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学论文 - 应用类
    发表日期:2012年3月19日 编辑:shphao 有1659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心理疏导主体的特点与素质要求

从词源上看,主体实际上是来自于哲学的一个概念。所谓主体是指有目的、有意识地从事认识活动和实践的现实的人。主体在实践活动中,是具有主体性和能动性的因素,它担负着提出实践目的、操纵实践工具、改造实践客体,从而驾驭和控制实践活动的多种任务。在心理疏导中,心理疏导主体是指心理疏导的运用者和心理疏导活动的实施者,它与心理疏导客体相对应,是对一定心理疏导客体实施心理疏导的主体。即在心理疏导过程中有目的地对心理疏导客体进行心理疏导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心理疏导主体在运用心理疏导的过程中,起着确定心理疏导的目标、组织心理疏导的内容、设计心理疏导的环节、营造良好心理疏导氛围以及引导心理疏导客体的思想和行为等方面的作用。在心理疏导的运用过程中,心理疏导主体以其自身特点,推动着心理疏导理论和实践活动的发展。

在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因为心理疏导本身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方法,所以说心理疏导的主体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但是,由于心理疏导的特殊性,并不是说所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是心理疏导的主体。要想真正成为心理疏导的主体,必须要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能运用相关的理论与方法,熟练运用心理疏导的技巧与策略等。概括来看,心理疏导主体要具备一定的素质。

1.心理疏导主体的特点

在心理疏导的整个活动过程中,心理疏导主体在整个心理疏导活动中占有着主导性地位,发挥着主导性作用,因而心理疏导主体的最显著特点就是具有主体性。马克思曾指出,“我的对象只能是我的一种本质力量之一的确证,从而,它只能像我的本质力量作为一种主体能力而自为地存在着那样对我说来存在着,因为任何一个对象对于我的意义(它只是对那个与它相适应的感觉来说才有意义)都以我的感觉所及程度为限”。在这里,心理疏导主体的“本质力量”,也就心理疏导主体的主体性。心理疏导主体的主体性体现在心理疏导的具体过程中,36但却决定于心理疏导主体所具有的意识和素质。具体说来,心理疏导主体的主体性,主要表现为在实际心理疏导活动中的主导性、前瞻性、创造性与协调性。具体如下:

首先,主导性。心理疏导主体的主导性,就是指心理疏导主体在心理疏导实施活动中,发挥其主导作用所表现出来的积极属性。心理疏导主体在心理疏导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起支配作用,是整个心理疏导活动的发动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是心理活动中的最为积极、活跃的因素。他们主要负责规划、协调、推动、控制和统摄全局,负责领导整个心理疏导过程,组织和协调各个方面的力量,引导心理疏导客体理顺思想障碍,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此,心理疏导主体要认识心理疏导客体的状况和特点,确定心理疏导教育的方向和目的,选择心理疏导的内容和方法,设计整个心理疏导的计划和目标,组织调动各种心理疏导力量,收集心理疏导反馈信息,掌握调整心理疏导实施过程,教育启发心理疏导客体进行自我完善的自觉性,使心理疏导客体积极参与心理疏导的过程,接受心理疏导主体实施的内容和教育方式,并主动进行自我教育;其次,前瞻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心理疏导主体的前瞻性,是指心理疏导主体要根据心理疏导的客观规律和心理疏导客体的思想现状,预见心理疏导客体思想的未来发展与趋势,把思想工作做在前面,引导心理疏导客体养成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思想道德素质,防止心理疏导客体在思想上出现一些不必要的状况;再次,创造性。心理疏导主体的创造性,是指心理疏导主体在心理疏导过程中勇于探索、开拓创新,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心理疏导遵循人的思想行为活动发展规律,是适应时代的需要和思想政治科学发展需要的一种新的方法,涉及到多种相关学科理论和方法的交叉和·综合运用,需要心理疏导主体具有高度的创造性,将各种有益的理论与方法加以创新,使之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实效性,形成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疏导模式与方法;最后,协调性。心理疏导主体的协调性,是指心理疏导主体在心理疏导过程中,需要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使家庭、学校、单位和社会等各种力量和因素产生一致性,形成强大的心理疏导社会支持系统,形成四位一体的心理疏导网络。因为,单纯的个体心理疏导并不能彻底地解决社会矛盾,因此还必须重视社会心理疏导机制,构建心理疏导的长效机制。这种制度体系能够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公平观念,拓宽利益的表达渠道,增加社会稳定的预期。

