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学论文 - 教育类
    发表日期:2011年3月15日 编辑:shphao 有1974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文科学生厌学数学的心理原因分析

文科学生厌学数学的现象是很普遍的。除认知心理方面存在问题外,非认知心理方面也存在严重问题,因此,在这方面应多加研究,它毕竟是中学数学教学的一种常见病。能力的培养主要靠认知、同化和顺应。新知识的学习,从认知过程来讲,可理解为在已有认知结构基础上的发展,新的认知对象增加进来,或简单地增添,或引起原有认知结构的调整,或引起认知结构更深刻的变化,使原有认知结构发生量和质的变化。而认知主要靠非认知心理因素中的情感和意志起作用。因此笔者认为,文科学生厌学数学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的非认知心理因素中,存在着严重的情感障碍和意志障碍。

一、情感不稳定或唤醒水平不适中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它是人对待外界事物的态度,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肯定性质的体验是愉快的,它能驱使人积极地行动;否定性质的体验是抑郁的,它能削弱人的活动能力。兴趣和情感是密切联系的。对某一事物有持久而浓厚的兴趣,就容易派生出对该事物的感情,说文科学生对数学一点情感都没有,显然是靠不住的。应该说是情感的两个关键部位———稳定性和唤醒水平出现了问题。

在对非智力因素的研究中,心理学家一致认为,情感是一种对人的智力和能力活动有显著影响的非智力因素。因此,在增进智力与能力的同时,必须提高情感的稳定性,抑制冲动性, 否则提高智力与能力是有困难的。

情感强度对智力活动的影响是明显的。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情感强度差异同智力活动效果之间呈倒“.”字形相关,也就是说,过低或过高的情感唤醒水平,都不如适中的情感唤醒水平。适中的唤醒水平能够导致较好的智力活动效果。适中的唤醒水平是一种适宜的刺激,它既可以诱发个体积极主动地同化客体,又能保证智力活动具有必要的活力与背景。

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这两个方面,不仅要对学生进行认知性的教育,而且要着力培养他们的情感。如果两者相结合,则可以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气氛中,把低级的或不愉快的智力活动过程逐步发展为热烈而紧张的活动过程,从而积极、快速地提高学习成绩。

数学思维多系逻辑思维,而文科学生,情感丰富,多善用形象思维。这种矛盾造成一部分学生对数学产生冷漠、疏远甚至畏惧之感,希望早早告别这可怕的幽灵。更可悲的是一些学生在数学面前竟低下了头,没了信心。教师对此亦是束手无策,只能听之任之。

面对这种残酷的现实,教师要冷静,要多从自身找原因,从情感入手,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

教师必须用真情去感化学生。学生对数学的感情,在许多情况下,尤其是刚入门时,是与数学教师的情感紧密相连的。学生与数学教师感情的沟通应该是互相的。教师对学生的感情,教师本人对数学的感情以及与这些联系在一起的教师人格,都对学生有重要的影响。对学生的热爱之情、期待之情毕竟要与引导学生对数学本身产生感情联系起来。数学教师虽然对学生充满了关爱和期待,但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不得体,数学课堂远不能引人入胜,学生就很难对数学产生浓厚的感情。也许教师本人仍然会受到学生的尊敬,然而学生对数学就很可能无感情可言。因此,教师必须努力修炼自身,以完善的人格去影响、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

只有有了数学情感,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才有可能顿悟出数学的“诗情画意”。同样是学习几何,可是在感受上很不相同。有的人觉得这不过是一些枯燥的推理,有的人则会觉得这种推理很有意思,有的人还可能产生一种和谐感,甚至类似于音乐的韵律感、节奏感。一个个命题渐次展开,一条条定理,越来越明晰,有的人甚至能从整体上感受到几何的优美。看似呆板枯燥的几个概念和命题,却把整个几何世界的各种命题都演绎出来,构成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这就是数学的神奇魅力。曾有过这般感受而为之倾倒者不计其数。对几何的这种深切的感受不仅震撼过牛顿、爱因斯坦这样的自然科学家,也震撼过斯宾诺莎这一类人文社会科学家。数学情感出现危机之后,仅靠数学教师的人格去影响学生是不够的,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自我消除危机,才是上策。

