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保健 - 心理保健
    发表日期:2010年8月29日 编辑:shphao 有4052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导致情绪异常的因素

一般来说,导致情绪异常的主要因素有:

1、需求太强烈,期望过高

需求是情绪情感产生的本源。需求愈强烈,情绪情感反应愈强烈。需求强烈,又得不到满足,往往就容易产生有害的情绪反应。

 对现实所抱期望过高,实现不了,也易引起不良情绪反应。 失恋的苦闷,是爱情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同学之间因口角发展到争斗,是因为所谓的自尊的需要受到伤害。许多初踏入并非个人理想中的大学或专业的新生往往产生不适应感;许多初踏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往往容易产生一种失落感,常常都与他们对现实所抱期望过高有关,等等。

2、环境压力与不良刺激

人对环境有所求,环境对人也有所求。社会、学校、班级、老师、家长、同学都会对自己提出一系列希望和要求。如果这些希望和要求过高、过急或太苛刻,不近情理,超出了人们一般心理能够承受的范围,人就容易产生不良的情绪反应。如:有的家长或教师,不切实际地要求自己的孩子或学生,在大学阶段必须达到某种目标,当这种目标实现不了时,心理压力常常使这些学生处于一种抑郁或焦虑状态。

不良刺激包括物理环境中的不良刺激和社会环境中的不良刺激。物理环境中的不良刺激,如工作或学习环境中的高温、严寒、灰尘、噪音、强光等,都可以引起人们有害情绪的反应。社会环境中的不良刺激,如政治迫害、打击报复、不公平待遇、失恋、受到陷害或误解、亲人的突然去世等,也是引起不良情绪反应的渊源。

3、能力不足与知觉障碍

满足需要,应有一定的能力。缺少这种能力或能力不足,需要就难以实现,会引起不良情绪反应。如有的大学生急于恋爱成功,但又缺少足以吸引对方的风度、口才、智力和财力,往往容易陷入自卑和愁苦之中。

知觉障碍也是引起异常情绪反应的原因。有这种能力而自认为没有这种能力,或没有这种能力而自认为有这种能力;应认识清楚的问题而认识不到,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等等。知觉障碍,也是不少人产生消极情绪的原因,因自卑而对人际关系过分敏感的同学,或因过于自傲而人际关系很差的同学,同学之间因误解引起的相互怨恨等,都与知觉障碍有关。

4、性格方面的缺陷

从小受到不良的社会环境的影响,或者不合理的教养,造成性格缺陷,如自私、冷漠、孤独、自卑、抑郁、内向性格的同学,对外界刺激的耐受力往往很差,偶遇不遂,小受刺激,便产生不良情绪反应。

5、人生观和道德修养上的缺陷

对人生意义有正确理解的人,在理想与事业上有着执著追求的人,一般都不会使自己长久地陷入一种不良情绪的困扰之中。因为他们无暇顾及种种琐事的纷扰。他们对理想和事业的追求始终是坚定的。而生活空虚的人,在理想与事业上无所追求的人,才会陷入某种消极情绪的困扰之中而不能自拔。缺乏基本的文明道德修养的人,往往也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反应。特别是在某种欲求不能得到满足或个人的利益受到损害时,有涵养的人往往能够冷静地理智地处理。而缺乏涵养的人,常常一触即跳,火气冲天而起,从而酿成不可收拾的局面。青年大学生中常见的一些不良情绪反应,很多都是由于当事人缺乏理智和涵养而造成的。

6、人的神经系统和体液系统中某一环节产生故障

人的情绪情感活动有着广泛的大脑神经和生理生化基础。它不仅与大脑皮层的活动有密切的联系,而且与大脑的边缘结构有着更为密切的联系,是大脑皮层、皮层下结构和内分泌等系统协同活动的结果。如果这些系统中的某一环节产生故障,都可能造成情绪障碍。

总之,人的情绪活动受到生理、生化、心理和社会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大学生的情绪活动,同样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在分析和判断某一大学生的自我情绪是否异常的时候,需要认真分析其特定的成因,找出根源,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才能实现调适和改善情绪活动的目的。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最新文章
专题信息:
  全国正规的心理咨询师培训(2022/5/3 18:11:22)[2105]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C1)(2021/8/9 12:16:08)[1861]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B)(2021/8/9 12:13:58)[1591]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心理调适(2020/12/12 23:45:29)[2097]
  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与疏导(2020/12/10 23:41:39)[2845]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