心理疏导主体只有协调好心理疏导的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才能密切配合,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取得最佳心理疏导效果。为此,心理疏导主体要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需要整合学校、社区、家庭、自我等多方面的心理疏导资源,拓展心理疏导的新空间,使全党全社会各部门各就其位,目标统一,相互配合,形成心理疏导的社会支持系统。

2.心理疏导主体的基本素质

心理疏导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方法,其内在要求心理疏导主体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比如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知识素质、心理素质以及身体素质等。

其一,思想素质。思想素质是心理疏导主体必须的素质之一,它主要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思想作风三个方面。心理疏导主体要树立新的正确的思想观念,不断吸收新知识,树立开放性的思维方式,建立良好的工作作风。在心理疏导的过程中,作为心理疏导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树立平等的态度,对待教育对象要充分尊重其个性特点、心理诉求以及思想实际状况,遵循人的思想活动的形成发展规律,发扬民主的工作作风,允许教育对象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甚至不满,在充分了解教育对象思想实际的基础上,再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教育。

其二,政治素质。政治素质是心理疏导主体的基本素质,作为一个坚定的心理疏导教育者,一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要有坚定的社会主义政治信念,牢牢保持坚定、清醒、敏锐的政治态度;二要有较高的政治水平,能识别各种各样的思潮,时刻保持应有的政治警惕。在心理疏导过程中,心理疏导主体既要尊重教育对象的个性特点、心理诉求与思想实际,又要有敏锐的政治敏感性,不能为了刻意迎合教育对象的心理,而忽视政治方向。心理疏导的目的实际上最后也是为了解决人的想问题,让其不正确的思想认识得以纠正,回到健康、正确的方向上来。因此,心理疏导主体要始终具有敏锐的政治敏感性。

其三,道德素质。道德素质是心理疏导主体的必备素质,心理疏导主体要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一个合格的心理疏导主体,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尊重、关心、爱护心理疏导客体,尊重心理疏导客体的人格与主体性,认真细致地处理好心理疏导客体的思想问题。在实际的心理活动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思想认识问题,教育对象的思想层次也有差别,这就要求心理疏导主体要有较高的道德素质,要平等待人,一视同仁,尊重教育对象的人格,耐心真诚地对待每一个教育对象与每一个问题。

其四,知识素质。心理疏导主体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素质,具备丰富而扎实的专业理论与知识。不仅要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等理论知识;还要有较为丰富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及自然科学知识,熟悉精通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基础理论,比如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等。另外,心理疏导主体对社会流行的常识与新文化现象也要有所了解,这有助于与不同的心理疏导客体沟通和对话。在实际的心理疏导过程中,心理疏导主体面对的是不同的教育对象,要处理的思想问题也多种多样,这就要求心理疏导主体要熟练运用各种方法与策略,并在实际过程中加以灵活运用,并形成自己的话语特色。

其五,心理素质。心理疏导主体还必须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具有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作为一个运用心理疏导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首先要热情、开朗、坦诚、友善,敏锐,幽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较强的记忆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等;还要善于与心理疏导客体交流思想与情感,这将易于取得教育对象的信任;此外,还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品质,包括自我认识能力、令人信任、诚实、坚强、热情、反应敏捷、耐心、敏感、给人以自由等,.对人宽容、乐于助人、有强烈的责任感;尤其要有探索社会、人生的浓厚兴趣,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信心,自身要有较高的心理承受能力。这些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助于心理疏导主体更好地与教育对象沟通与对话,有助于心理疏导主体更为主动、灵活、有效地处理各种问题。

