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保健 - 心理保健
    发表日期:2010年7月9日 编辑:shphao 有2157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一年级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一年级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孤独感 [中国心理学家网]

新生入学前,多数居住在家,部分寄读校内,从小学到中学,都有一些从小在一起的同学、老师,熟悉的性格,相似的语言,共同的习俗,构成了自己所熟悉的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一切都发生了变化,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新的老师、新的同学、新的校园环境,这一切使他们产生陌生感。同时,大多数新生从依赖性的家庭生活,改变为独立性的集体生活;从独自的生活习惯与方式,改变为适应集体生活的习惯与方式。面对这些变化,对于那些依赖家庭惯了的新生来说,极不适应,内心感到恍惚不安,产生苦闷和孤独感。

2、失落感和自卑感

大学新生,在中学里或多或少都曾有一段辉煌的经历,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从独木桥上挤过来,心里充满着自豪感;但一进大学,意味着从同一起跑线开始,往日的优势已不再存在,高中时期的佼佼者、“尖子生”、学生干部,都变成了普通人。同时人大学之前,他们大都抱着憧憬和无限美好的愿望,想的是一举成名,出人头地,想像着到大学后,一切都是令人满意的,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一切。但事实并非如此,现实中的大学并不像自己理想中的那样,于是,忽然觉得自己变得渺小 、无能,自己没有赢得别人尊重的本钱。有些同学,缺乏心理准备,接受不了眼前的事实,从而产生强烈的失落感和自卑感。还有部分来自农村的新生,由于中学环境和教育条件的影响,文体方面的特长缺乏,说话、穿着打扮的局限,再加上经济方面的因素,自卑感更强烈。如有位来自农村的女生,由于在中学里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只要成绩搞好了,其他一切都无关紧要。她在中学里的成绩相当突出,老师、同学对她都有很高的评价。进入大学,她发现自己的成绩不再带给她自豪的资本,看到别的同学文艺、体育都比自己 好,同学们都比较活跃,而她则无所适从,感到被冷落,产生强烈的自卑感。更为突出的是,大部分新生常处于一种自卑又自信的矛盾状态中。

3、恋旧感

 从中学到大学,进入一个新的环境,一切都是新鲜的,但大学生活毕竟有许多东西是需要他们自己去承受的。在中学,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处处被照顾,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的锻炼,缺乏交往,甚至连学习内容也是被安排好的;而大学则不同,从生活、学习到人际交往都需要自己的独立性,即从处处靠别人变成了事事靠自己,这使得很多的大学生不适应,产生强烈的恋旧心理。“想家”、想念中学时代的同学成了一年级相当多大学生最经常的心理体验。有的同学通过信件来减轻自己的感受,有的同学则不知所措,感到大学生活枯燥无味,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

4、挫折感

刚人大学的大学生,有人称之为“大龄中学生”,一般来说,由于心理调节能力差,适应能力弱,中学较少失败的体验,到大学往往因为有这样那样的小小的失落或失败,易积累成为一定的挫折感。与中学相比,大学里的人际关系更为复杂,加上正处于心理断乳期,心理具有闭锁性而发生交友困难,使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更具复杂性;学习内容、方式方法发生变化,加上学习效果不佳,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性意识的觉醒,渴求异性朋友而不能得到满足等,种种问题使大学生产生挫折感。

5、紧张感与压力感

从中学进入大学的大学生,可以说人人都体验过紧张感,但中学时代所体验的紧张感主要是时间方面的紧张和考试的心理紧张感。而大学则不同,这种紧张感体现在各个方面。在中学,是教师全方位的指导,大学则更多地需要独立思考与自学。这种学习内容与方式的变化,使中学里的佼佼者,面临新一轮的竞争,易产生不适应,从而产生紧张感;在大学里个体文体、艺术才能及知识面的差异变得更加突出,且这方面的差异是引人注目的,这种变化的不适应产生紧张感;在社交和人际关系方面缺乏经验与技巧,从而产生紧张感;大学的培养任务不仅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能力、发展素质,这就需要每个学生全面发展、完善自我,这种变化的不适应而产生紧张感;等等。

6、自信心动摇,对前途悲观失望

能够升人大学的新生,入学之 前,都有很强的优势,对自己的未来充满着美好的憧憬,自信心很强。进入大学,一切都那么陌生,大学并没有自己向往的那样美好,自信心开始动摇。现实中很多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满意,不热爱自己所学专业,这多是因为很多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由家长、老师拿主意,为了能考上大学,往往以能否被录取为最先考虑的因素,而极少考虑本人的愿望、需要、兴趣、特长,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了解极少。另一方面,学生总是将自己所学专业与就业形势联系在一起,对目前社会需求大的热门专业感到满意,而对冷门、长线专业不满意,由于专业思想不巩固,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情绪低落,意志消沉,对前途悲观失望。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最新文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
专题信息:
  全国正规的心理咨询师培训(2022/5/3 18:11:22)[2108]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C1)(2021/8/9 12:16:08)[1864]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B)(2021/8/9 12:13:58)[1593]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心理调适(2020/12/12 23:45:29)[2098]
  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与疏导(2020/12/10 23:41:39)[2846]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