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学论文 - 医学类
    发表日期:2009年8月4日 作者:陈素红,胡小红,张西平 编辑:shphao 有3102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心理和谐与和谐校园的内涵及联系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从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首次提出了心理和谐的概念,指出要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和谐社会与和谐校园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是指适应和谐社会需要的良好心理品质的总和,它包括:(1)身心和谐,即智力正常,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对自己身体的认知和评价客观并悦纳自己;(2)自我意识和谐,即对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和体验;(3)情绪健康和谐,即愉快情绪多于负性情绪乐观开朗富有朝气,对生活充满希望,是一种稳定的情绪和愉快的心理;(4)人格完整和谐,即人的气质性格能力等日趋完善,没有明显缺陷,生活情趣高尚,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识,善于认识自我,正视现实,言行一致;(5)人际关系和谐,即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双方心理距离接近,心理相容性强,彼此感情认同,积极的交往态度多于消极的交往态度,交往动机端正;(6)心理与环境适应和谐,即有较强的自制力,既能客观分析正确认识环境状况,又能根据环境的特点和自我意识的情况努力进行协调或改变环境适应个体需要,改造自我适应环境所谓和谐校园,指一种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运转的教育模式,以校园为纽带,建立全面自由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校园内人与人人与校园环境人与社会等诸多要素处于协调稳定相互依存健康发展的多赢状态,校园中形成了能充分发挥全体师生员工和所属各子系统能动性创造性的条件及环境,使师生员工和学校所属子系统活动总体协调发展和谐校园是师生生活的家园精神的乐园成才的摇篮和谐校园有利于充分发挥学校各部门的职能,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的自身发展和身心健康心理和谐与校园和谐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谐校园培育和谐心理,和谐心理造就和谐校园心理和谐是和谐校园对大学生心理教育的内在要求,是学生的健康成长教育支撑的平台和谐校园是培养建设和谐社会人才的前提构建和谐校园是一个多种要素相互配合多系统相互统一的系统工程从社会心理角度看,大学校园中人的心理和谐对大学和谐校园的构建有着重要的影响,保持和促进师生员工的心理和谐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同时,和谐校园的构建的目的也是为了达到更高层次的心理和谐



相关专题: 最新文章 心理和谐
专题信息:
  AI时代英语学习新革命,三天掌握三年单词(2025/8/3 12:46:23)[217]
  全国正规的心理咨询师培训(2022/5/3 18:11:22)[4679]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C1)(2021/8/9 12:16:08)[2714]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B)(2021/8/9 12:13:58)[2117]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心理调适(2020/12/12 23:45:29)[2627]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陈素红,胡小红,张西平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