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学论文 - 应用类
    发表日期:2012年3月26日 编辑:shphao 有1725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心理疏导客体

所谓客体,是指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主体活动对象的总和,是进入主体对象性活动领域,并同主体发生功能性关系,或为主体活动所指向的客观事物。心理疏导客体,是指心理疏导的作用对象,它与心理疏导主体相对应,是心理疏导的接受者和受动者,是心理疏导主体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心理疏导是心理疏导主体利用相关知识和方法,对人们思想认识问题进行疏通与引导的一种方法,它是对人们思想认识存在问题或潜在存在问题的人进行心理疏导的过程。由此可见,心理疏导客体,包括具有思想认识问题或者潜在存有思想认识问题的、因而需要进行心理疏导的对象。

1.心理疏导客体的类型

心理疏导主要是解决个体精神正常,思想、行为表现存在问题或潜在存有问题的人,凡存在严重心理疾病与精神障碍但并不存在思想认识问题的人不在心理疏导的对象之列。具体说来,心理疏导客体大体上包括以下对象:

(l)思想认识、行为表现存在问题的人。这部分对象的思想认识或行为表现或两者都具有外在的错位表象,他们或因为在学习、生活或工作中针对一些社会现象或自己经历的一些事情,存在一定程度的思想认识问题,甚至采取相应的错误行为。这部分客体基本上都是精神正常,没有心理疾病,但是思想认识或行为表现或两者都出现一定程度的偏差的个体。总之,他们都是精神正常,没有严重心理疾病与心理障碍的正常人,这点和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对象有本质区别。(2)思想认识与行为表现正常,但有可能受某种环境与群体不良思想感染的正常人。这部分客体思想认识和行为表现暂时都是正常的,但是由于他们处在一个相对比较复杂的外在环境(家庭、学校、社会等)和群体关系里面,有可能受到其他人的不良思想和意识的传染和干扰,而具有产生错误思想的潜在客体。人是社会的人,总是会处于各种环境与群体之中。所以,生活在社会之中的个体总是容易受到他人、群体或社会环境的影响,从而产生相应的情绪或思想反应,而且这种反应在特定的条件下往往可能互相感染。正如社会学家布卢迈 (H.BLumer)所说,社会传染“吸引井感染了许多人,他们中有许多人本来是超然的和无动于衷的观众和旁观者。开始时,人们可能仅仅是对那一行为好奇或者有些兴趣,当他们获得那种激动的精神,也就对那一行为更加注意了,同时也就有更加介入进去的倾向”。因此,作为社会的成员,在某种情况下,即使是思想与行为正常的个体也极容易受到环境与群体不良思想的感染。所以,这部分对象也是心理疏导客体之一。

(3)处于发展时期的青少年是心理疏导的重点对象。在社会急剧转型时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体制的变化、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化以及社会价值结构价值取向的变动,都直接冲击着人们原有的、单一的思想观念,导致新旧观念的激烈冲突,造成人们价值观念的混乱,进而导致社会凝聚力和社会动员力下降。这些现象导致社会主导价值观念受到冲击,实用主义、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功利主义有所强化,而集体主义、整体观念和献身精神有所弱化。处于这种条件下的青少年,一方面,由于他们自身的生理特点,使得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而这恰好是人的生理、心理和精神急剧转变的一个敏感时期;另一方面,再加上处在这样一个急剧转型的社会环境之下,他们整体的、本来还有待成熟与完善的世界观、人生观极易发生波动,容易受到外环境的影响,造成思想的混乱和选择的迷茫。

(4)经历危机的人群。对于危机的涵义,美国《韦氏大词典》将其定义为“决定性或至关紧要的时间、阶段或事件”;《辞海》将危机解释为“是一种紧急状态”。现代意义上的危机是一个被广泛运用多种领域的概念,在此处的危机是指个体面临突然或重大生活事件,如亲人死亡、婚姻破裂或天灾人祸等时,既不能回避,又无法用通常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所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也可理解为“个体运用通常应对应激的方式或机制仍不能处理目前所遇到的外界或内部应激时所出现的一种反应”。人的一生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生活应激或职业应激,甚至遭受严重的挫折(frustration)。危机中的人通常处于一种心理或情绪的失衡状态,因为人们总是在不断地变化、发展和成长,他们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影响总是在不断地变化,危机可能与内部和外部(心理的、社会的或环境的)困难有关。比如说,有部分当事人虽然能够度过危机,但在以后的生活中,危机的不良后果还会不时地表现出来,甚至还有一些当事人在危机开始时心理就接近崩溃的边缘或已经崩溃。一旦这种应激或挫折不能靠自己的能力解决或处理时,就会发生心理失衡,产生错误思想,做出错误行为。心理疏导的目的在于帮助这部分对象,端正认知态度,消除心理障碍,理顺思想通道,帮助他们选择替代现有的思想、态度与行为。

