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学论文 - 应用类
    发表日期:2011年8月13日 编辑:shphao 有3077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面临着诸多的压力,如学习压力、人际压力、就业压力等。有关部门对1 2 . 6万名大学生调查显示,2 0 % 的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大学生出现的种种心理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学校和家庭关注的一大焦点,而大力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改变当前大学生的悲观消极心理,努力提高他们的积极心理水平和综合素质,不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培养高素质人才提出的客观要求和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需要,同时还是广大心理教育工作者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理论和实践兼具的课题,因此,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究就具有了理论和现实的双重意义。

二、积极心理学的内涵

积极心理学(p o s i t i v e p s y c h o l o g y) 是2 0 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这股思潮的创始人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塞里格曼·谢尔顿和劳拉·金。他们的定义道出了积极心理学的本质特点: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活力与美德的科学。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渊源,最早可追溯至2 0 世纪3 0 年代T e r m a n 关于天才和婚姻幸福感的研究,以及荣格的关于生活意义的研究。马斯洛在《动机与人格》中就曾倡导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人本主义思潮所激发的人类潜能运动对积极心理学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全球科技、经济的迅速发展,在物质财富极大提高的同时,人们的生活质量与精神追求却相对落后,负面心理层出不穷,而传统心理学许多理论似乎只把人当作动物或机器,而忽略了人内在的潜力和主动性。因此,积极心理学就在人本主义思潮的影响、客观社会环境的呼唤以及传统心理学研究的片面化等情况下应运而生。积极心理学在短短几年内,已从美国扩展到加拿大、日本、欧洲和澳大利亚等地,成为一种世界性潮流,受到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关注。

积极心理学主张心理学应对普通人如何在良好的条件下更好地发展、生活,具有天赋的人如何使其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等方面进行大量的研究。它认为,心理学不仅仅是一门关注疾病或健康的科学,同时也是一门重视人类幸福、快乐、满意和发展的科学。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在主观层面上,研究积极的主观体验。包括幸福感和满足、希望和乐观主义、快乐和充盈,重点是强调人要满意地对待过去、幸福地感受现在以及充满希望并乐观地面对未来;二是在个人层面上,研究积极的个人特质。包括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勇气、人际交往技巧、对美的感受力、毅力、宽容、创造性、关注未来、洞察力、才能与智慧等。三是在群体层面上,研究积极的组织系统。包括研究安定的社会、关系良好的社区、健康的家庭、有效能的学校以及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等,从而使公民具有责任感,有礼貌、有职业道德。可以说,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为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指明了方向。

三、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一)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以培养大学生的积极人格为首要目标

传统的心理健康的定义和标准虽然没形成统一的共识,但几乎所有的观点都认同培养健全人格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健全人格是一种极为理想的人格类型。我国学者陈旭、张大均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健全心理素质的培养包括两个相互衔接的基本目标:一是促进学生积极适应,维护心理健康;二是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主动发展,形成健全的心理素质。积极心理学主张人格研究不仅要研究问题人格和影响人格形成的消极因素,更要致力于研究人的良好人格特质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人格作为我们人格中的动力,不仅可以预防消极人格的破坏作用,还能够促进我们积极适应能力的发展,维护我们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达到第一个基本目标。因此,积极人格的塑造应是我国健全人格培养的前提和保障,积极人格的塑造应该成为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目标。

(二)不断完善高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学生越来越多地依赖于计算机和互联网,他们在遇到问题、遇到难题时更多的是通过人机对话或者利用网络工具向远方的陌生人倾诉。由于网络信息的全面性、开放性、虚拟性和及时性,这必然导致现在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增强多元性、互动性和自主性,因此,现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和方法也要随之进行不断地完善。

首先,要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成立校级、院级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对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政策性的指导及实质性的帮助;成立校级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负责全校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政府部门、兄弟高校及专业医疗机构密切联系并开展工作。其次,要进一步完善心理健康信息畅通机制。学生的心理健康信息流是一个双向的渠道,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要利用新生入学的普查结果指导各学院、班级,密切关注重点人群;另一方面各基层在做好重点关注的同时还要时刻注意其他同学的异常举动和言语,且应事先制定各种类型和程度心理危机事件的报告层级和通报范围。第三,建立心理危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可行性较强的预案和有效的措施有利于阻止、降低、减轻或消除有严重心理危机的学生可能出现的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危害,帮助他平衡严重失衡的心理状态,调节其冲突性行为。应急预案主要包括心理危机咨询与治疗体系、干预体系、跟踪体系和救助体系。

(三)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系统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教育这支主力应与家庭、社会联手,取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的体验、人的积极品质是与环境、社会背景分不开的,是在环境中得到体现的。同时环境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一个人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实际也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积极心理学意识到积极团体和社会机构对于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尤其在以集体主义文化为背景的国家,人们更倾向于参照集体标准来判断是否快乐,并且在评估生活时,会考虑到家庭和朋友的社会取向。建设积极、健康、和谐的组织系统就尤为必要。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协调相关部门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组织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心理氛围,陶冶大学生高尚的情操,增强学生的积极体验与积极情绪,进而培养积极品质。同时,积极人格的形成也有赖于积极组织系统的配套,学校、家庭、社会应三方合力,共同打造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育人环境,贯彻积极心理学理念,通过增加积极体验,形成积极人格,最终形成积极的组织系统,在这样的系统中巩固与发展积极人格,并体验更多的积极情绪,从而形成一个运行有序、保障有力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系统。

四、结束语

总之,建立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多层次多方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探索建立学校、院系、班级、宿舍、个人五级联动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机制,形成从学生骨干、辅导员到院系、部门、学生的快速危机反应体系,开设从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到校医院、专业精神卫生机构的快速危机干预通道;正确总结和处理受危机影响的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完善大学生心理疾患预防和危机干预工作体系。创新辅导内容及方式,运用先进的心理健康测试软件,开展集体辅导为主导、个别辅导相补充的辅导体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转变观念,从“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的旧框框中解脱出来,真正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用为中心,以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参考文献: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最新文章
专题信息:
  全国正规的心理咨询师培训(2022/5/3 18:11:22)[2497]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C1)(2021/8/9 12:16:08)[1874]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B)(2021/8/9 12:13:58)[1602]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心理调适(2020/12/12 23:45:29)[2104]
  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与疏导(2020/12/10 23:41:39)[2850]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