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保健 - 心理保健
    发表日期:2010年11月11日 编辑:shphao 有2128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职业院校教师亚心理健康问题的形成原因

职业院校教师亚心理健康问题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职业院校教师的压力大、工资低、待遇差。目前,职业院校教师的工作是高强度、超负荷的,而工资福利待遇却偏低。与普通本科院校教师相比,职业院校教师的经济收入相对偏低。据了解,普通本科教师平均月工资最低约3 000元,高的达到5 000元左右,而职业院校教师绝大多数还不到3 000元。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的消费也越来越高,而教师的工资却不能完全满足家庭的开支。很多职业院校的教师与自己的同学、朋友相比,收入、住房都自愧不如,并且社会上存在一些简单劳动都能换取高额经济收入的现象使教师感到心理不平衡,诱发其心理健康问题。

2.学校的管理体制和条件引发的问题。大多数职业院校是由低一层次的学校升格而来,历史延续下来的许多教育方法、教学理念还没有改变,素质教育、技能教育迟迟不能在真正意义上推行。职业院校教师普遍缺乏实践技能,培训渠道又不畅通,学校的设备投入也远达不到要求,造成教师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的矛盾。在调查中,有的青年教师觉得学校改革的步伐太慢,没有给教师提供太大的发展空问,本来有一种跃跃欲试、大展宏图的心理,但学校“穿新鞋,走旧路”,还是老一套,感觉很压抑。面对职业素质要求的日益提高和个人能力的无法适应,以及逐步实施的淘汰制、聘任制,一种职业的不安全感便油然而生。当教师不能有效应对这些问题时,或大或小的心理问题随即产生,以至影响工作情绪及身心健康。

3.职业院校教师工作负荷沉重。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使得许多职业院校教师“超负荷”运转情况比较严重。教师工作负担过重的原因,除有些院校处于青黄不接、相对缺编、师资不足之外,还与扩招和盲目发展有关。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变化很大,什么专业好招就扩大什么专业的招生计划。

这虽然有利于职业教育的发展,但也给教师带来过重的负担。调查中发现:半数以上教师的实际工作量都超出标准1倍以上,许多教师周课时达20多节。专业教师每学期几乎都要开设新课,致使教师整天忙于上课、备课,有的还要带班,加之名目繁多的检查、评估等使教师穷于应付、疲于奔命,很多教师都处于超负荷状态。

4.职业院校教师职称评定困难。由于职业教育发展较晚,在职称晋升方面一直参照普通高校的评定标准,未考虑职业教育注重实践性、应用性的教学科研特点,学术水平要求太高,而且名额有限,造成教师职称晋升极为困难。晋升职称本身有一定的条件要求和难度,计算机、外语成为考核教师的重要内容,搞得教师疲惫不堪。即使是具备了必要条件的教师,也不一定能顺利地评上职称,不公平竞争加重了教师的心理压力。

5.职业院校学生基础差。社会、家长、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不深,存在着鄙视职业教育的陈腐观念,致使职业院校招生比较困难。省属高职院校无法与普通本科院校和国有民营学校竞争,市属院校无法与省属院校竞争,分数线只好一降再降。即使这样,学生也不愿意来校就读,来了的学生也是良莠不齐,不安心学习,导致学生基础较普通高校差。面对这样的特殊群体,部分教师逐渐对学生失去爱心和耐心,不能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6.个性不完善。职业院校教师的个性完善与否是影响他们心理健康与否的主观上的重要诱因之有的教师性格内向、不善言谈,不会或不喜欢与人交往,自我封闭、独来独往;而有的教师虽性格外向,但因缺乏交往的艺术,经常导致人际关系紧张,与领导、同事、学生时有冲突。有的教师心胸狭小,猜疑嫉妒,遇事想不开,耐挫力较低,稍有不顺,心理就易受到冲击。有的教师情绪不稳、易冲动,动辄发火动怒,不仅对他人造成了伤害,也影响了自身的身心健康。还有的教师自尊心过强,争强好胜,凡事都想胜人一筹,一旦不达目的,就心态失衡,痛苦烦恼,无法面对现实、正视自己。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最新文章
专题信息:
  全国正规的心理咨询师培训(2022/5/3 18:11:22)[2102]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C1)(2021/8/9 12:16:08)[1860]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B)(2021/8/9 12:13:58)[1591]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心理调适(2020/12/12 23:45:29)[2097]
  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与疏导(2020/12/10 23:41:39)[2844]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