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学论文 - 应用类
    发表日期:2012年5月4日 编辑:shphao 有3273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心理控制源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控制源理论,也称为控制点理论,由J.B.Rotter1%6年提出。控制源理论认为知觉者之间存在着一些稳定的个别差异,这些个别差异会影响人的因果推论。因此,这一理论既是归因理论,又是个性理论。心理控制源被认为是有关个人的性格或行为与事件结局之间关系的泛化性期待。例如,面临同样的困境,有些人会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来对待,认为通过自身的努力可以对外界环境进行干预,使环境中的因素朝自己有利的方向转化。而另一些人则悲观、消极地认为自己面临糟糕的状况无能为力,不能改变现状,只能任由外界因素来摆布。Rotter认为,对于行为的积极的和消极的强化来源,人们所抱的期望是不同的。某些人认为自己有能力控制强化事件是否产生,这些人被称为“内控者”(internals);还有一些人认为强化的事件不是由自己控制的,而是由运气、机遇以及他人等这些外在因素所控制,这些人被称为“外控者”(extemals)。塞利格曼把外在控制定义为事情的结局不由人努力所决定的普遍信念,而把内在控制定义为事情的结局与个人努力相一致的一种普遍信念。

根据上述的控制源理论,具有内控性特点的个体相信他们的行为会直接影响事情的结果;相反地,具有外控性特点的个体认为事件结果主要由外部因素所影响。如果个体认为事件具有较大的可控性,则更多的采取面对、主动和针对问题的应对方式,反之则采取回避和针对情绪的应对方式。这一结论己经得到大量研究的证实。 Anderson(1977)在一个纵向研究中考察了90个商业管理者在压力情景下控制点与应对行为的关系,发现内控者比外控者知觉到更少的压力,采用更多的问题中心应对,更少地采用情绪中心应对。在weinstein的研究中,知觉到相对多控制的女性会报告更多的以问题为中心的应对,知觉到较少控制的女性更多地报告以情绪为中心的应对。国内的研究结果也都支持上述结论。一项针对中学生的研究表明,“积极评价”、“计划解决问题”、“寻求社会支持”、“自我控制”这四种积极的应对方式与学生的控制点水平呈正相关,而“幻想”、“发泄”两种消极的应对方式与学生的控制点水平呈负相关,即有外控倾向的学生更容易选择“幻想”、“发泄”两种消极的应对方式。同样地,一项高中生控制点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也大致证实了这种关系:问题解决、求助和控制点呈正相关,但是幻想和忍耐与控制点呈负相关加。李永鑫在一项关于护士心理控制源、应对方式与工作倦怠的相关研究中报告,控制源得分与消极应对方式显著相关。关于装甲兵应对方式与控制源的研究表明,装甲兵内控组与外控组应对方式不同,内控组倾向于解决问题与求助这种成熟的应对方式,而外控组则倾向于不成熟应对方式。

综上所述,具有外控点的人更倾向于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而具有内控点的人则更多地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如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应对等。心理控制源作为人们看待客观世界的普遍的、相对稳定的个性倾向,影响着人们如何知觉自身行为与结果间的因果关系,因此它也对人们所采取的应对方式有重要影响。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最新文章
专题信息:
  全国正规的心理咨询师培训(2022/5/3 18:11:22)[2091]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C1)(2021/8/9 12:16:08)[1852]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B)(2021/8/9 12:13:58)[1589]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心理调适(2020/12/12 23:45:29)[2094]
  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与疏导(2020/12/10 23:41:39)[2844]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