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术的教育功能是多方面的,如果能充分利用,就可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第一,培养学习兴趣。兴趣是人的心理倾向性因素,兴趣的不同表明了人的个性倾向的差异性。职业兴趣会直接影响人的职业成就。同样,在学习活动中,学习兴趣对于学习的意义也是非常重大的,学习兴趣会直接影响学习的效率和学习成绩。时下,不少学生认为学习乏味,毫无学习兴趣,情绪异常浮躁。事实上,不少青少年学生迷恋于网吧,起因是没有学习兴趣。还有不少学习很聪明,或者说天赋很好的小孩,但由于从小就没有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而学习成绩平平。催眠可帮助克服这一困难。在催眠状态下,被催眠者能无条件地接受和服从催眠师的指令、通过增强学习兴趣的指令和暗示,被催眠者术后能按照指令提高学习兴趣,即使是遇到枯燥无味的内容也会孜孜不倦地学习,并且会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第二,提高理解能力。理解能力与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速度、悟性有关。通过催眠,不仅能提高学习兴趣,还能充分调动人的潜能,提高人的想像力和反应速度,改变人的思维方式,提高人的理解能力。在催眠状态下能悟出难解的问题,迅速理解施术者的指令,思维的敏捷度和反应能力都能保持在相当高的水平上。在催眠状态下能使人变得“聪明、灵活”。常用催眠术能提高这种能力。
第三,防治考前焦虑。考试往往成为一些人的心理负担,这种沉重的心理压力作为应激因素,造成人的考前焦虑和考试过程中的紧张情绪。尤其是一些高考前的学生,他们学习负担重,心理压力大,常出现失眠、头昏、心悸、烦躁,甚至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的现象。这是由于对高考的期望值过高和对考试的恐惧造成的焦虑反应。这种紧张情绪会影响水平的正常发挥,导致考试失败,造成事与愿违的后果。有调查表明,不少学生在高考中失败,就是因为精神紧张所致。因此防止考前焦虑的关键是消除紧张情绪,缓解心理压力。最有效的力“法是心理疏导和实施催眠。在催眠中采取增强信心,稳定情绪,消除紧张,逐步‘‘脱敏”的方法,消除考前焦虑,让考生拥有一种平和的心态投入考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