(5)边缘客体。边缘客体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同的历史时期会出现不同边缘客体,它并不是固定化的一成不变的。心理疏导的边缘客体是指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难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难以巩固的客体。因此,心理疏导的边缘客体也包括那些常常被人们忽视的客体,这些边缘客体由于在社会的角色不同,表现为不同身份,如下岗失业人员、流浪乞讨人员等生活在社会的“边角音沓”的现实人群。这部分对象也属于心理疏导客体之一“

2.心理疏导客体的特点

心理疏导客体作为一种特殊的客体,它与一般的物质客体不同,它是有思想、有情感、有意志的人。这就决定它在具有一般客体共性的同时,还具有其它一般客体所不具有的特点,如可变性与复杂性等。其特点主要表现如下:

首先,客体性。心理疏导客体的客体性,主要表现为受动性、受控性和可塑性。受动性是指心理疏导客体是心理疏导主体的作用对象,必然要配合心理疏导主体所进行的疏通与引导行为,要接受心理疏导主体施加的心理疏导的作用和影响。受控性是指心理疏导客体在心理疏导教育过程中始终受到主体的主导、支配和调控,处于从属的地位。可塑性是指心理疏导客体可以在心理疏导主体的疏通、教育、引导和塑造下,思想行为发生心理疏导主体所期望的变化。但是,客体性并不意味着人一定要被客体化甚至异化。在整个心理疏导过程中,心理疏导客体在接受心理疏导时,不是完全被动的,还具有主动性,它会根据自身的需要,以能动的视角去选择、内化主体所传递的心理疏导内容,并通过自己的实际行为来固化已经内化的思想观念。

其次,多变性。心理疏导客体的多变性,是指心理疏导客体由于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出新的变化性。引起心理疏导客体变化的原因有以下三个:一是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心理疏导客体生活在一定的实践和空间范围之内,他们的学习或工作无时不刻不在受到时空的影响。这些影响就会引起心理疏导客体的内在思想、价值取向与行为表现出现新的变化。二是心理疏导客体自身的其他素质的变化也会引起其思想认识的变化。比如个体的认知与情绪的变化也可能影响到客体思想认识与价值取向的变化等。三是心理疏导内容的变化。随着个体和社会的变化发展,心理疏导内容也要贴近实际,不断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从而使心理疏导的具体客体也将随之变化。

再次,复杂性。心理疏导客体的复杂性,是指心理疏导客体由于生活范围广、层次不一、所受的外界影响复杂而呈现出复杂性。这种复杂性表现为以下三点:一是不同的心理疏导客体的思想素质高低不同。由于所处的环境、所从事的职业、年龄不同,人的思想也就不同。二是心理疏导客体的思想内部存在着矛盾。在客体的思想观念中,积极成分和消极因素并存,正确观念和错误观念并存。在思想的矛盾斗争中,哪一方面占据了主导地位,就会使客体的思想呈现出哪种性质。三是外部环境对客体的影响也是复杂的。外部环境对客体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所以说,环境的复杂性也决定了心理疏导客体的复杂性。四是心理疏导客体的范围是复杂的,这是由于心理疏导客体的多变性所决定的。心理疏导客体既包括思想和行为存在问题的客体,又包括思想和行为具有潜在问题的客体,还包括经历危机的人群以及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边缘客体等等。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最新文章
专题信息:
  全国正规的心理咨询师培训(2022/5/3 18:11:22)[2408]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C1)(2021/8/9 12:16:08)[1872]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B)(2021/8/9 12:13:58)[1597]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心理调适(2020/12/12 23:45:29)[2101]
  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与疏导(2020/12/10 23:41:39)[2848]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