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女性 - 女性心理
    发表日期:2010年9月13日 编辑:shphao 有3124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女大学生性心理的卫生与保健

为解决女大学生中存在的性心理问题,促进女大学生性心理的卫生与健康,需要社会、家庭、学校以及女大学生自己四个方面的共同努力。

①从社会方面看,应该进一步强化男女平等意识,积极倡导尊重妇女的观念。通过各种方式的宣传、教育,使人们树立民主进步的妇女观和科学健康的性观念,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妇女人格,保护妇女权利这种文明社会应有的法律规范和道德风尚,形成尊重科学,包括尊重性科学的社会共识,这将为女大学生形成的健康性心理,提供一个民主、文明、健康的社会环境。

②从家庭方面看,家长应改善对女儿的教养方式,克服观念中对女性性心理的种种偏见。应当明白,女儿是人,不是宠物,光有宠是绝对不够的,封闭也不是明智之举。在这个社会巨变带来观念巨变的时代里,家长有责任在关心女儿学习进步的同时,关心女儿的身体发育,包括性生理的发育,并关注由此而必然产生的性心理的困扰。适时、适宜、适度地同女儿讨论有关问题给女儿灌输一些健康的性科学知识和一些相关的社会准则、道德观念,同时学会耐心地倾听女儿的想法,给予必要的关怀和指导。这将为女大学生形成健康性心理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③从学校方面看,应当开设性科学教育和女生专修课,优化女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尽管最理想的性科学教育模式当由家庭、学校、社会共同负责,家长、教师、医生配合实施,但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是:这一代青年的父母大多并不具备对子女进行性科学教育的必要知识和表达能力,而医院的医生则在时间和空间上与学生有相当距离,且一般不善于课堂教学,所以还是以受过专门培训的教师从事这一工作较为适宜。这种教育的开展,必将降低广大青少年(包括女大学生)由于性无知和对两性差异的偏见以及对自身女性角色的困惑所造成的心理疾患,并为女大学生培养健康性心理奠定必要的知性基础。

④从女大学生自身方面来看,培养健康性心理则要努力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因为,对于人的成长,除了遗传,最重要的便是教育与环境,但无论是教育因素还是环境因素都必须通过主体的自觉参与才能发挥作用。为什么在同一环境中,在同样的教育下,有的人身心健康,对社会有所作为,而有的人却身心脆弱,苦恼丛生,且碌碌无为?关键在于人生是个过程,这里既有环境对人才成长的压抑,也有个人对这种压抑的抗争或顺从;既有文化对个人的模塑,也有个人对文化的选择和认同。显然,面对压抑选择抗争与选择顺从,其结果不一样;选择与认同的文化不同,其结果也将相异。因此,只有当女大学生明白了健康的性心理对自己身心发展、学业进步以及人生幸福的意义,主动选择并认同社会、家庭、学校所灌输的积极健康的性科学观念,自觉提高主体意识水平,不是单纯注重从男士的眼光里观照自己,反省自己,激发自己的人格尊严感,包括性尊严感,悦纳自己的性别,而是用主体的眼光看待性、性差和性角色时,她才获得了发展健康性心理的内在根据。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最新文章
专题信息:
  全国正规的心理咨询师培训(2022/5/3 18:11:22)[2097]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C1)(2021/8/9 12:16:08)[1859]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B)(2021/8/9 12:13:58)[1590]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心理调适(2020/12/12 23:45:29)[2095]
  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与疏导(2020/12/10 23:41:39)[2844]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