3.心理疏导主体的必备能力

心理疏导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在观察、分析、决策和实施的各个环节中,都可能遇到意料不到的情况,而心理疏导客体思想认识的形成或转变也不是一下完成的,因此需要心理疏导主体在心理疏导过程中要冷静、理智和耐心,要掌握分寸,才能在难题面前游刃有余。这些要求心理疏导主体在具有以上几种基本素质的同时,还要具备几种基本的能力:第一,敏于观察的能力。心理疏导要有的放矢,增强针对性,有赖于心理疏导主体在心理疏导过程中对心理疏导客体的了解程度。而在实际工作中,个体的心理、思想并非一成不变,它总会随着现实情境不断发展变化,这就决定心理疏导的动态变异性极强。所以,心理疏导主体一定要勤于观察,精心观察,全面观察,力求从蛛丝马迹中把握心理疏导客体思想的动态脉络与发展趋势,从而透过各种复杂的现实,去分析问题的实质与产生缘由,预测问题的发展态势。

第二,善于表达的能力。心理疏导是做人的思想工作,语言是其必不可少的沟通工具。心理疏导主体必须具备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言语要能打动人心,善于与心理疏导客体进行有效沟通。为了达到心理疏导的目标,心理疏导主体必须要和心理疏导客体进行沟通与交流,这就要求心理疏导主体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能把各种道理通过使对方易于接受的语言方式,与教育对象进行交流与沟通,并使之自愿从内心里接受并内化,这都要求需要心理疏导主体要有一定的沟通与表达能力。

第三,预见与分辨的能力。心理疏导主体在实际心理疏导活动中,要力求从一些倾向性、普遍性的问题与现象中,深入分析与研究,预知心理疏导客体的思想动态与行为取向,掌握主动权。同时,在心理疏导过程中,心理疏导主体要有较强的区别是非、善恶、优劣、真假的能力,尤其是善于区分思想问题与政治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具体问题中,有些思想问题并不一定都是政治性思想问题,只是由于自身的认知与其他的因素所造成的一些非政治性思想问题。心理疏导主体要善于从问题的复杂现象分析问题的本质,不同性质的问题要区别对待。

第四,创造与应变的能力。在心理疏导活动中,心理疏导主体要扩宽视野,扩展路子,去探索一些具有丰富内涵和富有吸引力的方式。要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不同的思想问题,灵活运用相关知识,正确选择相应的技巧与策略。同时,由于心理疏导过程的不规则、不确定因素很多,心理疏导主体应准确把握心理疏导客体的思想和行为变化的界点,增加对思想行为可变性因素的敏感性,随机应变。心理疏导主体在面对复杂局面和突发事件时,要思维敏捷,判断准确,决策及时,行为果断而正确。第五,自制的能力。在心理疏导活动中,心理疏导主体应该善于自我节制,即能自觉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感和行为。在心理疏导过程中,由于心理疏导客体的差异性与多变性,思想转变的复杂性等,决定了心理疏导的具体过程也是复杂多变的,因此心理疏导主体碰到的问题会较为棘手和复杂,这些都要求心理疏导主体具有一定的自制力。对于不同的问题、不同的对象,心理疏导主体要善于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与情感,不要把对心理疏导不利的无关因素带进这个过程。

最后,心理疏导主体还要具有较丰富的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心理疏导作为一种较为特殊的方法,要求心理疏导主体能透过现实分析本质,在取得心理疏导客体信任的基础上,与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利于探究心理疏导客体的思想问题的性质、根源和症结,最后帮助他们理顺思想障碍,提高思想认识,选择正确行为。这在某种程度上,要求心理疏导主体除了要掌握相关专业的理论与方法之外,还需要具有较为丰富的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这样有利于其灵活地处理各种问题,更好地灵活运用心理疏导策略,同时也更容易与心理疏导客体拉近距离,建立良好的关系,更好地进行心理疏导。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最新文章
专题信息:
  全国正规的心理咨询师培训(2022/5/3 18:11:22)[2383]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C1)(2021/8/9 12:16:08)[1871]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B)(2021/8/9 12:13:58)[1597]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心理调适(2020/12/12 23:45:29)[2101]
  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与疏导(2020/12/10 23:41:39)[2848]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