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专题 - 催眠术
    发表日期:2012年3月20日 编辑:shphao 有2694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催眠中隐秘的观察者
催眠领域一个意外的研究发现影响了Hilgard的意识分离理论的发展。一个高感受性被试在催眠状态下产生失聋现象,一个学生提出被试是否有一部分意识还能听见。Hilgadr对这个想法进行了检测,他暗示被试有一部分意识知晓发生的事情,并且如果有的化,当Hilgard把手放在被试手臂上时,即能够与这部分意识对话。当Hilgard把手放在被试手臂上时,被试即能够区分声音,报告人们所说的话,但把手从被试手臂上移开之后,即不能听见。这是个自动说话的过程,类似于自动书写过程,用于研究潜意识。
Hilgadr用“隐秘的观察者”来描述这样的子系统。该系统不为催眠被试的意识所知,但可以通过特殊的方法如自动书写、自动言语来激活。根据意识分离理论,Hilgadr假设监控系统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其中一个部分包含被催眠者意识层面的信息,另一部分登一记非意识层面的信息。分离部分(隐秘的观察者)成为一个独立的子系统能够控制书写和言语反应。通过该实验,Hilgard讨论了“隐秘的观察者”的概念。值得注意的是隐秘的观察者不是一种变动的人格状态,也不是人格中稳定的一部分,而是对特定引导过程的反应,如催眠状态下失聋、失忆、麻醉。他的功能局限在对意识之外的信息进行处理。一些研究者用潜意识心理代替分离信砂息系统,该系统的信息是潜意识信息(Kihlstrom 1984)。Hilgard将意识与隐秘的观察者(潜意识)之间的界限称为失忆屏障,两者之间可以互相渗透,而Fr即d的精神分析学说认为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压抑不可消除。
1 催眠状态下麻醉的隐秘观察者效应催眠状态下失聋中的隐秘观察者实验在后续研究中得到证实。Hilgadr和他的研究小组进行的催眠状态下麻醉实验进一步证实了隐秘观察者的存在。Hilgard,Morgan & Maedonald(1975)通过冷痛觉刺激对20个高感受性被试进行实验。使用自动按键法(类似于自动书写)检测隐秘观察者的疼痛报告。在清醒状态下疼痛实验后,给予被试催眠引导,暗示他们通过另一只手按下按钮(左边按钮表示10,最痛,右边表示1,最不痛),报告他们心理隐秘部分真正的痛觉,同时进行口头言语报告,然后再进行麻醉暗示,这样可以比较口头报告和按键报告的差异。
在20个被试中,8个人表现出隐秘观察者效应,即内在报告(按键反应)比外显疼痛报告(口头报告)显著高。这里的外显报告是催眠状态下意识层面的报告,即标准催眠麻醉状态下的报告。内在疼痛报告比清醒状态低,但比妙显口头报告高。Morgan & Hligard(1974)使用肌肉压迫疼痛实验和自动报告的方法得到了相似的隐秘观察者效应。
Higlard(1977)认为隐秘观察者疼痛报告说明在催眠麻醉状态下疼痛被潜意识知觉,失忆屏障使催眠状态下的意识不能感到疼痛。潜意识层面的疼痛只能通过特殊方法进行报告,如隐秘观察者暗示。
2 隐秘观察者效应的模拟实验从批评的角度来看,研究者质疑为什么隐秘观察者报告只在实验情境下发生。被试可能洞悉了实验者期望,对此做出相应的反应。实验者期望的问题可以通过Ome的真实情境设计避免。首先被试进行清醒状态下冷痛觉实验,然后在催眠麻醉状态下进行曰头痛觉报告,立即进行隐秘观察者暗示,要求被试报告在刚才实验中内在痛觉的最高值。最后,在另一个房间里,其他实验者进行实验后询问,要求被试如实回答第二阶段中外显疼痛和内在疼痛的最高值。
结果所示,真正被催眠者和模仿者混合分组,分为表现出隐秘观察者效应组和未表现隐秘观察者效应组。得出以下结果:A.所有的伪装者成功的伪装了催眠麻醉状态,不仅报告疼痛程度低,而且坚持到底。B.9个模仿者成功的模仿了隐秘观察者效应(内在疼痛报告比外显疼痛报告高)。C.在实验后询问中,没有一个真正的被催眠者改变他们原先的疼痛报告,确信自己先前的疼痛报告是真实的。D.在实验后询问中,模仿者报告他们实际感受到的疼痛比先前报告的疼痛程度高。E.在实验后询问中,对于那些报告出现“隐秘观察者”效应的被试,模仿者不再报告他们的外显疼痛比内在疼痛高,但真正的被催眠者坚持如此。即在实验后询问中,模仿者拒绝承认“隐秘观察者”效应是真实的。Hilgardctal(1978a)认为这些数据说明“隐秘观察者”效应可以伪装,但6个真正的被催眠者确有这样的体验。
3 隐秘观察者效应的主观体验
以下是出现“隐秘观察者”效应的被试在实验后询问中的言语报告:.隐蔽的那一部分并不处理疼痛感,也不做判断,只是静静的体味事态的发生,这一部分没有被催眠,它知道一切发生的事情.当我从催眠状态中醒来时,隐秘的观察者更象是真正的自我,只是更加客观,当我处于催眠状态时,我参与想象,让自己假装,但那一部分观察者知道正在发生的事情。
.隐秘的观察者是我外在的、洞悉一切的部分,当我不能听见时,我并未意识到这一点.我可以使我的思想从我的身体部分分开,隐蔽的部分控制着我的身体.好像有两件事情同时发生,我有两种分离的记忆,隐蔽的那一部分更加聪明,从这些事实描述可以看出隐秘的观察者是相对客观精确的,在被试的隐秘观察者报告中这一部分是非情感的、事实性的描述。实验后询问研究表明被试是否经历隐秘观察者效应并不取决于先前关于该效应是否存在的信念。8个被试中3个经历隐秘观察者效应的被试先前并不以为这是可能的,一些认为该效应存在的被试却未经历隐秘观察者效应(Hilgardetal。1978a)。
4 隐秘的观察者效应与意识分离学说从表面上来看,隐秘观察者效应支持了Hilgadr的意识分离学说。催眠麻醉或失聋似乎可以通过知觉监控过程和意识过程之间功能性分离来解释。值得注意的是,Hi地ard(1977)并不认为这种意识分离效应仅仅局限于催眠。在一些非催眠状态下,高感受性被试尤其容易进入深度想象的注意集中状态。但Higlard认为意识分离效应是深度催眠状态的特征,催眠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一个关于意识分离理论的质疑是为何实验情境下只有半数的高感受性被试产生隐秘观察者效应。
另外,意识分离理论的一个缺点是区分分离过程和常态并无确定的标准。该理论不够精细,因此不能对理论假设进行实验验证。该理论的相关实验建立在不可靠的假设基础上,如一个可能的假设是高感受性的被试应具有更好的注意分散能力,但该假设在实验研究中并非如此。无论是认知模型理论还是社会作用理论,抑或是潜意识理论都部分揭示了催眠的背后的机制,而催眠治疗正是利用催眠状态下意识变动、被催眠者的配合或是潜意识的自然呈现来解决心理困扰,虽然其中的机制并不了然,但治疗的效果却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公认。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最新文章
专题信息:
  全国正规的心理咨询师培训(2022/5/3 18:11:22)[2105]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C1)(2021/8/9 12:16:08)[1861]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B)(2021/8/9 12:13:58)[1591]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心理调适(2020/12/12 23:45:29)[2097]
  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与疏导(2020/12/10 23:41:39)[2845]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