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交往 - 人际交往
    发表日期:2010年11月3日 编辑:shphao 有16182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与心理效应的运用

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会影响人际交往的效果与深度,恰当地运用心理效应可以更好开展人际交往。因为现代人际关系心理学认为人际交往过程, 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思想感情交流和行为互动的产生过程。期间存在着许多复杂因素,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际关系的发展方向。其中心理效应无疑是制约人际关系, 影响人际知觉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此笔者认为影响人际交往的主要包括以下四种心理效应:

首先是首因效应(也称第一印象) 。它主要是人的知觉因素与情感因素相结合而产生的综合效应。尽管首因效应是对人的一种整体看法, 但是这种整体只是一个表面现象, 受到观察者主观认识的影响, 具有片面性。在人际交往中, 第一次经历的事件往往给人留下的印象特别深刻, 以后要改变这种印象是相当困难的, 心理学家为此做过这样的实验: 让被试者看两种性格类型———性格A 为聪明, 勤奋, 易冲动, 爱批评, 顽固, 嫉妒心强; 性格B 为嫉妒心强, 顽固, 爱批评, 易冲动,勤奋, 聪明。实验的结果表明, 人们对性格A 有好印象。其实性格A 和性格B 的内容完全一样, 只是顺序变换了一下, 但结果却完全不同。这表明, 当不同的信息结合在一起时, 我们总是先倾向于前面的信息, 而忽视后面的信息; 即使人们同样也注意了后面的信息, 但也会认为后面的信息是“非本质的”、“偶然的”。由于这种第一印象, 人们很容易在交往过程中从一时的表象出发, 产生错误的判断因而掩盖了对客观对象本质的了解, 这往往会对人际交往产生不利的影响。

其次是晕轮效应(也称光圈效应) 。是指在人际交往中, 人身上表现出的某一方面的特征, 掩盖了其他的特征, 从而给人际认知造成障碍。“晕轮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主观心理臆测, 其错误在于: 第一, 它容易抓住事物的个别特征, 习惯以个别推及一般。第二, 它把并无内在联系的一些个性或外貌特征联系在一起, 断言有这种特征必然会有另一种特征。第三, 它说好就全部肯定, 说坏就整体加以否定, 是一种受主观偏见支配的绝对化倾向。总之, 晕轮效应是人际交往中对人的心理影响很大的认知障碍。

再次是刻板印象。是指在人际交往中, 对某一类人或事物进行简单的、比较固定的概括而形成的笼统的看法。即使对从未见过面的人, 也会根据间接的资料与信息而产生刻板印象。于是, 有些人总是带着一定模式有选择地发现人的各种特征, 并期待与模式相吻合的特征, 而舍弃不符的特征。可以说, 刻板印象的产生与我们在认识中的选择性有密切的关系。人们认知的选择性使他们在对事物的认知过程中能抓住事物最明显或典型的特征。同样, 在人际认知中, 选择性能使我们很快地对一个人进行归类, 判断出他的典型特征。但是, 当人们用一种固定模式去认知事物, 而这种模式并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时, 就很有可能形成刻板印象。这种效应将阻碍对人的具体、全面的了解, 造成人际交往中的不良影响。

最后是亲和效应。是指人们在交际应酬里, 往往会因为彼此间存在着某种共同之处或近似之处, 从而感到相互之间更加容易接近。而这种相互接近, 则通常又会使交往对象之间萌生亲切感, 并且更加相互接近, 相互体谅。交往对象由接近而亲密、由亲密而进一步接近的这种相互作用, 有时被人们称为亲和力。人们在人际交往和认知过程中, 往往存在一种倾向, 即对于自己较为亲近的对象, 会更加乐于接近。人际交往与认知过程里的较为亲近的对象, 俗称“自己人”。所谓“自己人”,大体上是指那些与自己存在着某些共同之处的人。这种共同之处, 可以是血缘、姻缘、地缘、学缘、业缘关系, 可以是志向、兴趣、爱好、利益, 也可以是彼此共处于同一团体或同一组织。在其他条件大体相同的情况下, 所谓“自己人”之间的交往效果一般会更为明显,其相互之间的影响通常也会更大。在“自己人”之间的交往中, 对交往对象属于“自己人”的这一认识本身,大都会让人们形成肯定式的心理定势, 从而对对方表现得更为亲近和友好, 并且在此特定的情境中, 更加容易发现和确认对方值得自己肯定和引起自己好感的事实。所有这一切, 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巩固并深化自己对对方的原来已有的积极性评价。在这一心理定势作用下,“自己人”之间的相互交往与认知必然在其深度、广度、动机、效果上, 都会超过非自己人之间的交往与认知。可见, 人们在与“自己人”的交往中, 肯定式的心理定势发挥着一定的作用。所以, 为了使自己的热情获得对方的正面评价, 有必要在交往或服务过程中积极创造条件, 努力形成双方的共同点, 从而使双方都处于“自己人”的情境中。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能否正确把握人际知觉,关系到人际交往能否顺利进行。要走出对他人认知的心理误区,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不以第一印象作为取舍判断的标准。第一印象,也就是第一次对人知觉时形成的印象,它往往最深刻,而且常会成为一种基本印象而影响对他人各方面的评价。人们很重视给别人的第一印象,但也该看到,第一印象得之于较短时间的接触,又无以往的经验作参照,主观性、片面性较强。所以,一定要注意其消极的一面,既不能因第一印象不好而全盘否定,又要防止被表面的堂皇所迷惑,“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要练就一番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本事,在长期的相处中全面、正确地认识和了解他人。

2. 不因“光环”来评价人。“借一斑而窥全貌”并不总是适合于一切人和事,个别和局部并不一定能反映全部和整体。在人的诸多行为或性格特征中抓住某个好的或不好的,就断定他是好人、坏人,无疑是幼稚的。恰当地、全面地认知他人,就要克服说好全好、说坏全坏的绝对化方法。

3. 切莫先入为主,第一印象固然是一种先入为主,除此之外,在我们的头脑中,总有一些先在的、得之于各种途径的观念,并常常以此来评价和判断他人,因为这样所耗费的心理能量最少。但是,图省事往往会造成一些认知偏差。这些说法虽与某些人的特征相吻合,但绝不是个个如此,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人如其面,各各不同,不能用概念来衡量人,把人简单化。

显然, 要形成理想和谐的人际关系应着力于自我知觉与人际知觉的正确理解和把握。对于如何诠释此过程中的心理效应, 如何避免不利心理因素对于人际交往的影响的理论探讨势必会对公共关系中人际交往实践产生一定的指导意义。现代社会主张个性独立, 人际交往也日益复杂。人们在人际交往中要不断审视、认识自己和他人, 不断领悟人生, 这才是人际交往的内涵之所在。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最新文章
专题信息:
  全国正规的心理咨询师培训(2022/5/3 18:11:22)[2089]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C1)(2021/8/9 12:16:08)[1849]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B)(2021/8/9 12:13:58)[1588]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心理调适(2020/12/12 23:45:29)[2093]
  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与疏导(2020/12/10 23:41:39)[2841]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