二、冲突性选择失误,意志的培养受阻

数学教学过程应当是知、情、意、行统一的过程,应当是使学生心理协调发展的过程。目的性和克服困难是意志最突出的两个特点。意志是人确定目标并依据目标克服困难去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这一过程一般要面临四种不同性质的冲突性选择。而我们文科的一些学生,不能正确地面对困难,多数在这一关上出现失误,意志的培养受到阻碍。

坚持性选择数学课程的学习时间、期限都特别长。

有时一个数学问题就需要较长的时间来研究,有时计算量相对较大,需要细心计算,有时论证需要较多的步骤,一时想不出,还要经过再思考。这是对意志的考验。是坚持下去还是轻易放弃,这是由一个人有无坚强的意志力来决定的。教师应引导学生细心观察,耐心思考,勤于记忆。华罗庚曾说过: “面对悬崖峭壁,!## 年也看不出一条缝来;但用斧凿,能进一寸进一寸,能进一尺进一尺,不断积累,飞跃必来,突破随之。” 只有如此,才能培养学生具有坚忍不拔的意志。

繁难性选择繁不一定难,难不一定繁。不能耐心地对付繁,繁就变为难。是迎难而进还是逢难而退,这需要有相应的意志行为。教师应引导学生迎难而进,不能退, 退下去就是失败。有的学生有侥幸心理, 经常询问“学数学是不是有捷径可走”。有位数学家说: “无论使用多少训练技术和机器,都没有理由相信数学知识会有巨大的简化或变得非常容易接受。就像没有人能用% 秒钟跑完!## 米一样,走向数学的类似捷径也不存在,只有辛勤地探索,一步一步地积累,才可能掌握数学。

顺逆性选择指学生遭受挫折、失败时的心理和顺利、成功时的心理。困难本身不能被视为失败,困难可以去克服,挫折可以使人更聪明、更坚强。要教育学生在困难面前不止步,在挫折面前不回头,要让学生明白挫折比困难带来的心理冲撞更甚,因而也更需要坚强的意志。要引导学生不畏挫折,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让他们亲身尝试到失败之后的成功愉悦( 他们才可能懂得这个道理。当然,如果是顺利和成功的话,教师应鼓励学生,戒骄戒躁,更上一层楼。

排除性选择数学思维中逻辑思维和线性思维居多,且不宜中断,所以特别要集中注意力,排除干扰。但数学思维也不完全是逻辑思维,需要有形象思维,还需要有直觉。在有意放松自己时容易产生直觉,然而这也需要意志参与行为调节。直觉产生后是易逝的,需要自己不断地敦促自己及时将其记载下来,形成一种理性定势。

数学教学中是随时可以引导学生培养良好意志品质的, 因为数学本身确实需要意志行为。成绩优秀的学生也许能自己克服各种困难,而有些成绩差的学生则虎头蛇尾, 一遇到困难就垂头丧气, 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 或明知行不通, 也要顽固地坚持己见, 一条路走到底。教师应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 弄清楚问题出在哪些方面,因人而异去培养学生的意志力。数学不但是思维的体操, 而且是锻炼意志的操场。

三、不能客观地认识自我,自信心不足

一般人心目中对自己都有一种看法、估价或评价。这种看法、估价或评价与自己的实际情况可能相符也可能不相符,但不相符的情形并不常见。因此,有一个自己心目中的“我”和那个事实上的“我”的关系问题。自我意念中的“我”与事实上的“我”有一个对称与反对称* 并非严格意义下的对称+ 的关系,我们简称其为“自反关系”,相应的心理现象称其为“自反心理”。

“自反心理” 讲的是自己对自己所作的心理反应。它受他人介入的影响和环境介入的影响。我们在任何环境下,都需要有积极的“自反心理”,尤其是在外界因素介入的情况下,更需要有良好的“自反心理”。

