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的话:富士康跳楼事件经常发生,引发心理学者的思考。2010年5月26日又发生了富士康第12跳,更加激发学者的思考,并提出了一些分析。现在推荐一个学者的从心理学角度提出的分析。
第一篇:写在第11跳发生之后
昨天看新闻又爆出富士康第11跳信息,心中有无限的感慨,中国人怎么了?富士康一连串的应急措施也未能阻止事件的再次发生。风水?社会现实?到底是什么致使事件接二连三?
风水是不着边际的说法,社会现实是富士康事件的基础,而自杀的负示范作用是富士康事件接二连三的真正凶手。
从社会学和心理学分析,在没有引导或过激的情况下人是不会选择自杀的。第一个跳楼者跳楼的原因或是社会已将其逼到了绝境或是一时冲动,第一个跳楼者我们可以归结为过激,然而当自杀是一个接着一个时你还认为是过激吗?这是一种引导,有一种力量在引导他们。
今天我看了富士康11跳的原因调查是这样说的:自杀是因为心理压力大,感到现实与其对前途的期望差距较大以及家庭因素等原因,失去生活信心。其实我们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少吗?在社会现有的体系和体制下中国形成了一个隐自杀群体,这个群体与11个跳楼者有着相同或相似的社会处境,而恰恰是这样的报道让这样的群体产生共鸣,甚至这群人会感到与跳楼者同是天涯沦落人,在找到“知己”的同时也找到了出路,本不跳的,现在也在这种“示范”的带动下跳了!
负示范的影响远不止富士康内部,其影响人群主要是青壮年,大范围的负示范将是中国的灾难。
出于社会责任和对此事件的感叹,我在此呼吁社会各界冷处理富士康事件,不要铺天盖地的报道甚至是剖析事件的当事人心理,不要再让负示范成为杀人的凶手!
第二篇:写在第12跳发生之后
12跳来的如此的快让我始料不及,昨天发表了《负示范作用助推富士康跳楼事件不断》之后我难以平静,看着各大网站、论坛有关富士康的报告铺天盖地,我在想富士康的“示范”作用已经开始在社会起作用了!
无意间浏览了一下凤凰网,在25日凤凰自由谈就开设了一个以“正视富士康自杀事件中的示范效应”为主题的论坛,至少主流媒体的凤凰网已经意识到了富士康的“示范作用”,但是凤凰网并没有减少“示范作用”影响范围的意识,大张旗鼓的做论坛、调查投票。
可以说媒体和大众的热情给富士康的示范效应火上浇油,使示范效应迅速的席卷全国,我们无法统计有多少人是在示范效应的带动下采取了极端行为,但富士康的“示范”作用远不止在富士康起着作用,在社会上它对整个“隐自杀”群体起着作用,我们越是去关注去关切那么它的影响就越远越深。
在此我对媒体和大众提点建议:
1、希望媒体能负责任的降低富士康事件的热度,不要以此来吸引大众的眼球;
2、希望媒体在公布事件调查时慎重,不要再出现类似“自杀是因为心理压力大,感到现实与其对前途的期望差距较大以及家庭因素等原因,失去生活信心”的述语,因为这描述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
3、希望大众能够关注关心我们身边的人,让他们远离“隐自杀”群体,让他们远离“示范效应”。
希望看到这些分析后,相关部门科学对待这类事件,不在发生富士康跳楼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