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学论文 - 应用类
    发表日期:2012年4月25日 作者:李涛 编辑:shphao 有6242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关于心理精神能量的研究

 

关于心理精神能量的研究

                           李涛

 

摘要:

心理精神能量与情绪的关联紧密。负面情绪消耗心理精神能量。如果心理精神能量补充不及时,导致心理精神能量的失衡,会引发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心理精神能量消耗容易,获得困难。心理精神能量及时主动的重新获得,是一个日常性的工作,应引起高度重视。

 

关键词:情绪 心理精神能量 心理障碍 心理健康

 

一、    概论

本文所探讨的心理精神能量与精神分析理论中的心理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的心理能概念有以下表述(参见荣格,《论心理能》):

1、我们把较狭窄的心理能概念扩大为生命能概念,而心理能则为生命能的特殊部分。(第31节)

2、我因此建议,由于我们将心理能用于心理学中,我们把我们设定的生命能叫做“力比多”。(第32节)

3、我曾建议把分析心理学里的能量的概念称为“力比多”。(54)

4、力比多只不过是“能量”的简略表达而已。(第56节)

荣格在《心理类型——个体心理学》第907节中这样表述:

力比多(Libido):在我看来,这个概念乃是“心理能量”的同义词。……关于是否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精神力量这一问题,其实与力比多概念毫无关系。

我倾向于在上述陈述之后加上“大大的问号”。我们探讨心理能,至少应该确立这样的观念:生命力是心理能量的外在表现。如果按照荣格的表述,丧失了力比多的人,心理能无从谈起,更何谈生命力。这是讲不通的。

中国历史上,在专制社会消亡之前,没有太监的时代不多。太监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和权力。历史上有名的大太监魏忠贤、赵高、童贯等,飞扬跋扈、祸国殃民、坏事做尽。太监蔡伦,发明了造纸术,对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太监郑和是人类历史上杰出的航海家。

太监丧失了性欲,或称性力,但是,绝不会同时丧失生命力。

我们尊重伟大的心理学家,不等于全盘接受他们的观点,更不会影响我们探索真理的步伐。

因此,我认为心理能与力比多不能说一点关系都没有,但我们最好还是将两者区分开来讨论。

对于中国人来说,心理学是一门外来的学科。在许多基本概念上,出于尊重,出于学术研究的目的,我们不得不沿用外来的概念。

本文的“心理精神能量”概念中,不涉及力比多,不涉及意识和无意识,不涉及心理类型,与精神分析理论无关。这一点,务请读者留意!我选用“心理精神能量”这个词语,作为一个新概念来展开讨论。这个词中的心理和精神在涵义上有一定的重叠,实在出于无奈。

荣格在《论心理能》中指出:“冯.格罗特是最先提出心理能概念的人之一,他说:‘心理能的概念就像物理能的概念一样,被证明在科学中是有根据的。心理能也像物理能一样有各种大小不等的量以及有不同的形式。’(第8节)

我不清楚.格罗特心理能概念的内涵。我非常同意“被证明在科学中是有根据的。”和“心理能也像物理能一样有各种大小不等的量。”但是,我不同意心理能“有不同的形式。

我又非常佩服冯.格罗特的另一句话:“证明的重任落在了那些否认心理能的人身上,而不是那些承认其存在的人身上。”(第12节注)

荣格的《心理类型》的英译者H.G.贝恩斯在英译者序中指出:“因为对荣格来说,心理就是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包含着一个更大世界的所有要素;它还同样具有毁灭性和建设性的力量——一个多元的宇宙,在这个宇宙当中,个体或者实现或者忽视其创造者的基本角色。”(P6页)我支持这样的判断。

世界由什么组成?答案很多。世界的组成部分至少包含能量。心理世界,或称精神世界同样一定离不开能量。

 

我将我的研究限定在普通心理学的范畴。希望与生物学家和医学家共同努力,将“心理精神能量”这一概念放到普通心理学的某一独立的章节中去。

 

在研究中,我最早受到两位中国哲学家的启发。他们是孟子和庄子。

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他的学生问,什么是浩然之气?孟子说:“难言也。” 浩然之气的神秘主义成分使得解释繁多。严格剔除神秘主义的解释,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浩然之气就是心理精神能量强大的状态。

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史》下册《孟子浩然之气章解》中指出:“浩然之气是‘集义所生者’,并不是‘集义’所恢复着。”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中的“养”字表明,心理精神能量不能自动恢复,必须“养”而主动获得。

