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学论文 - 教育类
    发表日期:2010年2月17日 编辑:shphao 有6029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心理学对家庭教育的启示

何谓家庭教育?可以说,家庭教育是一个立体的教育体系,对一个家庭内部而言,是应该包含了家长(父辈)和兄弟姐妹等所有的家庭成员甚至包括长期在家中的无血缘关系的人比如保姆等的对人个体文化价值观等的影响过程;而对于家庭教育活动的目的本身而言,家庭教育又不仅涉及家庭成员本身,甚至还应该包括各种以增进个人家庭生活所必需的知识、态度与能力等为目的的教育活动以及使人个体身心健康发展,家人关系和谐,家庭成员顺利融入社会,具备社会幸福感的一系列其他活动。

在青少年行为习惯养成上,长久以来一直有种误区,认为行为习惯主要是在校园中形成的。持此观点者振振有词:一个人从小到大,要读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在校时间起码也有十多年之久,行为习惯养成自然是老师和学校的责任。这种观点由此衍生了对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不同地位的理解:认为学校教育是中心,是重头戏,其他两种教育是插花,是辅助。

只把家庭教育作为一种配合学校教育的辅助性活动,这样的观念如不及时更正,危害是显而易见的。首先,这会助长部分家长那种恶劣的习气:一旦开学,给了孩子学费,把孩子送到学校,自己回家就开始当甩手掌柜,孩子的事啥也不管了,反正一切有学校操心呢!自己只管着到了期中期末过问一下成绩。成绩好了是孩子聪明表扬一下,一般给点物质奖励,成绩不好了就骂一骂罚一罚孩子或责备学校老师没水平。更有甚者,在孩子出现一些严重违法违纪行为,学校要求家长到校配合教育时,竟然说:“有什么办法?我说他都不听的。老师,就靠你们多帮我教育教育他,给他一次机会咯 其次,家长放手式的教育方式又可能造成孩子“双重人格”,对家长欺瞒其在校时的真实表现,在家在校两个样。因此,与其说青少年行为习惯是在学校中养成的,还不如说家庭在其行为习惯养成上要担当更多的责任。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了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有的学校也在开始探索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实际上,家庭教育确应是学校教育甚至整个教育体系的基础。只有充分发挥家庭与家庭教育的核心引导作用,才能真正实现家庭、学校和社区和谐发展与社会的整体进步。本文尝试着利用个案分析的方式从家庭教育与孩子个性行为习惯养成的相关角度探寻一条家、校、社区三位结合的可操作的路子。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最新文章 教育心理学
专题信息:
  全国正规的心理咨询师培训(2022/5/3 18:11:22)[4224]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C1)(2021/8/9 12:16:08)[2318]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B)(2021/8/9 12:13:58)[1818]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心理调适(2020/12/12 23:45:29)[2308]
  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与疏导(2020/12/10 23:41:39)[3101]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