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热点话题1 - 热点话题
    发表日期:2013年2月17日 出处:中科院心理研究所 编辑:shphao 有5412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小黄鸡聊天机器人爆红心理

编辑的话:2013年初小黄鸡聊天机器人在人人网爆红了,小黄鸡仅仅是一款聊天工具而已,为何一夜爆红网络,其背后反映了什么样的心理学现象,本文作了一番心理学解释。

 

社会 小黄鸡 社交网络

 

小黄鸡:

三天内累积70万粉丝,日发送回复量超过70万,一个小时内在人人网内被搜索17千多次,在2013年伊始,横空出世的“小黄鸡”带给了人人网用户一个不小的惊喜。只需要在状态中@或回复,这个萌物就会瞬间冒出来,以一种可爱俏皮又不失智慧的口吻和你聊天,即使有时答非所问,但依然让人忍不住一次次的召唤。这只能够随时随地陪你聊天的小鸡,只要在自己的公共主页发一条状态,便会获得1000 的回复。据技术人员解释,小黄鸡是基于一款叫做“Simsimi”的应用,分析出用户句子中的关键词之后,根据预先设定的回复进行回复。

心理解读:

  其实,很多网友不愿意相信小黄鸡就是一个机器人,如一位网友所说:谁不希望有一个随叫随到,陪你聊天,倾听你心事的人?人们都希望被陪伴,被关怀,无论是在爱情、亲情中,还是在社交网络上。小黄鸡的出现,或许就是顺应了人们的这种心理。

  小黄鸡满足“自我表露”的需要

  的确,有时心情不好了,能和朋友聊聊也就满足了,哪怕对方没有给出什么有用的建议。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C·R·Rogers1961)提出,在一个值得信任的关系背景中,把自己公开地表露给另一个人,这是逐渐理解自我的重要一步。而另一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西德尼.朱拉德(Sidney Jourard, 1971)的话更是更一语中的: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的关键,就是使自己更透明。朱拉德指出,通过把感情转换成文字(包括语言),人们会更加清楚地认识这些情感,仅仅在头脑中思索这些情感是达不到这种认识的。当一个人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开和透明的时候,才能公开地、透明地看待自己。如果没有关注到自我的所有方面,就无法进步和变得自我实现(编者按:写日记、周记是很好的和自己内心交流的途径之一)。

总的来说,自我表露能让人更清晰地反观自己,也有助于人的心理健康。或许你也有这样的体会,若把不愉快地的历深埋在心底,让自己内部消化,结果却可能在内心酿成一个不可触碰的“伤疤”。

  有研究人员用实验的方式证明了自我表露的重要性。在研究中,让参与者看了14分钟关于“纳粹大屠杀”的录像和幻灯片,两分钟后要求其中一些参与者谈谈他们的感受和反应,而没有给另外的参与者这样的机会。在接下来的两天里,讨论了自己感受的参与者受“大屠杀”片子的情绪影响要比没有讨论过的参与者小,脑海里也更少突然出现大屠杀的画面。就像罗杰斯和其他人本主义理论学家所说,如果用词汇表达了内心的感觉,这将使人“看见”自己的情感,更能理解自己的反应,并知道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及其它反应。

  在需要找个人聊聊的时候,你一@小黄鸡,它便火速赶到听你说话,给你反馈,不得不说这种感受着实不错。你需要的只是一个愿意无条件倾听自己的人。

 

 

怎样暴露,才能不只有小黄鸡回应?

  很多人在知道小黄鸡只是一个机器人之后表示很失望。一网友说到:“这似乎也说明了,能随时随地、随叫随到陪你聊天,倾听你心事的人,或许是不存在的。能随时随地陪伴我们的人,或许只有我们自己。”那么接下来就来讲讲,在社交网络上什么样的自我暴露有可能得到更多线上好友的回应,而不是只有小黄鸡。

 

  NO.1 “真实暴露”还是恰当“粉饰”?

  在社交网络上,网友们通过写日志、发状态、秀照片等形式进行自我展示的时候有两种策略。一种是甄选式的,用令人喜欢和符合社会期待的方式更多晒出自己的积极面;另一种是忠于真我式的,管它好的坏的都加以公开,无论喜事还是糟心事都放上去说道说道,暴露的是全然真实的自我,这意味着更深层次的自我暴露。

  研究发现这两种在社交上自我展示的方式都可能促进心理健康,但背后的机制是不同的。

选择积极展示策略的人,通过积极的形象塑造,让自己情绪更好,自己也更多关注自身的积极面,这样起到了自我肯定和对积极面的自我强化作用。而未加过滤的自我暴露方式,让自己的心情原汁原味地呈现在线上好友面前,这样在心情不好的时候,等于向大家发出了求救信号,大家的安慰、支持也就更容易被自己接收到。

  具体要选择哪种暴露方式,就要看自己的情况了。如果整天发一些牢骚的,吐槽的状态,有可能会恶性循环式地强化了自己的负性情绪;但在自己真的需要被支持被倾听的时候,就不要佯装坚强了,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脆弱吧,这样朋友才知道是时候走近你,鼓励你了。

  NO.2 好友列表的人越多越好吗?

  你在社交网络上好友有多少?你是不是羡慕过那些好友超多的个人主页?但其实社交网上的庞大好友数量并不意味当事人从社交网上受益更多。

  以脸谱网(Facebook)为例,研究发现人们在社交网络上的好友数量与从社交网络上感受到的社会支持是成倒U型曲线的关系。也就是说,好友列表里的人太少和太多都和相对较低的社会支持感相关,而那些好友列表的人数处于中间位置的人最可能从社交网络上感受到最多的社会支持,比如认为好友会记得自己的生日,会帮自己解决问题,祝贺自己的成就等等。这可能是因为若你线上好友过多,与你关系“肤浅”的也就多了,盲目地追求数量,友谊质量也就无暇顾及了。那些半生不熟的人只会是你发布的新鲜事的观众,你或悲或喜,他们就在那里,袖手旁观而已。那么多线上好友,还不如一只小黄鸡呢!怪不得,有的人好友多且鱼目混杂到一定程度就开始删人了,算是明智之举吧。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最新文章
专题信息:
  全国正规的心理咨询师培训(2022/5/3 18:11:22)[2078]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C1)(2021/8/9 12:16:08)[1846]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B)(2021/8/9 12:13:58)[1582]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心理调适(2020/12/12 23:45:29)[2093]
  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与疏导(2020/12/10 23:41:39)[2839]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