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学论文 - 应用类
    发表日期:2012年2月18日 编辑:shphao 有2912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心理疏导的研究特点与现状

心理疏导从思想政治工作角度来讲,它体现的是科学发展和以人为本的精神理念,是思想政治教育更注重人性化的一种具体表现,是满足人类个体心理需求与精神需求的一种科学做法。可以说,注重心理疏导的研究与运用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会议报告和党的十七大报告连续两次明确提出要加强和注重心理疏导以后,关于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心理疏导愈加得到重视。那么,关于心理疏导的研究现状如何?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研究心理疏导的著作又有哪些?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已经取得了哪些成果?已有的研究成果还存在那些不足和欠缺?这些都是必须要梳理清楚的问题。

总体看来,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因为心理疏导是近年来才开始明确提出的一个新概念,直接以心理疏导冠名的研究成果到目前为止还比较少。但在实际思想政治工作中,心理疏导的方法却一直在应用,只是有些没有使用这个名称和概念而己。比如在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人们通过找组织和上级领导谈心、交流等方式来排解自己思想上的困惑、心理苦恼、情绪阻塞,“这些方式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方式,但是它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化解人们心理困惑、消除苦恼、疏通人们情绪阻塞等作用,客观上发挥了心理疏导的功能”。

目前,关于心理疏导研究的资料不多,主要散见于一些论文、专著和零散的评议当中。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知网上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的论文总共有160多篇;冠名以《思想教育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思想工作心理学》、《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学》的书籍出版不下十余本,具有代表性的有:郁景祖著《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学》(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武怀堂一主编《思想教育心理学》(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邱伟光等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邱法宗主编《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学》(天津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陈大柔、从杭青著《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一(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年版);童彭庆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玲%年版);王新山著《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学概论》(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杨芷英、王希永著《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于正泉主编《青年军人心理疏导与思想教育》(国防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张云著《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等。以上著作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将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学有效地结合起来,进行了系统详细地研究,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和主张,其中有很多思想对开展心理疏导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一部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专著出版。所以,总的来说,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的研究刚刚起步,还存在很多不成熟和存有争议的问题,面临许多研究难题。从笔者目前已掌握的资料来看,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概念与内涵的研究

相对而言,对思想政治教育为何和如何要进行心理疏导的研究较多,只有少数文章对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的内涵进行了阐释。从目前关于心理疏导的研究成果来看,还没有发现对心理疏导内涵进行系统和专门的研究,大部分文章只是在研究心理疏导相关问题的时候,对心理疏导的概念和涵义进行连带性地论述。概括起来,学者们大致是从以下几种角度进行界定:

(l)从借鉴心理学的角度进行界定。从心理学角度出发,主要有五种观点最为典型:第一种观点认为疏导的本来含义即疏通、引导,心理疏导就是通过心理学方法对人们出现的心理矛盾、困惑和问题进行疏通引导的过程;第二种观点认为,心理疏导是利用心理学的知识改变人们的心理认知、情绪、行为和意志,来达到消除症状、治疗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的一种方法;第三种观点提出,心理疏导就是要遵循人的心理活动规律,通过解释、说明、沟通等方式,疏通人们的心理障碍;第四种观点认为,心理疏导是专业人员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帮助有心理问题的对象排解心理困惑、树立正确的人生理念,其目的是为了纠正被疏导对象不健康的心理认识和心理态度:第五种观点认为,所谓心理疏导,就是运用心理学知识、理论、技术与手段,借助语言、文字等媒介,通过回答问题、解释疑惑、提供建议、商量讨论等方式,对人的心理进行调节、培养、训练,·使其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正常、良好、和谐的心理状态。-从借鉴心理学角度出发对心理疏导进行论述的各种详细表述还有很多,但总体来说,·基本上可以归纳于上述五种观点。从这个角度出发的观点尽管表述有些差别,但是都认为“疏”就是要让人的消极情绪得到积极有效的缓解,把不良心理能量尽可能地宣泄和释放出来,从而为人的心态向良好、积极的方向发展或转化创造条件;“导”就是要对人的心理活动加以有目的、有意识的引导,从而使人的心理问题得到行之有效的解决,使人的心理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2)从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传统方法的视角进行界定。从这个角度出发的观点,主要是从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传统方法出发而提出来的。这类观点中,研究者们大都认为,在新的变化了的形势之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也要与时俱进,在借鉴与继承以往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传统优秀方法的同时,要不断改进与创新。概括起来,从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心理疏导的角度出发,主要有如下四种代表性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心理疏导是通过解释、说明、支持、同情、相互之间的理解,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的交流方式,来影响对方的心理状态,改变对方的认知、信念、情感、态度和行为等,达到排忧解难、降低心理压力,促进人格向健康、协调方向发展的过程;另一种观点认为,心理疏导是在尊重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基础上,改变过去一味地、高高在上的训诫式的工作方法,通过贴近思想政治工作对象实际,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特征和心理诉求,引导他们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启发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达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目标,从而使思想政治工作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还有一种观点从心理疏导的词义上进行分析,认为心理疏导就是通过劝说,引导个体主动宣泄郁结情绪,帮助个体排出心理上的症结、障碍,引导、带领个体获得正确、健康的心理发展。此外,有一种观点提出,心理疏导是借用心理治疗的各种方式帮助人们进行一定的心理调适,使其不良情绪得到宣泄,心理压力得到缓解,或为进一步实施思想影响创造健康的心理条件,或在进行心理调适的过程中解决思想问题。(3)从对比心理学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角度进行界定。这个角度的观点主要是从对心理学和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对比而提出来的。这个角度的观点主要有两类学者的观点作为代表:其一,有研究者提出心理疏导的概念需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他们认为,心理疏导的概念,一方面要从医学角度来理解,这是心理疏导的最初本源,心理学是心理疏导的重要基础和理论支柱。心理学意义上的心理疏导,是利用心理学的知识改变人们的心理认知、情绪、行为和意志,来达到消除症状,治疗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的一种方法;另一方面要从思想政治工作角度来理解,认为这是心理疏导的一种外延,是通过解释、说明、同情、支持和相互之间的理解,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方式,来影响对方的心理状态,改善或改变心理问题人群的认知、信念、情感、态度和行为等,达到降低、解除不良心理状态和清除思想障碍的目的。有学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释了疏导的涵义,认为疏导包括疏通和引导,即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以理服人,把人们的思想引导到正确的方面来,在此基础上求得思想认识上的统一和行动上的协调一。疏通和引导是一个整体的两个方面,疏通是引导的前提和基础,引导是疏通的目的和归宿,疏通和引导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依赖、相互贯通,要在疏通中引导,在引导中疏通。没有疏通,就难以进行正确的引导;没有引导,疏通又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其二,还有研究者提出与此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的观点,他们将心理疏导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认为狭义的心理疏导是建立在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基础上,由经过专业训练的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学家,运用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有关技术或理论,以缓解或消除求治者的心理问题或人格障碍,促使其人格向健康、协调的方向发展的过程;广义的心理疏导是指思想政治工作中所提的心理疏导,指的是心理、观念或思想层面上的“疏通”与“引导”,思想政治工作者通过解释、说明、同情、支持和相互之间的理解,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方式,来影响对方的心理状态,改善或改变社会公众的认知、信念、情感、查度和行为等,达到预警、降低、解除不良状态的目的。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最新文章
专题信息:
  全国正规的心理咨询师培训(2022/5/3 18:11:22)[2403]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C1)(2021/8/9 12:16:08)[1872]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B)(2021/8/9 12:13:58)[1597]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心理调适(2020/12/12 23:45:29)[2101]
  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与疏导(2020/12/10 23:41:39)[2848]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