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危机干预 - 心理危机干预
    发表日期:2012年12月20日 编辑:shphao 有5949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导致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

在大学校园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形成有其内在的原因,也有外部原因。大学生心理危机形成的外部原因主要是心理危机的各种危机源对大学生的刺激,内在原因主要包括大学生对危机源采取的不合理应对方式、对危机源的错误认知、大学生自身人格特征以及社会支持不足等。综合起来,导致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因素有以下几种:

(1)危机源

心理危机源,即可能导致心理危机发生的各种应激事件,主要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社会与自然环境中所经历的各种生活事件、突然的创伤性体验、慢性紧张等,它可以是躯体的、生理的和社会文化因素的。适度心理应激的存在对人的健康和功能活动有促进作用,是人成长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缺乏刺激的生活是单调、枯燥和乏味的,而过度的应激也是不适当的,如果应激的强度超过了个人承受紧张刺激的能力,便会使人陷入心理危机。长期的应激状态可能会引发个体产生消极状态,像心理衰竭、疾病和死亡。危机源包括生活事件、灾难和日常冲突等等。

(2)人格特质

人格也称个性,是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影响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是气质和性格。

气质是与生俱来的,是指个体表现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气质有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这四种类型之间本身并没有优劣之分,但每种气质都有其自身的弱点,其中胆汁质和抑郁质这两种气质的人较易感染心理危机。胆汁质的人往往性情急躁、情绪易于激动、做事冲动欠思考,、容易走极端发生过激行为;而抑郁质的人比较敏感、孤僻、不善与人交流,情感体验深刻,厌恶强烈刺激,在困难面前常常怯懦、自卑、优柔寡断,挫折承受力低。

性格是个人在现实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情绪型性格的人情绪体验比较深刻,行为容易受情绪所左右;内倾型性格的人感情含蓄、处事谨慎,但交际面窄,适应性不强;顺从型性格的人独立性较差,在紧急情况下容易惊慌失措。相对来讲,这些类型性格的人都较易感染心理危机。性格与气质是个性中密不可分的两方面,但气质更多的带有先天性,无好坏之分;而性格更多由后天社会生活塑造而成。

(3)人生观与价值观

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需要的驱动下,由自我意识引导,在个体和社会的互动过程中形成的。大学生在对社会多元价值观念进行不断的比较、、选择、过滤、整合、内化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困惑、迷茫、空虚、碰撞,有的人会体验到多种价值需要之何的矛盾;有的会体验到自我意识中对自我认识和接纳的程度以及人的认知、情感、意志等因素对选择外部价值观念影响的矛盾;有的会体验到己有价值观念与外部世界价值观念的冲突,而有的会在这种冲突中产生对自身能力的怀疑和自我存在价值的否定性体验、在这样复杂的心理过程中,原有心理上的稳定结构被打破,人生观、价值观失去平衡和协调或无法寻找到人生价值和意义,从而导致心碑上的失衡。

(4)应对方式

应对也称应付,是指个体在处理来自内部或外部、、超出自身资源负担的生活事件时,采取的认知和行为上的努力。应对作为应激与个体身心健康之间的中介因素,对维护个体身心健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5)社会支持系统

社会支持是以个体(被支持者)为中心,个体及其周围与之有接触的人们(支持者)、及个体与这些人之间的交往活动(支持性的活动)所构成的系统。从功能上讲,社会支持是个体从其所拥有的社会关系中所获得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支持;从操作上讲,社会支持是个体所拥有的社会关系的量化表征。

社会支持系统可以提供给个人的帮助有情感支持、具体任务协助、信息的获取和反馈、陪伴等。大学生社会支持系统对大学生沙心理危机的孩防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如果没有一个密度较高的社会支持网络,容易陷入心理危机而难以自拔。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最新文章
专题信息:
  全国正规的心理咨询师培训(2022/5/3 18:11:22)[2089]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C1)(2021/8/9 12:16:08)[1849]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B)(2021/8/9 12:13:58)[1588]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心理调适(2020/12/12 23:45:29)[2093]
  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与疏导(2020/12/10 23:41:39)[2842]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