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一位大学教授特地来向南隐问禅,南隐以茶水招待,他将茶水注入这个访客的杯中,杯满之后他还继续注入,这位教授眼睁睁地看着茶水不停地溢出杯外,直到再也不能沉默下去了,终于说道:“已经满出来了,不要倒了。”“你的心就像这只杯子一样,里面装满了你自己的看法和主张,你不先把自己的杯子倒空,叫我如何对你说禅?”南隐意味深长地说。
来访者如这位大学教授者实在不是少数。相当部分来访者表示愿意接受催眠,却又对催眠将信将疑,甚至在催眠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内部对话、进行评判与现实检验。不绕过既有的成见,不绕过其评判的立场,单纯应用和谐技术显然难以有效催眠这些来访者。
为了有效地减少阻抗,催眠中我们必须采用各种和谐技术,不让来访者识别催眠指导语,从而减少他们将催眠“排斥”出去的可能性。和谐技术主要是肯定与利用,“顺着”来访者的预期与心理倾向性。“顺着”为来访者探索新的可能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但是一味“顺着”,就不会“倒空其杯子里的水”,会妨碍来访者自我探索、降低其卷入的程度,有碍其接受新的可能性,结果难以催眠,更难以改变其认知与行为。
因此,除了和谐技术外,催眠技术的另一大类由混乱构成。混乱指指导语逆着来访者预期与期望,从而造成来访者内心暂时的认知失调,诱导来访者搜索新的认知元素以减少失调所带来的压力,从而顺利进入催眠的技术。应用混乱技术,基于生态理性假说:l)最理想的状态,是理性状态。即我们有完全理性能力,获取完全的、足够的信息,在此基础上作出完全合乎理性,合乎规律的判断与决策;2)现实情形是,理性是有限的。我们所能获取的信息也是有限的,认知、信息加工的资源是有限的,在多数的情况下,人们的认知与行为是非理性的;3)非理性形式下的信息加工是“此时此地”的合理性。即生态理性。4)不适应性行为,即因为丧失了认知的“此时此地”的弹性,而以某种僵化的方式维持同一性,一如无规律搏动的心脏,尽管反复强迫性运转,结果却毫无效率,自然不适应。
要重新获得适应性,重新获取效率,必须让来访者“倒掉自己杯子里的水”,放弃当前僵化的观念,重新认知自我、探讨自我,获得“此时此地”的心理弹性,必须以强大的冲击造成来访者暂时的混乱,然后诱导出自然的、“此时此地”的合理性,一如“电击”心室颤动病人而后诱导正常心律一样。混乱技术不是某一种技术,而是一类技术的集合。包括情境冲突技术、握手技术、双关技术、中断技术、绕口令技术、过载技术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