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保健 - 心理保健
    发表日期:2011年7月11日 编辑:shphao 有4130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医生要善于使用暗示性语言

    《医生的讲话很重要》(载《演讲与口才》创刊号)一文,提出了一个好医生讲话应该达到的三点要求。读后,在赞同之余,觉得还应该作一点补充,谈一谈医生语言的暗示性。

    暗示,是人类心理活动中的普遍现象。每一个人,都能向别人施行暗示,同样,也都能接受来自于他人的暗示,造就是人的可暗示性。但是,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条件之下,其可暗示性又是不相同的。在年龄、地位、资历、学问……高于自己的人面前,可暗示性会大大增强,因为,祟尚权威仍是人之常情;反之,在年龄、地位、资历、声望……低于自己的人面前,可暗示性则大大降低,对于来自这些人的暗示,往往采取不接受的态度。以上的两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无需举例,读者自可有所体验。

    在病人面前,医生无疑都是权威——尽管程度上有所差别。因而,医生的语言对病人来说,都是具有暗示性的。对此,医生应该有所认识。认识这一点,对于搞好医疗工作是很有意义的。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一个认识自己语言有暗示性的医生,必然会讲究说话的艺术,以自己的语言来使疗效获得提高;而一个对此茫然无知的医生,必然会说话随便无忌,乃至造成不良的后果。

    下面,是来自现实生活中的两个例子:有一位渔业工人齐体格检查时,胃部X光拍片发现有瘤,医生把这情况告诉了他,要他住院治疗。这位工人不相信医生的诊断,另外找了一家医院去看病。三个月后,他再回到原来的医院拍片检查。这一次,当片子冲洗出来厉,医生—看就惊呼道;“啊,又扩大了!二个月之前对你说,你不相信,结果拖了三个月,你看看。接着,这位医生又忙不迭地说:“快点叫你们领导来一次,你必须马上住院,马上住院。”

    这一来,这位刚才还是独自步行来看病的工人现在竟然脸色发白,冷汗直流,手脚发软,连打电话的力气也没有了。只得别人帮他叫来领导,办妥住院手续,把他拾进了病房。后来。很快动了手术,结果是溃疡而不是癌症。这位工人得知这个消息后,人顿时精神了起来。

    众所周知,这位工人即使是癌症,也不至于会那么快就衰弱不堪的。那么,是什么原因使他听到医生的话后立即支撑不信的呢?问题正出在医生的语言上。那医生第二次看片子时的惊呼、指责以及一连串的命令,其实是给了他一种暗示:你患了绝症,危在旦夕。这暗示使病人产生心理上的危机,导致生理上的潜力大受抑制,于是出现了体力衰竭难以支持的现象。幸亏开刀及时,很快解除了危机,没有酿成大祸。而下面的例子,则是一个悲剧。

    有一位老妇人身体消瘦,自诉夜间失眠,白天食欲不振。医生对她的病并不重视,只是一般地开点药,随口说几句安慰的话,例如;年纪大了,总是这样的。要象年轻人那样吃得香睡得香怎么办得到呢?你想开点。想吃点什么就多吃点……谁知这些普普通通的话16于一再重复而引起了病人的疑心,她越来越以为自己是患了不治之症。于是渐至卧床不起,饮食无心。这一来也就变得更衰弱了,偶而起床,则四肢酸软。如此恶性循环,终于造成心理相生理潜力的枯竭而离世。她的死,与医生语言给她的暗示有关,当然,也与她的自我暗示有关。

    以上两例,说的是暗示起了坏作用,那么,起好作用的有吗?当然有。

    这样说来医生讲话必须慎之又慎,处处留意,时时小心了?既对,但也不全对。说对,是指医生讲话应该三思,说不对,是怕因此而造成医生不敢讲话。其实,暗示性是因人而异的,有的病人属于坚强乐观型,有的则属于多愁善感型。对后一种病人,医生语言的暗示性会显得更鲜明,因此,对这种病人讲话就应该谨慎,力戒产生反面的暗示,力争多施加积极的暗示。

    上海有一位著名中医陈筱宝,常说医生要有三德,即心德、口德和行为德,所谓口德包括不要轻病重拔,不要用言语作贱病人;对因病而情绪忧郁者,要用言语宽解他们。陈筱宝也许不明何为暗示,但他从行医经验中总结的口德的内容,却体现了关于医生语言暗示性的观点。口德与心德相联系,所谓心德是指医生要一心一意治病救人。有了心德,才会有口德。拿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有了心灵美,才会有语言美。而在语言美之小,必须对语言的暗示性多加考虑。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最新文章
专题信息:
  全国正规的心理咨询师培训(2022/5/3 18:11:22)[2105]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C1)(2021/8/9 12:16:08)[1861]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B)(2021/8/9 12:13:58)[1591]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心理调适(2020/12/12 23:45:29)[2097]
  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与疏导(2020/12/10 23:41:39)[2845]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