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关系非常密切,一般来说,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国心理学家网]
我国古代文献中就有这样的记载:“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 伊人矣,不求友生?”意思是说,连鸟都要寻找朋友和知音,何况人呢?美国心理学家沙赫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以每小时15 美元酬金聘请人到一个小房间去住。这个小房间与外界完全隔绝,没有报纸,没有电话,不准写信,也不让其他人进入。最后有5人应聘参加实验,实验结果是:一人在小房间里只呆了两小时就出来了,三人呆了两天,另一个呆了八天。这个呆了八天的人出来以后说:“如果再让我在里面呆一分钟,我就要发疯了。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有强烈的交往需要,都畏惧孤独,害怕离群索居。大学生更是这样。他们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异地求学,心中难免有失落感和孤独感,同时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也难免碰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更增加了惆怅心理,因此,很需要找人倾诉、交流,从交谈中得到精神上的慰藉。一位哲学家这样说过:“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去一半忧愁 。”倾吐快乐也好,倾诉烦恼也好,都需要有合适的对象,就是说要有人愿意与你一起分享快乐、分担痛苦,这就需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如果一个大学生过于孤僻,不愿意与人相处,同别人坐不到同一条板凳上,没有共同的交谈语言,久而久之,就会在空虚和孤独中越陷越深,很容易导致心理疾病。反之,交际和谐,交流不辍,就会形成“流水不腐,户枢不蠢”的生机勃勃的欢畅局面。
可见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当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去积极营造这种良好的人际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