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热点话题 - 焦虑症
    发表日期:2010年8月19日 编辑:shphao 有6331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正确认识焦虑和对待焦虑

焦虑本身是人或动物对紧张情景的一种自然反应。不管是哪种焦虑,适度的焦虑对于考试而言是最能发挥自己的水平的。一点也不焦虑的同学反而很容易失败,而过度焦虑的同学则会对自己形成一种抑制作用。这里的适度、过度之间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人们往往都是以自己一些主观的感受为标准的。

因此,要正确认识自己的焦虑,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首先接受它,也就是说先不妨承认自己确实存在有某种程度的焦虑,同时认识到,这些焦虑是自己对考试这一紧张情景的一种正常反应。衡量它适不适度、过不过度的标准决定于自己。应当树立这样的信念:既然这焦虑是我自己产生的,那么,我肯定有相应的潜能去运用由它带来的积极影响,抑制由它带来的消极影响的。避免使自己陷入这样一种恶性循环:“哎呀,我很紧张,这实在糟透了,肯定会影响我的发挥”。千万不要这样去想,如果这样想的话,你就很容易进入一种恶性循环。

遇到焦虑时,应坦然面对,让它去吧,有焦虑是很正常的。实际上,焦虑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它的态度。就像由焦虑引起的失眠,失眠本身确实不会对人体机能有多大影响,我们每个人有足够的潜力来克服它所带来的一些消极作用。但我们对失眠的恐惧却很可能会使我们的焦虑进一步恶化,从而导致更进一步的失眠,使自己的身体超过了所能承受的限度。



相关专题: 最新文章
专题信息:
  AI时代英语学习新革命,三天掌握三年单词(2025/8/3 12:46:23)[137]
  全国正规的心理咨询师培训(2022/5/3 18:11:22)[4638]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C1)(2021/8/9 12:16:08)[2662]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B)(2021/8/9 12:13:58)[2073]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心理调适(2020/12/12 23:45:29)[2575]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