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学论文 - 应用类
    发表日期:2011年10月15日 编辑:shphao 有3391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文化无意识在临床心理治疗的应用

文化无意识概念的提出是荣格分析心理学理论的重大发展荣格清楚地觉察到了文化对于集体无意识原型的巨大影响他指出原型在法国所表现出的精神不能以在印度所表现出的原型来代替:“如果我们想要用东方的华丽服饰来掩盖我们的赤裸......我们就是在玩弄我们自己的历史”。但荣格并没有提出一个特定的概念来论述无意识文化层面的结构和功能美国著名心理分析家Henderson 1962 年提出文化无意识的概念目前国内学者还未对文化无意识的概念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尝试分析文化无意识的定义结构功能及其在临床心理治疗方面的意义以期为我国心理治疗工作者的实践提供新的思路

1 从个人无意识集体无意识到文化无意识

分析心理学的创立源自荣格对弗洛伊德提出的人类心灵结构模型过分强调性驱力的怀疑对于弗洛伊德而言无意识是个体本能欲望的沸腾熔炉”, 是意识无法接受的内容荣格则认为相对于人类心理生活的丰富和复杂而言,“无意识这一概念起初局限于表示被压抑或遗忘的内容......因此其功能的意义也局限于此。”荣格对于人类的心灵结构采取的是更乐观的态度他指出:“无意识包含的不仅是本能和一直到动物水平的整体史前人类本性它还包含未来的创造力的种子和所有建构性幻想的根源。”

文化无意识的概念由Henderson 1962 年在于苏黎世召开的第二届国际分析心理学大会上提出他提交了题为文化的原型的论文指出分析心理学的理论应当把荣格集体无意识的概念扩展到将文化无意识包含在内他认为,“大多数被称为个人无意识的内容根本不是个人的而是集体的文化模式的一部分通过我们的环境传递在我们的意识自我能够肯定其正确性之前就已经传递。”无意识的文化层面来自由荣格所说的历史遗留物表征”,这些遗留物如果没有某些有意义的原创性的来自环境的刺激是永远不能激活的”。Henderson 将文化无意识界定为:“一个历史的记忆区域位于集体无意识和文化的表现模式之间它可能包括这两种模态意识和无意识但它有着由集体无意识的原型引发的某种认同有助于神话和仪式的形成同时又促进了个体的发展过程。”

因此人类的心灵结构拥有三种无意识的层面个人无意识文化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文化无意识作为个人无意识与集体无意识之间的中介层较难为我们的意识所捕获因为它是一种潜在的功能需要一定的教育经验的刺激才能够被激活和唤醒Henderson 指出在一个没有接受过教育和训练完全没有文化的人身上我们不能发现任何来自文化无意识这一层面的有意义的创造物文化无意识通过来自环境如家庭教育和时代精神的特定的有力影响而反映出来并得以唤醒和激活

2 文化无意识结构和功能

Henderson 认为,“大多数荣格所称个人的实质上是由文化规定的”,他主要是从个体心灵结构的角度探讨文化无意识的内容和功能Adams 则强调文化无意识应当属于集体无意识的一个维度集体无意识包括两个维度一个是自然天性维度由原型和原型意象组成另一个是文化维度定型(stereotypes)定型意象构成文化无意识是由这些定型和定型意象所构成的范畴个体从心理上取决于他们刚好所处的文化Adams 认为,“大多数荣格所称集体的应当是文化的”,他是从群体心理的角度强调一个文化也具有无意识维度因此在探究文化无意识的结构和功能时也需要从个体心灵及群体心灵这两方面进行

2.1 文化情结

结合荣格关于情结的理论以及Henderson 关于文化无意识的概念Singer Kimbles 文化情结这一概念带入分析心理学领域情结是一组高度汇聚情感能量的观念和意象围绕一个原型的核心聚集而在群体的心理当中以及在个体心灵的群体层级上存在另一个情结水平这些群体的情结即为文化情结”。文化情结可以为那些被文化情结所掌控的人提供潜在的故事和情感网络提供关于群体在这个世界中的位置的简单确定性当他们面临无穷的冲突和模糊的不确定性时

Kimbles (2004b)探讨了文化情结的动力学它既在个体心灵的群体水平运作也在群体生活的动力场(dynamic field)中发挥作用它们是个体和群体深层持有的信念和情绪的表达以表征意象情感模式和惯例为特点通过这些属于更大的文化整体的情结的活动个体拥有属于某一特定群体的归属感获得特定的身份认同文化情结是一个全世界范围内的心理现实是心灵结构的不可或缺的部分

2.2 文化原型

Henderson 1962 年提出文化无意识概念时其论文的标题是文化原型”;历经近30 年的临床实践之后他在1990年指出我们不能说文化原型”,“应当称之为文化的原型内容”。文化无意识中的原型内容包括文化人格面具文化阿尼玛/阿尼姆斯文化阴影和文化自性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最新文章
专题信息:
  全国正规的心理咨询师培训(2022/5/3 18:11:22)[2504]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C1)(2021/8/9 12:16:08)[1874]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B)(2021/8/9 12:13:58)[1602]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心理调适(2020/12/12 23:45:29)[2104]
  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与疏导(2020/12/10 23:41:39)[2850]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