犯罪的影响,例如尽管龙勃罗梭以主张“天生犯罪人说”而闻名天下,但是在少年犯罪原因理论上,也十分强调环境对少年犯罪的影响,他指出“遗传因素不可能与教育因素相脱节” “不良教育所造成的影响肯定比遗传更致命,当罪恶在孩子们面前呈现出玫瑰色,甚至通过权力灌输下来,并且由亲自或者是家长身体力行时,那么这些平等的孩子们怎么予以抵御呢?”

(2)  “体型说”。体型说流派全称为体格类犯罪学派。德国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克瑞奇梅尔和美国的谢尔顿是该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克瑞奇梅尔根据自己对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观察,在其《体型和性格》(1921年)一书中将人体体型分为:斗士型,瘦长型和矮胖型。他认为,不同体型的人具有不同的气质。在犯罪人中一般是斗士型的居多,而矮胖型的较少。矮胖型人犯罪缺乏规律性,初犯多,容易改过自新而重返社会;而瘦长型的人犯罪的主要类型是盗窃和诈骗;斗士型人犯罪倾向较大,且物欲强,理性弱,自我控制能力差,容易产生暴力性财产犯罪和性犯罪。T谢尔顿将人体分为三种形态:〃中胚叶体型,内胚叶体型,外胚叶体型"。其中,屮胚叶体型人肌肉发达、身体强壮、精力充沛、胆大好冒险,有时表现的很狂暴,该种体型的人最容易犯罪;内胚叶体型的人体态臃肿,追求安乐,比较宽容,动作迟缓,较冷漠;外胚叶体型的人身体瘦长,精神抑郁,聪明,不善社交,工作热心负责。” "但是我们认为不能过分的强调体型对犯罪的决定作用而忽视心理、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否则就容易过于片面。

2、犯罪心理学理论

与未成年人犯罪生物学和社会学理论不同,未成人年犯罪心理学理论关注的是个体犯罪动机的决定因素,强调个体心理功能和未成年人犯罪行为之间的关系。主要理论有:

(1)精神病学理论

该理论是犯罪心理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精神病学、精神分析学家及其他心理学家们应用精神病学理论和方法研究犯罪人与犯罪心理的理论、学说和观点?。该学说研究主要集中在人格障碍与犯罪的关系上。其主要学说观点有:

①挫折--攻击理论。美国心理学家索尔?罗森茨韦克于20世纪30年代最先提出。挫折--攻击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挫折容易引起攻击欲望和攻击行为,从而会导致大量犯罪,特别是暴力性犯罪行为的产生。认为,在分析犯罪原因时,绝不能忽视个人的主观能动作用,需要考虑某些心理因素的作用,但也绝不能忽视外在的不良影响和教育的作用。由此可见,心理学犯罪理论的根本问题就在于,它片面地强调了心理因素的作用,而忽略了客观环境对犯罪的作用。

②日常活动理论。该理论基本观点认为:犯罪行为的发生与円常生活中的某些因素密切相关,人们的一些日常生活方式,往往有利于犯罪的发生,例如戴维?赖利的研究发现有很多时间呆在家里的少年,比那些经常在公共场所与朋友相处的青少年更不容易成为少年犯罪人。"该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实的状况,但并不能将其作为主要因素考虑,毕竟犯罪行为的发生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内因还是起主要作用的。

(2)社会心理学观论

个体所实施的犯罪行为是在他们与人的交往中,关系密切的人学来的。越轨行为和其他社会行为的习得过程一样的,关键的决定因素是人们与交往联结的对象交往多久、多频繁,对个体意义有多大以及交往发生的吋间等。其主要的观点认为:“个人的犯罪行为是在针会生活中通过实施或观察犯罪行为而学习获得的,人们是否进行犯罪行为深受社会环境中的有关因素的制约。”该理论同不同交往理论有许多共同点,都过分强调犯罪行为的发生受社会因素的影响,而忽视心理和生理因素对犯罪行为的影响作用。

3、犯罪社会学理论

如果说犯罪生物学理论和犯罪心理学理论侧重于研究未成年人犯罪个人原因的话,那么犯罪社会学理论则侧重于从社会环境角度来解释未成年人犯罪原因的。其主要理论有以下几点:

(1)标签理论。该理论是一组试图说明人们在初次越轨或者犯罪后为什么继续进行越轨或者犯罪行为,从而形成犯罪生涯的理论观点。标签理论的理论基础是社会学中的形象互动理论。其关于少年犯罪原因的主要观点认为:“任何行为从固有性质来看都不是犯罪,控制犯罪力量的‘重要他人’是促成犯罪的力量之一,当社会中的重要成员把个人标定为犯罪人,而个人也潜移默化的接受这种标定时,个人就会产生‘我是犯罪人’的自我认同,进而变成真正犯罪人。”?该理论屮我们不能忽视一个问题,那就是标签的张贴是有选择性的,是因人、因事、因时间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在社会阶层中并不是公平的,社会的弱势群体更容易被张贴上标签。

 (2)文化越轨理论(又称亚文化理论)。亚文化是相对于主文化而言的。亚文化是指一个社会中处于比主文化低一级的社会文化,也即没有成为社会主流文化的文化,同时也是与违法活动密切联系的一套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该理论认为:越轨和犯罪行为之所以发生,是人们遵从了与传统社会或更有权力的社会所承认的价值观和标准不同的另一类价值观和标准的结果。美国犯罪学家文伯特?科恩)认为:“下层阶级青少年的少年犯罪行为,是对美国中产阶级主流文化中的规范和价值观的一种反抗。”"但是我们都知道亚文化是生活中自然形成的,他不是犯罪的唯一原因,不是哪个阶层臆造的,也不是下层阶级所独有的,该理论多少带有些阶级偏见性,完全忽略了中、高阶层社会中也存在大量的犯罪现象。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最新文章
专题信息:
  全国正规的心理咨询师培训(2022/5/3 18:11:22)[2089]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C1)(2021/8/9 12:16:08)[1848]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B)(2021/8/9 12:13:58)[1588]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心理调适(2020/12/12 23:45:29)[2093]
  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与疏导(2020/12/10 23:41:39)[2841]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