自己相信自己叫自信心。自信心是可以逐步培养的。在经历某些失败特别是失败后的再成功会使自信心更加坚定。

自信心的发展有利于学生提高自学能力。自信心会使学生更乐意去独立思考,而独立思考、自学能力的增强都是创新性学习的必要条件。一些文科学生,往往都有小看自己、低估自己的现象。这时教师应教学生增强自信心,排除干扰,正确认识自我,培养学习数学的意志和能力。

四、重视无意注意,轻视有意注意

数学教师都知道,当学生不太专心听讲的时候,学习数学是很困难的。尤其是学习数学比学习其他学科似乎更需要专心致志,稍有闪失就会追悔莫及,开不得小差。意志力强的人比较容易做到专心致志,他们“迫使”自己注意力集中,思维的效果和观察、记忆的效率都会比较好。这就是意志影响注意,注意影响认知的结果。注意与认知的关系很密切,注意是最贴近认知活动的心理。从理论上讲,人在任何时候都有注意的问题。

数学的抽象性比较强,不太容易吸引住学生的注意,所以,数学教师常常没法使所授内容比较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数学的理论性比较强,一般中小学生的理论修养尚达不到为理论所吸引的程度,所以数学教师常常寻求相对实际的内容,而不是久久地停留在理论阐述上。数学的逻辑性比较强,一个相对完整的数学问题大约有一根逻辑的“线条”贯穿其中,学生注意稍一转移,这根“线条”就断了。因此,数学教师常常要设法把一个相对完整的数学问题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一气呵成,把问题原原本本地交给学生,切不可拖泥带水,导致学生的注意过于持久而发生转移,致使那根逻辑“线条”中断。

人们说,注意是智慧的窗口,注意伴随在认知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观察时,若能目不转睛,就有更多的机会看出别人看不出的现象;记忆时,若能专心致志,就有可能降低遗忘率,增强记忆效果;思考时,若能冥思苦想,就可能达到对问题更深刻的理解或实现在难题面前的突破。所有这一切,就是让学生更加聪明、更有智慧。注意力本身不是智慧,却是走向智慧的必由之路。如果观察时浮光掠影,记忆时无所用心,思考时漫不经心,那么只能带来极差的认知效果和极低的认知效率。久而久之,后果则是不堪设想的。

持久的有意注意之后必然发生无意注意,无意注意起到了放松的作用,但不只是休闲与放松,不少有意义的发现与收获正始于无意注意。无意注意与联想、顿悟、直觉这类智力活动联系甚密,因为联想、顿悟、灵感常常是在潜意识或无意识状态下发生的。训练有素的人往往在持续注意某事物到一定时间之后,要特意放松一下自己,或特意转移一下注意,松弛转移之时,容易突然注意那些在聚精会神状态下反而不易注意到的事,突然出现新的思想火花。无数事实证明,无意注意是某些新发现的“启蒙者”。

而我们的一些文科学生,只注意到无意注意意味着放松,而没注意到无意注意中产生灵感、顿悟、直觉的可能性更大,没有注意到“必然之后的偶然”。

中小学时期学生的发展状况对未来的影响很大。对未来的影响如何,大体上来自这一时期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同时也来自这一时期学生的非认知心理发展水平。对于认知发展水平相差不太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情感、意志等得到锤炼的状况对未来有决定性的影响。厌学数学的学生,应从自身心理上查找一下病因- 只有知道病因, 才能谈得上治疗. , 强化情感和意志的锤炼,使受伤的心灵- 指情感和意志. 得以康复。更希望数学教师不仅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技巧,还要教给他们数学精神,从而使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获得全面的健康的心理发展。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最新文章
专题信息:
  全国正规的心理咨询师培训(2022/5/3 18:11:22)[2572]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C1)(2021/8/9 12:16:08)[1883]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B)(2021/8/9 12:13:58)[1605]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心理调适(2020/12/12 23:45:29)[2105]
  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与疏导(2020/12/10 23:41:39)[2853]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