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专家专栏 - 谢威士专栏 - 学校咨询
    发表日期:2009年2月17日 作者:谢威士 编辑:njxws 有2430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到底是谁的错?——对一个报道的思考

材料:江苏一恶母持擀面杖打死向震区捐款女儿

2008年12月12日12:38  深圳晚报

  据扬子晚报报道只因女儿向四川地震灾区捐款,竟持擀面杖将年仅13岁的独生女儿小芳活活打死!江苏宿迁市中级人民法院日前一审宣判,小芳的母亲苏卿(化名)因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5年。小芳的父亲江先生告诉记者,“判得有些轻了”,他已申请上诉。

  汶川地震发生后,小苏捐了40元。5月19日中午,小芳放学回家后,再跟母亲提到捐零花钱。苏卿当即对小芳厉声训斥,并用擀面杖对其进行持续殴打。直至小芳口吐白沫。当晚6时许,小芳在送医途中死亡。

2008年12月12日12:38  深圳晚报

   

         其实我当天就在手机报上看到了此新闻,看后非常震惊。对这个母亲的做法也是不能理解。后来我细细的想来,感觉应该写点东西,故而引用了《深圳晚报》的这篇报道。估计大家看了之后也会很震惊,对这位母亲的残酷无情深恶痛绝。

    本来打算对这位母亲大加批驳,但是手放到键盘上,我深思许久,总觉得只是责怪母亲也太极端了,诚然,其母亲的罪责是不容置疑的。但是我认为我们先撇开已经得到应有惩罚的母亲。来说说这件事情的社会反思:

    1、关于义务捐款的思索:首先我们先肯定“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值得发扬的,但是如果把义务捐款,献爱心搞成攀比、或者是任务性的,这样就不是美德了。有的人自己生活的很苦,因为周围的人都捐了很多,自己也要硬撑着和别人攀比。这就是中国文化心理学上讲得“中国人的面子”。何苦呢。

    2、正在成长的孩子们:他们可以说是纯粹的消费者,但是有的学校就大力提倡看谁捐得多,表扬捐款多的孩子,有的甚至挖苦少的孩子,这样孩子从小形成了一个畸形的金钱价值观。形成攀比心理。这样对他们日后的成长生活会产生负面影响。

    3、家长的正确引导:家长对待孩子的教育应该是说服,引导。不能再用中国古代的那一套教育方法——棍棒家皮鞭。孩子只有在成人的教导下认识到自己做的事情的合理与否,才会正真的去自己处理好自己的事情。只是一味的打骂,反而养成逆反、反叛心理,对孩子的成长也是有害的。

     最后:我们在批判其母亲、为这个可爱的小芳同学怜悯的同时,是不是考虑一下我们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怎样为我们的孩子营造一个正确的、和谐的、健康的成长环境。

     向小芳同学哀悼!!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最新文章
专题信息:
  全国正规的心理咨询师培训(2022/5/3 18:11:22)[2089]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C1)(2021/8/9 12:16:08)[1848]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B)(2021/8/9 12:13:58)[1588]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心理调适(2020/12/12 23:45:29)[2093]
  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与疏导(2020/12/10 23:41:39)[2841]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谢威士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