 

心理精神能量可以狭义地理解为“理直气壮”的气,“勇气”的气,“垂头丧气”的气,“正气凛然”的气。

庄子在《秋水第十七》中说:“夫水行不避蛟龙者,渔夫之勇也;陆行不避兕虎者,猎夫之勇也;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

“兕”,犀牛。“白刃交于前”,大刀在眼前威胁,或干脆架在你的脖子上。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枪顶在你的头上。“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就是明白困顿和通达由命运主宰,要“知命”,要安时听命,听天由命。

前三种情形下展示的“勇”,是不怕危险,不惧死亡,都可狭义地理解为心理精神能量强大。第四种情形所展示的“勇”,经由大脑思维、理解和觉悟,是真正的心理精神能量强大。

 

庄子在《达生第十九》中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纪渻子为齐王养斗鸡。

十天之后,齐王问:“可以斗了吗?” 纪渻子答:“这只鸡骄傲自满,意气用事,不能斗。”

二十天后,齐王又问,纪渻子说:“不能斗。你看,听见鸡的叫声,看到鸡的影子,立刻警觉好斗。”

三十天过去了,齐王着急了,纪渻子却说:“不能斗。还是目光凶狠,斗志旺盛。”

又过了十天,齐王前呼后拥,再次来到养鸡场。纪渻子指着鸡对齐王说:“可以斗了。你看,别的鸡鸣叫挑战,它却一点儿反应都没有,已无好胜之心,看上去呆若木鸡。瞧,那只鸡一见咱的宝贝,胆都吓破了,扭头就跑!”

这只“呆若木鸡”已“不动心”。 “不动心”说明这只鸡心灵宁静,无所畏惧,将生死置于度外,心理精神能量极为强大,当然无所不胜,天下无敌。

心理精神能量强大的的表现是心灵的宁静(peace of mind),即不动心。并不表现为斗志昂扬,豪情万丈。

难道纪渻子是中国最早的心理学家?

其实,纪渻子是庄老先生笔下的人物,伟大的庄老先生才是伟大的心理学家!

 

我引用孟子和庄子的思想,并不是否认中国心理学研究比较落后这一事实。而是想说,心理学的研究是全人类的工作。理论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真理的探索,是服务于全人类的最高幸福。

 

关于心理精神能量,我的基本观点如下:

心理精神能量的特征:

1.  只存在于内心,储存于大脑中能量;

2.  与体能一样,会消耗,甚至耗尽。但与体能不同的是,心理精神能量不能自动恢复,必须主动重新获得;

3.  与情绪的关联紧密;

4.  与气质、性格和能力的关系不密切;

5.    仅限于心理学范畴,远离神秘主义和不可知论,是一个科学的概念。

6.  本文的“心理精神能量”概念中,不涉及力比多,不涉及意识和无意识,不涉及心理类型,与精神分析理论无关。

7.  生命力是心理精神能量的外在表现。

 

    心理精神能量目前暂不能用物理学和医学的方法测量。但是,许多研究表明,“个体作出情绪反应时呼吸、心率、血压、血管容积、皮肤电反应、脑电反应及内外分泌腺反应均会发生变化。(《普通心理学》P246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心理精神能量会从目前“假设性的概念成为“客观存在”的能量形式。

 

 

二、    心理精神能量与情绪的关联紧密,并只经由恐惧、悲痛、焦虑、忧郁等情绪消耗。

 

心理精神能量与情绪的关系

            是否消耗心理精神能量       是否产生心理精神能量

恐惧                                       

悲痛                                      

绝望                                      

紧张                                      

焦虑                                      

忧郁                                      

厌烦                                       

 

骄傲                                       

爱(慈善,助人)                           

愤怒                                       

兴奋                                       

快乐                 否                      

 

惊奇                                       

厌恶                                       

害羞                                       

憎恨                                       

 

举例如下:

1、一转头,看见一只老虎。

驯兽师的情绪反应:平静,不消耗心理精神能量。

学者的情绪反应:巨大的恐惧(表现为心率上升,呼吸急促,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交感神经兴奋等等),心理精神能量消耗巨大。

 

2、明天要考试,通不过,解聘。

驯兽师的情绪反应:焦虑异常,心理精神能量消耗大

学者的情绪反应:平静,不消耗心理精神能量。

 

