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心理健康的策略值得我们研究,因为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对他们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健康的心理不仅有利于他们身体与心理的发展,而且有利于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保持心理健康的策略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帮助他们正确掌握心理健康的知识,二是帮助他们掌握自我调整的技能,三是帮助他们认识求助心理咨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可以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首先,保持心理健康的策略必须帮助青少年充分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接纳自己。虽然青少年的自我意识能力在不断提高,但他们还难以充分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特别经常出现两种极端倾向,一是对自己估计过高,过于自信,对任何事都“自我感觉良好”;另一种倾向是自我评价过低,过于自卑,以为自己“处处不如人”。这两种极端倾向均对自我发展不利。教师和家长应当引导青少年,认识自己、评价自己要从多角度、多途径进行,可以通过与他人的比较,与过去的自我比较,以及从周围世界中提取有关自我的真实反馈,加深自我了解,避免主观误差。除此之外,青少年还需要接纳自己。“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身上都会有缺点和不足,除了接纳自己优点外,也要承认自己的缺点。同时,根据自己的能力,制订切合实际的目标。
其次,帮助青少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青少年时期是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时期,积极主动地与他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特别是良好的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通过人际交往,学生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增进沟通与理解,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在人际交往中,应注意两点:一是对他人期望不要过高。生活中的每个人都不是完美无缺的,即使是老师、父母也一样。若对他人期望过高,一旦对方表现出自己预想不到的行为时,便会倍感失望,使自己的心理失去平衡。二是避免与他人盲目竞争。一个
人的能力有限,且每个人的能力优势也有差异。若一味争强好胜,以自己的弱势与他人优势竞争,难免遭遇失败。受挫必然对心理产生巨大压力,长此以往,极易导致自卑心理的产生。
再次,帮助青少年保持健康、愉快的情绪。处在青春期的学生,常处于情绪不稳定状态,既容易受外界影响,又容易感情用事,情绪常大起大落。要维护心理健康,就应学会保持健康、愉快的情绪。注意劳逸结合,积极参加锻炼身体;培养广泛的爱好,如听音乐、旅游等活动;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当遇到不快和烦恼、产生不良情绪时,可通过向好友、教师、家长倾诉烦恼,以减轻内心压力,获得他人的支持和理解。
第四,对青少年的性教育。青少年时期有一个最大特点是学生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第二性征的出现,部分小学高年级学生及中学生开始意识到性,这是他们前所未有的体验。性冲动的增加,使得一些学生感到困惑、情绪不佳或出现不良行为。因此,学习性卫生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对自身变化加深了解,从而更好地适应这种变化。
最后,保持心理健康的策略要认识到帮助青少年认识求助心理咨询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学习关于心理健康的知识,学习进行自我调整的技能,对保持心理健康,促进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会起到积极作用;有时候,当面对自己无法解决的困惑或问题时,应当向专业的心理咨询专家或老师、家长寻求帮助,这并不是因为有“病”,很多情况下,就像我们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向别人问路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