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专题 - 社会心理学
    发表日期:2012年7月3日 编辑:shphao 有1948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不需要把自己变成一个完人

    对一些不能改变的事情,与其像堂·吉诃德大战风车一样去纠结、一次又一次地去袭击它,不如认识它们,理解它们为何存在,然后再谈改变。

如果我们树立了改变的信心,是不是意味着我们要将自己的过去全盘否定,而重新做人呢?是不是要完全抛弃过去那些多疑、敏感、神经质的特点,才能实现改变呢?

    有这样一个女孩,她刚刚参加工作没有多久,就开始感到焦虑。她渴望做得非常好,但是事与愿违。由于越是期望高,越是失望多,她自已将自己逼上了“绝境”.最后提出要辞职。

    后来,她觉得自己没有必要这样紧张,应该放松自己。她想要自信地生活,于是给自己列下了五项军规。

    不允许自己怀疑自己的能力;

    不允许一件事情没有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就放弃;

    不允许自己在他人面前情绪失控;

    不允许自己对别人的作品有嫉妒、轻视的心理;

    不允许自己晚上在日记中记录自己敏感的心理。

    这些对她而言,都是“彻底的改变”所必需的。问题是第一天可以做到,第二天就有点难以忍受这些军规了,到了之后,她陷入更大的崩溃和新一轮的自我怀疑之中!

    这个女孩想要改变的愿望是好的,但问题是如果这样全盘将自己否定掉,无疑增加了改变的难度,而这等于是给自己加固城门,如何才能突围!

    对此.沙哈尔老师说明:很多负面的情绪跟低重力一样,它们都是人性的一部分,需要我们接受。如果我们能够接受不良情绪,我们就可以从那些负面的情绪中得到一些东西;如果我们总是像上面的那个女孩一样,不接受自己的负面情绪,那我们将要付出很高的代价。

    这里,沙哈尔老师说出了“积极地接受”这一原则。对一些不能改变的事情,与其像堂·吉诃德大战风车一样去纠结、一次又一次地去袭击它.不如认识它们,理解它们为何存在,然后再谈改变。

    比如嫉妒这种情绪,几乎每个人都有体会。尽管我们经常体验这种情绪,但我们内心又不承认它。因为我们觉得嫉妒他人是一种不光彩的行为,我们抑制自己的嫉妒心,它却会越烧越旺。 其实,嫉妒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对待这种情绪。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群魔鬼和上帝争夺人类的灵魂,于是到处引诗人。有一个修道士,对上帝十分诚实,进行很深。魔鬼们都下了赌注,看看谁能把他从上帝手中夺过来。于是魔鬼们轮番上阵,分别用名利、情欲、恐俱和死亡等来引诱、威胁这位修道士,但全都没有得逞,个个无功而返。

    魔王听说了这件事,想显一显身手,就对这群魔鬼说: “仍们这些方法都大笨了,只能对付那些道行浅薄的人。迟到一边去,看我怎样对付他!”于是魔王走到那位修道士身边,修道土正在进行祷告,魔王在他子边轻轻地说: “你的同门师弟已经当上主教,你听说了没有?

“呼”的一声,修道士手中的圣经掉到了地上他那原本庄严肃穆的面容刹那间变了颜色,早上了一屋阴影, 魔王的诡计成功了。

    魔王利用了人们普遍的一种心理——即使道行很深的修道士也不例外。但是修道士能否将自己的灵魂交给魔鬼,还是坚持信仰自己的上帝,这就要看他如何对待这种嫉妒心理了。如果他被嫉妒心驱使而做出谋害同门的事情,那么魔鬼就成功了;如果他能马上冷静地意识到自己的修行无关别人的宠辱,看谈魔鬼的话,那么他就还是自己灵魂的主人。

    对美好东西的向往和对坏东西的厌恶是我们自己的本能,在后面的课程中.沙哈尔老师还讲到对熟悉的事物产生的厌倦、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也是我们人性中的一部分,我们要改变自己,就先要允许自己是一个普通的人,以及有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

    在本节课的最后,沙哈尔老师建议我们放松自己、闭上眼睛深呼吸,让各种情绪倾泻而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去体验它们、接受它们。

    改变之前,不要忘记每天抽出一些时间,接收自己的不足和负面情绪。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最新文章
专题信息:
  全国正规的心理咨询师培训(2022/5/3 18:11:22)[2093]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C1)(2021/8/9 12:16:08)[1852]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B)(2021/8/9 12:13:58)[1589]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心理调适(2020/12/12 23:45:29)[2094]
  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与疏导(2020/12/10 23:41:39)[2844]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