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专题 - 催眠术
    发表日期:2012年8月29日 编辑:shphao 有1346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利用“好心情效应”减少催眠阻力

社会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现象,即是“好心情效应”,当信息与好心情联系在一起的时候,会显得更有说服力。因此,催眠暗示所虚拟的情境应是积极、愉悦的。

艾里克森一再强调应让来访者尽可能地体验积极情绪,而不是努力挖掘其创伤史。他指出,尽管来访者的困惑可能源于创伤,但千万不要贸然探寻。这是催眠与精神分析的重要不同之处。这一点反应到具体的技术层面,即是“锚(anchor)”与回溯技术。设定“锚”的时候,让来访者体验某种强烈的情绪(通常是积极的),然后与某个动作或者暗示联结起来。唤醒来访者后,只要出现这个动作或者暗示,即可诱导该积极情绪及其伴随的行为。

回溯技术,则让来访者退回到之前的某个高兴、惬意的场景。开心的记忆为来访者从创伤中恢复提供能量与支持,因为它暗示着,过去存在着美好,美好的事物是当前困境的背景,困境是容易克服的!在支持性的暗示中,来访者会选择自己认为适当的时机,来体验、述说、克服创伤,这比直接地“挖掘”、意识化创伤史受到更少的阻力。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最新文章
专题信息:
  全国正规的心理咨询师培训(2022/5/3 18:11:22)[4225]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C1)(2021/8/9 12:16:08)[2320]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B)(2021/8/9 12:13:58)[1818]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心理调适(2020/12/12 23:45:29)[2309]
  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与疏导(2020/12/10 23:41:39)[3101]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