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专题 - 发展心理学
    发表日期:2010年7月21日 编辑:shphao 有5854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道德发展六阶段理论

道德发展六阶段理论由心理学家柯尔伯格提出。他以故事的形式编造了一组在道德上两难的困境,让儿童去考虑判断。例如,某人的妻子生命垂危,一位制药商发明了一种能救活她的药,但是要价太高,而且不肯减价或允许赊购。这个丈夫就去偷了这种药。柯尔伯格向儿童提出的问题是:“这丈夫应该这样做吗?”还有其他一些让人左右为难的故事,比如,医生面对一个生命垂危的极其痛苦的病人,他请求医生给予他安乐死;或是,一位军官在战斗中必须派其他人还是他自己去完成一项很可能牺牲生命的任务等等。柯尔伯格提出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在此主要介绍与中小学生对应的第一、二水平的四个阶段。

1)前习俗道德水平:9岁以下的儿童,当他面对道德两难情境进行道德推理判断时,还带有自我中心倾向;凡事必先考虑行为的后果是否能满足自己的需要,不能兼顾行为后果是否符合社会习俗或社会规范的问题。第一阶段是为避免惩罚而服从。这个阶段的儿童认为,人们行事应该讲道德,因为如果他们不讲道德,就会受到惩罚。这是人类道德发展的最低水平。这一水平的人对某种行为表现的是非判断,不从行为本身看,而从行为带来的后果看。如果儿童因做一件事而被惩罚了,不管他的理由是什么,他就是错的。

因此,儿童之所以服从,并不表明他确实知道他应该遵守社会规范,而只是表示他害怕受到惩罚才服从。第二阶段是相对的功利主义。这种倾向是一种利益交换的心态,是一种原始的合作和与他人互换的价值观。个体帮助别人就是因为他希望别人帮助他。如“如果你给我巧克力,我就给你铅笔。”在利益交换时总希望得到的比付出的多,这种取向是具体而现实的。所以,儿童进行道德判断时会认为,不管理由如何,打破三个杯子的过失就比打破一个杯子的过失大。总之,该阶段的道德判断仍然以自身利益为基础,其“逻辑”是带来不良后果的行为就是坏的行为,而带来报偿的行为则是好的行为。

 2)习俗道德水平:从9岁一直到成人这一阶段,一般都是遵从世俗或社会规范来进行道德推理判断。在家里符合父母期望,在学校遵守校规,在社会上遵纪守法,这样的人的道德发展都是达到了习俗水平的。随着道德意识的发展,儿童的道德标准逐渐开始内化,即感到人们不许可、不赞成的行为就是“坏”的,并且即使没有受到惩罚也会为之感到内疚。到童年期结束的时候,大部分儿童都可以达到道德判断的习俗水平。在这一水平中,处于第三阶段的是寻求认可。这是一种社会从众的心态,即大家认可的就是对的,大家反对的就是错的。这种倾向是由于在家里顺从父母管教而养成的,以后扩大到社会的人际关系中。一般认为帮孩倾向,在这种倾向中,道德的价值标准被视为与一个“好男孩”或“好女孩”所应有的固定行事的模式相一致。儿童关心他人是否赞许,认为帮助别人和使别人愉快就是“做好事”。

第三阶段的道德判断水平经常在青春期以前和青春早期出现,随着形式运算思维的持续取得进步,它在许多方面将进一步发展。

第四阶段是遵纪守法。这种倾向是一种信守法律权威、重视社会秩序的心理取向。这一阶段的人在心理上认同自己的角色,在行为上有责任心,有义务感;在学校做学生就应该尽学生的责任,在社会做公民就应该尽公民的义务。而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通常都是以法律规定或习俗限制为基础的。这一阶段的这种法律和秩序倾向,使人认识到服从准则的必要性,即使这些准则并不是最佳的。例如,在足球比赛中,虽然可以强烈抱怨裁判做出的决定,但还是得承认,没有裁判就会造成混乱。

后习俗水平的道德判断的形式最复杂。在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倾向强调,道德是对他人权力的尊重,民主协议乃是法律的基础。

在第六阶段,有一种普通的道德原则倾向,即道德是以抽象的原则来定义的。只有极少数青年人,甚至只有少数成人曾经达到第六阶段。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最新文章 心理学理论
专题信息:
  全国正规的心理咨询师培训(2022/5/3 18:11:22)[2108]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C1)(2021/8/9 12:16:08)[1863]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B)(2021/8/9 12:13:58)[1593]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心理调适(2020/12/12 23:45:29)[2098]
  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与疏导(2020/12/10 23:41:39)[2846]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