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忆的效率和学习的效果,并不简单地取决于学习次数的多少,而在于学习时能否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力。那么,怎样才能集中注意力呢?
1、保持强烈的学习动机心理学认为,在学习中能否专心致志,关键在于是否有着强烈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驱使我们从事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这种内部动力与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效果之间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一般说来,学习动机越明确、越强烈,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有了强烈的动机、明确的目的,学习就有了动力和方向,就能做到专心致志,自觉、主动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2、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注意的源泉。对学习的兴趣越浓厚、越广泛、越稳定,就越能引起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人物,都对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具有浓厚的兴趣。牛顿研究物理学,入迷到自己弄不清到底吃没吃饭的程度;巴斯德一心做生物实验,竟忘记了自己结婚的日子。正是浓厚的兴趣,促使这些学问家专心致志于攻克难关。 一个学生,只要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就会全神贯注、专心致志,这样自然会收到好的记忆效果。
3、善于自我克制
为了集中注意力,专心致志地学习,我们必须善于自我克制。所谓自我克制就是为了达到学好功课的目的,自己约束自己,使自己的心智活动集中和保持在学习上,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记忆效果。东汉时,经学大师马融聚徒讲学,很重视培养学生专心致志、自我约束的能力。他特意在自己座位后设一道绛纱帐,隔帐排列一班歌女,要求学生们认真听讲,目不斜视。他的学生郑玄做得最好,听讲四年,始终埋头学业,未曾看歌女一眼,马融夸道:“真心向学而端坐未斜者,唯郑玄一人而已。”郑玄后来成了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史称“郑学”。毛泽东同志在青年时代,为了养成在任何环境中能读书的习惯,曾有意蹲在车马往来的城门洞看书,在嘈杂喧闹的环境中锻炼自己集中注意力的意志,以增强闹中求静的本领。
周恩来同志在中小学读书时,写数学作业总是比别人做得快,同学们羡慕他记忆力好。他说:“主要是上课专心听课,注意力集中。”专心致志的能力,完全可以通过实践有意识地进行培养和锻炼。英国哲学家培根曾经指出,医治注意力不集中的“缺陷”,可以采用演算数学题的办法。因为演算必须全神贯注。我国年轻的数学家杨乐、张广厚,小时候都曾采用快速做习题的方法,严格训练自己集中注意力。他们做起习题来,对来自环境和自我的干扰,就都不在意了。
4、与干扰作斗争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影响注意力的集中。一种干扰是由内部原因引起的,如心境不佳、过度疲劳、一心二用等;另一种干扰是由外部原因引起的,如环境不良、外界诱惑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