3、业余作义工,助人为乐,获得心理精神能量。通常并不自知。

 

4、一怒之下,勇气倍增。增加的勇气,就来自于愤怒产生的心理精神能量。

 

5、无知而自高自大的人,心里感觉极好,令人羡慕。这是因为骄傲能产生心理精神能量。这也说明,适度地骄傲一下,炫耀一下,显摆一下,对自我心理健康很重要。《易经》谦卦第十五强调谦虚,“谦,亨。君子有终。”  但是,也剥夺了君子轻易获得心理精神能量的机会。

   骄傲自满是人类无法摆脱的缺点。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自我实现的概念,并描绘了自我实现者良好的近乎完美的人格特征。但同时也指出,自我实现者并非尽善尽美,缺点之一就是骄傲。

既然无法摆脱,除了用谦虚来时刻提醒自己、约束自己,适度的骄傲一下并非完全不可以。骄傲轻易地让人获得心理满足,获得自尊,对于心理健康的功效不能否定。关键是把握这个“度”。

适度的骄傲和自我陶醉让人获得优越感,产生心理精神能量。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提出“追求优越”的概念,认为优越感使人的心灵得到积极的成长。当然,谦虚毕竟是君子之道之首。靠骄傲获得心理精神能量并不为君子所称道,也不可靠。

 

6、忧郁会悄悄地持续不断地消耗心理精神能量,在这个过程中,个体会感到精神萎靡,但不会感到明显的精疲力竭。如不及时发现并干预,及时补充和获得心理精神能量,很容易发展成抑郁发作。如同一桶水在慢慢地渗漏,等到发现,水位已明显下降,为时已晚。忧郁缓慢地持续地消耗着心理精神能量,不易被个体发现,危害非常巨大。

 

7、我们在中文里常看到这样一句话:“吓得魂飞魄散。”

查《现代汉语词典》,魂的解释如下:1、灵魂。2、指精神或情绪。3、特指崇高的精神。魄的解释如下:1、迷信的人指依附于人的身体而存在的精神。2、魄力或精力。

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灵魂不在其研究的范畴。我们把这两个字的解释1先排除。魂的解释2中有情绪二字。心理学认为,恐惧、悲痛、绝望、紧张、焦虑、忧郁、厌烦、骄傲、爱、愤怒、兴奋、快乐、惊奇、厌恶、害羞、憎恨等是人的基本情绪。恐惧中,以上情绪中有哪几个会“飞散”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显然站不住脚。留下的是精神、精力和魄力,我把它们称为“心理精神能量”。

这样,“吓得魂飞魄散”的解释就是,恐惧大量地迅速地消耗人的心理精神能量,其速度之快,像“飞”一样。相类似的成语有:魂飞天外、失魂落魄、惊魂夺魄、亡魂丧胆、闻风丧胆、黯然魂销。

《新华成语词典》这样解释成语:“部分成语来源于古代寓言、历史典故和古诗文。”古代知识分子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用了“飞、散、失、落、夺、亡、丧、销”这些字,精确生动地描绘心理精神能量可怕的消耗过程,绝望的心情跃然纸上。这些成语描绘的是心理精神能量大量并且迅速消耗的过程。

第二种状态是心理精神能量大量消耗而没有及时补充的状态。描绘这一状态的成语相当多,举例如下:惊魂不定、惊恐不安、焦虑不安、惊恐失色、跼蹐不安、六神不安、六神无主、胆战心惊、黯然神伤、心情沮丧、垂头丧气、心寒胆战、心慌意乱、心惊胆战、心力交瘁、心乱如麻、心如刀割、心神不安、惘然若失、魂不附体、魂不守舍、神不守舍。

第三种状态是心理精神能量大量消耗而没有及时补充,引发心理问题甚至心理障碍的状态。比如:万念俱灰、心灰意冷、心如死灰。

                                        

                           

三、    心理精神能量获得方法

1、 正确的认知

例如:甲乙同时面对重大失败。

甲怨天尤人,充满自责,内心沮丧,甚至绝望。心理精神能量消耗巨大。精神萎靡,很可能从此一蹶不振。

乙认为,自己已尽力,外部因素非自己能够控制。虽也沮丧,但能坦然面对。再说,胜败乃兵家常事。心理精神能量在消耗的同时,经过理性分析和思考,重又获得,很快走出阴影,笑对人生。

