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专题 - 环境心理学
    发表日期:2012年11月20日 编辑:shphao 有4099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环境心理学在其他相关设计领域中的应用现状

(1)环境心理学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随着城市化的步伐,人们对城市规划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满足其本身的居住、医疗等功能,还要在心理上给其归属感、安全感乃至于更高层次的愉悦感需求等等。面对这些要求,许多城市规划设计师都从环境心理学角度来从新考虑城市的规划设计。

例如认知地图理论(或称环境意象理论)就在许多城市规划设计中得以运用和体现。在心理学研究里,人们能感知乃至在记忆中重现的具体空间环境的形象可以称之为认知地图。评价一座城市规划的是否合理,设计的是否成功,市民或者初次到来的游人是否能建立良好的城市认知地图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标准。建立认知地图的主要元素有如下五种:道路、边界、区域、节点、标志。这五种元素只有良好的组合在一起有可能形成好的城市地图。一个人身处城市中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记忆道路,然后沿着道路观察两侧的景观感受整个城市的氛围。因此道路是城市地图建立的纽带和框架。

在改革开放初期,现代城市兴建伊始,许多高楼林立却无整体的规划,无法给人以认同感和归属感,有时甚至觉得某些建筑的出现十分突兀且不协调。用认知地图理论分析其原因,应该是其未能建立良好的组合五种构成元素,没有形成好的城市意象。因为道路作为纽带和网络框架,具有连续性和引导指向的作用。路的终点并不全是目的,沿路的风光往往是城市给人的最初印象。在建设初期高楼本身是比较少见而新鲜的,然而未曾经过良好的规划,有时成片出现却栋栋孤立毫不连续,有时一栋大楼突兀耸立,或是建成与旁边极为不协调的超级庞然大物。这样的路旁建筑往往会打断道路本身给人的节奏感与连续感,极易使人产生压抑或是违和感,城市地图自然难建立。而现在的许多设计就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以景德镇为例,还未下高速一开始出现极具地方特色的青花路灯,顺着道路蜿蜒两侧景物逐渐由贴瓷壁画到瓷器材质的现代雕塑,初到该城市的游人被道路连续的引导直至城市的繁华中心节点—广场。在此时,一个极具特色和引人好感的城市意象已经基本建立并且自此再难抹杀。

中国自古以来的城市建设其实都暗含了认知地图原理。例如保持了古城结构风貌的西安很容易使人建立认知意象,并感受到其强烈的地域文化特色,与它的城市结构有很大关系。鸟瞰西安城,犹如围棋的正方形网格棋盘,方向正对东西南北。条条贯通南北或是东西的道路将城市划分成数个正方区域,城市正中有着大型的标志性建筑—钟楼。这样的城市结构带有极强的指向性和认知性,将城市里包含的众多构成部分,如不同的地形、景观、功能区域等以网格状道路布局联系起来使之给人以整体感,每条重要干道都指向城市中心标志,给人的城市意象极为深刻。还有北京老城、咸阳城、包括保存完好的平遥古城等都属于这样的城市结构。

 (2)环境心理学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环境艺术设计包含着许多方面的考量,不论是设施规划、灯光色彩、绿地装饰等,要想设计出宜人的环境景观都必须充分考虑人的环境心理。环境心理学中关于空间使用方式的研究就被许多环艺设计师充分借鉴。日常生活中不论是人还是动物,都有维持自身个人空间的天性。在公园、广场等公共环境,人对于保持个人空间的需求同样强烈。我们几乎从不会看到公园的长椅上有陌生人夹坐在另外两个人中间,陌生人同坐在一起时也会尽量避免产生肢体接触,在更加狭小的环境如电梯中甚至会避免任何的眼神接触,或是侧对他人,或是手臂抱胸等做出类似防御的姿态。因为在研究证明人在过于接近陌生人会焦虑不安,缺乏安全感。人的身体前部需要的个人空间最大,背部次之,两侧最小。

