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学论文 - 应用类
    发表日期:2012年4月12日 编辑:shphao 有4174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心理疏导情境的特点与作用

情境(Situation),最初是由美国社会学家托马斯等1918年在《欧洲和美国的波兰农民》一书中最早提出来的,后来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学、教育学等领域中。现代意义上的情境,即指情景、境地,是具体场合的情形。境指的是教育主体精心设置的环境,包括了物理环境,心理氛围,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关系等等;“情”是指寓于“境”中的教育双方之间的感情交流,以及“境”本身所蕴涵的情感。情在境中,情因境生,境为情设。因此,情境是情与境的和谐统一,情境与环境是有很大区别的,主要表现为:环境是围绕在人的周围并给人以某种影响的客观现实,是情境的基础;而情境更多地是体现了活动主体所拥有的文化、精神、心理、内在的主体的体验,它是教育主体精心选择或创设的。环境是客观的,而情境则不是纯客观的。与环境相比,情境更多地体现了教育主体的意图,对教育的过程有着更为显著的针对性作用。

所谓心理疏导情境,则是指为心理疏导的运用而精选或创设的蕴涵着,体现着主体意图、具有教育意义的,以真实、生动、鲜明的形象为主题的教育情景,是一种集文化、精神、心理于一体的,内在的、主体的体验、气氛以及人际互动。心理疏导情境不同于心理疏导环境:心理疏导环境是在运用心理疏导时所处于其中的客观外在,它是心理疏导活动系统之外的影响因素;而心理疏导情境则不同,它是为心理疏导的运用而创设的,是心理疏导的构成要素,并且是对心理疏导发生作用的精神氛围与物质条件的统一体。在心理疏导的运用中,心理疏导情境为合理疏导活动的开展、为心理疏导客体初步接受心理疏导等提供具体场合,并且渗透着心理疏导的目的、内容。

1.心理疏导情境的特点

心理疏导情境融形、情、意、理于一体,在具有一般情境所含有的境真、情浓、意深、理于其中等特性的同时,还具有自身独有的特点,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

首先,真实性。心理疏导情境的真实性,是指心理疏导情境的真实性及其给心理疏导客体带来的亲切感。心理疏导中的情境有些是真实的情境,它的本身是真实的;但有时为了心理疏导实际工作的需要,心理疏导主体可以灵活科学地创设一些虚拟的、模拟的或想象的情境。这些人为创设的情境本身虽然不是完全真实的,但是它来源于真实生活,同样可以使心理疏导客体产生“身临其境”和“心临其境”的感觉,在这种情境中形成真切的感受。

其次,情感性。情感性是心理疏导情境的一个重要特点,情感是情境的主体和基础。它包含着几层意思:首先,心理疏导情境本身蕴涵着丰富的情感。这种情感能使心理疏导客体受到情感上的感染,从而形成与情境中的情感相一致的情感;其次,心理疏导情境能以自身蕴涵的情感激发心理疏导客体的情感,使心理疏导客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与契合,在情感潜移默化中将情境中所蕴含的情感转化为其自身的真挚情感。

再次,渗透性。心理疏导情境的渗透性,是指心理疏导情境中本身包含着心理疏导主体深刻的教育意图,但是它的形式通常是隐性的、无形的。为了改变心理疏导客体的认识状态,心理疏导要通过情境所包含的隐性教育,通过对教育对象与情境的交互作用,使其变为现实。它对心理疏导客体的影响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往往使心理疏导客体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与影响。

最后,可控性。心理疏导情境是由心理疏导主体根据心理疏导工作开展的需要,而有目的地创设和选择的情境。它能为心理疏导主体操作和控制,具有明显的人为调控特点。在心理疏导过程中,心理疏导主体可以根据不同的心理疏导客体、不同的心理疏导的内容和目标等,科学、灵活、有针对性地对情境进行创设和选择。

2.心理疏导情境的作用

可以说,心理疏导情境是心理疏导的一个重要组成要素,离开了情境,心理疏导就达不到良好的效果。情境在心理疏导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一,激发作用。心理疏导情境可以激发心理疏导客体的需求和情感,推动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心理疏导,并在其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主体性作用。其二,提高认识。心理疏导可以通过具体的情境,适当地对心理疏导客体的思维与认识进行启迪,引导其对各种思想认识进行思考、探究、体验,进而深化认识。其三,提高心理素质。心理疏导的具体情境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通过这些具体的心理疏导情境,可以到达提高心理疏导客体心理素质的目的。比如,在心理疏导实际过程中可以通过道德两难情境,培养心理疏导客体的道德判断、道德选择能力;通过后果情境,可以培养教育对象的道德想象力;通过体谅情境、冲突情境等,可以培养心理疏导客体的道德移情能力;还可以通过问题情境,培养教育对象的道德思维能力;另外,心理疏导的各种真实情境,也有助于心理疏导客体将所获得的思想、政治、道德观念运用于实际。其四,陶冶情操。心理疏导情境中所蕴涵的丰富的情感因素,可以对心理疏导客体进行情感的感染与熏陶。将深刻的价值观念、抽象的道德规范,通过潜移默化的启发、引导,使其在情境活动中“入情”、“动情”、“移情”、“抒情”,从而使道德情操得到提高和升华。其五,塑造品质。在心理疏导情境中,包含有人际互动的情境或社会生活情境,有助于使心理疏导客体学会处理人际关系,使其逐渐形成自己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相关专题: 最新文章
专题信息:
  AI时代英语学习新革命,三天掌握三年单词(2025/8/3 12:46:23)[455]
  全国正规的心理咨询师培训(2022/5/3 18:11:22)[4802]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C1)(2021/8/9 12:16:08)[2865]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B)(2021/8/9 12:13:58)[2224]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心理调适(2020/12/12 23:45:29)[2749]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