可见,正确的认知和归因非常重要。

痛苦、焦虑、失落、沮丧等负面的情绪是人生的常态,而快乐、幸福、满足等反而是异态,是暂时的、短暂的。本质上看,一切都是暂时的。适度的痛苦和焦虑能产生动力。接受痛苦、焦虑、失落、沮丧等负面的情绪,坦然直面,就能减少心理精神能量的消耗。

斯宾诺莎曾说:“懵懂无知的人不仅由于外界的各种因素而焦躁不安,以致永不得享受心灵的宁静;他还对神和万事都懵懂无知,若不痛苦,便无法生活,真正不痛苦时,也就不存在了。有智慧的人,在他被认为有智慧的范围内,心神泰然,还由于意识到神、万物和自我,因具有某种永远的必然性而时刻存在,由此得以安享心灵的宁静。”(《伦理学》第五部分,命题第42

   有智慧的人充分认识事物的本质,“以理化情”,不为情所困,不为情所累,尽量减少心理精神能量的消耗。

 

 

2、 思考(比如哲学思考)

举例如下:

孔子提出“知命”的思想。冯友兰先生在他的著作《中国哲学简史》中这样解释:“我们从事各种活动,其外表成功,都有赖于各种外部条件的配合。但是,外部条件是否配合,完全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因此,人所能做的只是:竭尽己力,成败在所不计。这种人生态度就是‘知命’。”

了解并认识到“天意”的存在,听从命运的召唤,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

这样的哲学思考,让我们虽败犹荣,永不言败,永远快乐,带来强大的心理精神能量,来平衡日常的经常性的心理精神能量的消耗。

    重要的思考命题还有:反者道之动;齐生死;一切都是暂时的等等。

对于普通人来说,哲学思考的目的不是为了写学术论文,而是获得强大的心理精神能量。心理精神能量强大了,心灵才能宁静,才能快乐。

生死的思考尤为重要。死亡是人类最大的威胁。一个人一旦思考“人终有一死”,情绪上的反应首先是绝望,此时的心理精神能量消耗巨大。死亡的恐惧深藏于每一个人的内心,一生困扰着我们,消耗着大量的心理精神能量。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整天深思“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问题(To be,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Is it beter to live or die? But what happens after we die? Nobody knows.)。” 这样的思考让他绝望,消耗了巨大的心理精神能量,精神委顿,想到自杀。因此,直面死亡的恐惧,积极思考生死这一哲学命题,非常重要。庄子的《齐物论》和《田子方》是最好的教材。庄子提出“齐生死”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启人智慧。

悍匪的口头禅是“老子死都不怕,还怕什么!” 他如何得到这种“不怕死”的精神,不得而知。重要的是,悍匪的心理精神能量因此极为强大,什么突发性的灾难性的事件,什么艰难困苦,一概打不倒他。

悍匪没有文化,更谈不上思想境界、价值观念、道德情操。这个悍匪的存在,“勇气”可嘉,发人深省,给人启发。

哲学思考的内容因人而异,只要能让人觉悟,给人力量,心理精神能量得到补充,都是合适的。

王守仁先生说:“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 人是万物的主宰,这样的思考会让人获得巨大的心理精神能量。

子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这句话很多中国人都非常熟悉。看似平常的一句话,实质上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如果想明白、想清楚,遇到困难挫折和重大生活事件时不断提醒自己,就会点亮人的心灵,获得强大的心理精神能量。

    经常的持久不懈的哲学思考,意味着经常的心理精神能量的补充。借用金岳霖先生的话来说:“十分清楚,这种心灵的操练一刻也不能停止。”  就像汽车,行驶一段路程,必须到加油站加油。

 

3、 坚定的理想和信念

从获得心理精神能量的角度来看,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没有高下之分。

“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这是一句具有普遍意义的坚定的信念。

“好死不如赖活”、“精神胜利法”也是一种信念。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的信念。

鲁迅先生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这样的猛士心理精神能量强大。“直面”,而不是逃避,展现了人的伟大精神。

这些信念都让人获得心理精神能量。

对于智识者,经由哲学思考和正确的认知得到的信念,宜用简单的话概括,时时揣摩体会,时时补充能量。

   

4、 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

比如,经常对自己说:我能行;我一定能成功;我是最好的;压力很大,但我能应对。

    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让人轻易地获得心理精神能量。相信自己,肯定自己,建立自信心,经常的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让个体不断补充心理精神能量。这个方法简单,效果非凡,意义重大。