在环艺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到这些问题。有的公共休息区的座椅设计的过于小或是安排过于紧密,使得互不相识的人之间往往会空出一个座位来保持距离。而后来者即使会别无选择的坐在中间的座椅休息,但往往不久便开始情绪焦灼,不断调整姿势,最终起身离去。这样的设计导致人和人之间难以保持足够的空间距离,使得座椅的利用率很低。而很多环艺设计充分考虑到这一点,现在许多公园安置回字形平台或是带有内凹曲线的座椅,休息的人群可以按照亲密程度不同选择坐的距离和身体朝向,在有限地空间内确保了人们相互间的人际距离。人们在能保持自身个人空间的前提下还需要有正常的社交和集会。许多环艺设计师都注意到了这一点,在公共休闲设施如公园之类场所中央安置可以使人自如交流的场所,使需要社交的人们不自觉向其靠拢。并且考虑到人的私密性需求,往往会用绿地、假山、植物等巧妙地划分空间的边界使人既不觉得在众目睽睽之下缺乏安全感,又可以正常的聚集交流。而希望人们短时停留的场所就往往反其道而行之,不安置会使人聚拢的有向心力的设施,并且场所开阔无阻,道路笔直,使人不会产生休闲社交的感觉。如在烈士林园等场所经常采用这样的处理方式。

(3)环境心理学在建筑设计领域的应用

环境心理学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十分紧密,其学科发展初期的曾被命名为“建筑心理学”,意为研究人造建筑与人的交互关系,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由于学科研究领域的扩大研究的深入,才被“环境心理学”这一更为严谨贴切的称呼所取代。如今环境心理学早已融入了日常建筑设计的理念之中,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可最初人们设计建筑时却出现过很多问题。

早期人们对建筑设计的要求是满足功能、技术、审美三大“经典标准”,在此标准下产生了许多美观却不适宜人居住使用的建筑,甚至许多设计大师也出现过这样的问题。如密斯.凡德罗设计的范斯沃斯住宅完全透明,加上四周绿树掩映,犹如身处户外一般。这在建筑设计界可算是符合“经典标准”的作品,可是却遭到业主的不满评价。因为这栋住宅完全忽视了人的私密性和安全感的心理要求,再加之业主本身是女性,感受越发的强烈不安。

如今的建筑设计已经在努力的体谅人的环境心理。不同的建筑因其功能不同,使用群体不同,人群活动时间不同,年龄层次不同而需要考虑完全不同的设计要点。例如小学建筑的楼梯过道一定要设计的较为低矮并且宽敞,因为小孩子总有种群体性一拥而上的行为模式,不考虑这一点的后果就是放学时拥堵踩踏事件时有发生。再例如医院作为一个特殊的公共环境,对环境心理的考虑十分重要。因为与普通公共空间的人群不同,前来就诊的病患或陪同人员往往身心都受到损伤,都抱有极强烈的焦虑,孤独,不安,缺乏安全感等情绪。就诊人群心理生理都处于渴望被保护的脆弱状态下,此时如果进入一个环境整洁明亮,导向指示明确等设计较好的候诊大厅,心理上会受到抚慰,乃至于顺利的挂号排队等平时看来无关紧要的小事情,也会对患者心理上产生正向的肯定,安抚因疾病痛苦等带来的挫败感。所以医院的休息区大多应处于边缘区靠近墙壁,窗户等容易使人有依靠感和安全感的地带。同时,明亮的阳光,绿色的植物,流通的空气,以及一些柔和的冷色调装饰也能够减少人们的焦虑感。相反,此时如果身处一个脏乱且幽暗的环境,耳边不断传来孩子哭闹声,身边是拥挤的人群,眼前是遥遥无期的长队,则会使患者心理充满了消极的暗示与联想,愈发烦躁不安。另外在医院维持候诊人群的个人空间也十分重要,不论是出于卫生安全考虑还是心理上的不适感,座位设计上都应帮助在此休息的人们保持一定的人际距离。这也有助于保护病人的疾病隐私,带给人安全感。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最新文章
专题信息:
  全国正规的心理咨询师培训(2022/5/3 18:11:22)[2145]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C1)(2021/8/9 12:16:08)[1865]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B)(2021/8/9 12:13:58)[1593]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心理调适(2020/12/12 23:45:29)[2098]
  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与疏导(2020/12/10 23:41:39)[2846]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