 

5、 骄傲、爱(慈善,助人)、愤怒、兴奋、快乐等情绪,能产生心理精神能量。但是,量能有限。

 

6、 经验(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关于经验,讲述一个“枪、学者和悍匪”的故事。

悍匪面对枪口,虽然也害怕,却能平静坦然,面不改色;

学者面对枪口,惊恐万状,可能瞬间崩溃。

枪是悍匪的伙伴,经常“经验”,不具威胁;

枪对学者实在陌生,意味着立即死亡,学者表现自然。

从智力结构上,两者不在一个层面。理论上说,学者的心理精神能量可能比悍匪的心理精神能量强大。

但是,在“枪”这个突发性的、灾难性的事件面前,我们看到相反的情况。

结论是:智慧强大,内心强大,缺少“经验”,显然不行。光有智慧和哲学思考是不够的。                

 

7、幻想。合理的和不合理的幻想都能产生心理精神能量。

屡败屡战。凭什么再战?除了坚定的信念,还要依靠合理的胜利的幻想。关于胜利的幻想,让暂时失败的人忘却失败的痛苦,在幻想中陶醉,获得心理精神能量。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幻想着未来的财富和美女,屡次落第心情沮丧的秀才重又获得心理精神能量,埋头苦读!

展望未来,信心百倍!说明基于现实的合理幻想,能够获得强大的心理精神能量!

 

四、    结论:

1、懦弱、胆怯、退缩是人的本质。真正的勇士、真正的猛士是没有的。

恐惧、焦虑和绝望等恶劣情绪时常袭来,消耗着大量的心理精神能量,人的内心常常不堪重负,精疲力竭。个体的心理精神能量不可能达到恒定状态,消耗容易,获得困难。心理精神能量必须及时主动地重新获得。这是一个日常性的工作,应引起高度重视。

 

2、心理精神能量的过度消耗和透支,导致各种心理障碍。心理精神能量的消耗到透支的速度越快,呈现的心理障碍越严重。

 

3、心理精神能量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在消耗。最常见的原因是: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压力产生的紧张焦虑的情绪,消耗着一个人的心理精神能量,让人产生“心累”的感觉。因此,心理精神能量的储量相当重要。储量越大,应对能力越强。因此,储量越多越好。

 

4、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天灾人祸随时随地都有可能降临。心理精神能量强大的人并不能免于恐惧和焦虑等负面情绪的干扰。只是因为心理精神能量强大,巨大的消耗之后,内心依然能够保持平衡,如孔子所云:“君子坦荡荡。” 

 

5、以目前的认知,无法对心理精神能量的能级进行科学测量。每一个体所处的环境不同,所遭遇的事件不同。因此,关于个体的心理精神能量的能级考量过于关注,意义不是太大。

 

6、心理精神能量强大的的表现是心灵的宁静(peace of mind)。并不一定表现为斗志昂扬,豪情万丈。只有心灵宁静,遇事才有可能淡定从容,沉得住气。心灵的宁静不是天生的状态,是个体不断努力追求的结果。而且,这样的努力一天都不能间断。

   

《世说新语》雅量第六中讲了一个儿辈破贼的故事。抄录如下:

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语,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谢公是东晋宰相谢安。383年,前秦的苻坚发兵九十万入侵东晋。苻坚扬言,我的百万大军,投鞭长江,可以使长江断流。东晋朝野上下,一片恐慌。可以想象,此时的谢安压力巨大。谢安镇定自若,临危不乱,处变不惊,派他到侄子谢玄率兵迎敌。谢玄在淝水以少胜多,大败秦军。捷报传来,谢安正在与友人下围棋。友人问及战况,谢安只是淡淡地说:“小儿辈大破贼。”

谢安是东晋名士,率性风流。谢安的心理精神能量极为强大,来自于他对世界本质的透彻参悟。众人惊恐不安,慌乱不已,他能冷静镇定,从容不迫。因此,我们说,心理精神能量强大的表现是心灵的宁静,能“以理化情”。这样的功夫不是一天两天能获得的,需要长期的修炼。

人的心理精神能量,在外表上很难判断。只有在承受外界同样的压力下,才能分辩个体之间的巨大差异。是遇事才知的。

一个性格开朗、笑口常开的人,他的心理精神能量并不一定比沉默寡言、性格内向的人强大。

我们储存心理精神能量,主要的目的是承受来自外界的压力。

 

老子重视“静”。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老子》第8章)

其若谷。浊而静之,徐清。(15)

守静,督也。(16)

静为躁君。(26)

我好静,而民自正。(57)

“静”是“道”的根本。人要有静的认识和功夫。心理精神能量强大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经由一个漫长的认识和修炼的过程。

 

 

五、对心理保健和心理治疗的启示

我们所处的时代,科技进步,经济发达。繁荣的表象之下,难掩精神空虚、道德堕落、价值观混乱。生存压力巨大,焦虑情绪弥漫,人人自危,朝不保夕。心理精神能量的消耗巨大,造成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患者日趋增多。

通过对心理精神能量的研究,我们发现:

环境和事件引发人的负面情绪,消耗人的心理精神能量。如果心理精神能量储备充足,巨大消耗之后,又能及时补充,内心依然能够保持平衡,则个体基本不受事件影响;如果心理精神能量的过度消耗,又没有及时补充,容易导致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

人类无法控制环境,因此无法免于负面情绪的干扰,无法免于心理精神能量的消耗。要保持心理健康,免于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心理精神能量的储备和及时获得非常重要。在环境和诱发性事件的巨大压力下,心理精神能量起到类似于减压阀、缓冲器和防火墙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应加强对自我心理精神能量的监测。发现心理精神能量消耗过大过快,应及时补充。心理精神能量获得的方法很多,可以选择最合适自己的方法。重复一个哲学思想,坚定一条信念,只要能迅速持久地获得心理精神能量,都是合适的。

许多人对心理精神能量不了解,极为陌生,出现了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能意识到负面情绪的困扰,不知道原因在于心理精神能量的缺失和匮乏。

心理精神能量疗法通过让来访者了解心理精神能量的概念、与情绪的关系和获得的方法,指导来访者直面自己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结合其他疗法,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主要应用于智识水平和觉悟水平较高的来访者。

 

 

六、心理精神能量的测量系统

关于心理能量,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在《论心理能》中苦涩地说道,“我们至多只有非常模糊的猜想”,(第9节)“心理能过程是独立存在还是包含在物理过程之中。在我看来,我们对此实际上一无所知。”(第33节)

确实,对于这样一个复杂的问题,心理学家的自信远没有建立起来,尚在自卑情结中徘徊。

心理精神能量是一个客观的存在,这一点谁也无法否定。心理精神能量又是无形的,暂时无法科学地测量,这一点,研究者也必须低头承认。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表述的时候,尽量用清晰明白的语言。文章没有学究气,不像学术论文,这正是我试图找寻的文风。一个复杂的问题,如果再用繁复的语言表述,读者看不明白,没有收获,浪费了读者的宝贵时间,这样的研究没有什么意义。

高尔泰先生在《寻找家园》中引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生物学家Lewis Thoms 教授的话:原来我的细胞,竟然是一个比牙买加海湾还要复杂的生态系统(P134)。阅后感慨。人类认识自我的道路永远刚刚开始。

心理精神能量又不可能恒定,变化非常大。例如:

1、在巨大的灾变面前,个体心理精神能量消耗巨大并且迅速,精神可能瞬间崩溃。

2、当出现豁然开朗、醍醐灌顶、茅塞顿开、顿悟、一语点醒梦中人的状态时,个体的心理精神能量会迅速大量获得。

但是,在一般状况下,科学的心理精神能量的测量系统,对于人类的心理健康意义重大。主观的评估远远跟不上形势。目前尚没有获悉有心理精神能量的测量系统。这是一个庞大的课题,可能需要心理学、生物学和医学工作者通力合作。只有建立了科学的心理精神能量的测量系统,心理精神能量的概念才能真正被大众接受,真正服务于人类。

                                     

                                     2012年4月20

 

后记:此文最初来源于一些观察和思考,目的是希望提出一个简单的概念,以此出发,展开分析,试图解决人生每天必须面对的小困扰和重大困扰。我的想法是,用简单的方法,解决复杂的问题。希望阅者给予批评。我的邮箱:leetao1967@yahoo.com.cn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最新文章
专题信息:
  全国正规的心理咨询师培训(2022/5/3 18:11:22)[2091]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C1)(2021/8/9 12:16:08)[1852]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B)(2021/8/9 12:13:58)[1589]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心理调适(2020/12/12 23:45:29)[2094]
  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与疏导(2020/12/10 23:41:39)[2844]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李涛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