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专家专栏 - 李不言专栏 - 观海亭
    发表日期:2008年1月27日 作者:李不言 编辑:李不言 有2072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心理学对经济学的贡献

心理学对经济学的贡献

李不言

摘要: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日益丰富与多样化,以新古典理论为核心的主流经济学不断与现实经济世界产生矛盾与冲突,许多经济现象仅通过对理性人模型的量变扩张已无法解释。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为经济学考察人类的经济行为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被称作“心理学的经济学”的行为经济学,剥去了假设理性人光鲜的外衣,强调对行为的分析应以行为的真实心理形成机制为基础,不能以主观的先验假定为依据。行为经济学更适合对我国当前整体经济行为的深入研究。将个体行为纳入经济学分析体系,这对我国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行为经济学修正了主流经济理论中“自利人”的假定,吸收社会心理学关于“利他行为”等研究成果,不仅与我国传统道德文化相吻合,对当前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具借鉴意义。

关键词:心理学;经济学;行为经济学;理性人;有限理性;利他行为;以人为本;和谐社会

最近20年来兴起的被称作“心理学的经济学”的行为经济学,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那么,行为经济学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它与当前主流经济理论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行为经济学对解决我国转型期各种社会经济问题又具有哪些现实意义?

一、当前主流经济理论的不足

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日益丰富与多样化,以新古典理论为核心的主流经济学不断与现实经济世界产生矛盾与冲突,许多经济现象仅通过对理性人模型(非人格化的“理性自利人”)的量变扩张已无法解释,这在客观上要求经济学家必须对理论实施突破以适应现实。

以新古典理论为核心的西方主流经济学,其逻辑起点是由帕累托正式引入,并由希克斯、艾伦和萨缪尔逊规范定义的理性人假定,即通过一组严格的数学抽象来界定一个非人格化的理性自利人。理性人的假设内涵涉及两层含义:第一,每个个体在他所处的环境中都能根据自身的利益理智地行动;第二,每个个体都具有完全自利的偏好。从那时起直至20世纪70年代,西方主流经济学都只沉迷于对理性人模型进行量变扩张,以便尽力拓宽理论的解释范围,而对理性人的局限性却没有做进一步的认识与反思。

而实际上,主流经济理论所基于的理性人假定,只能是现实中极少出现的一种假想状态,即所有个体都以相同的方式对外部经济环境进行反应,因此这只能是对现实个体的极端要求。最近20年,经济学家开始思索理性人作为研究前提的合理性,其中一个关注焦点就是理性人假定与心理学因素之间的关系,这就为行为经济学的产生提供了契机。

二、行为经济学对主流经济理论的突破

20世纪60年代,作为心理学研究新方向的认知心理学得到迅速发展。它把人看作是一个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并以信息加工的观点,即从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的加工过程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认知心理学用模拟计算机的程序来建立人的认知模型,并以此作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途径。按照认知理论模型,认知活动的整个流程,是由紧密衔接的若干阶段组成的:首先是刺激物经感觉器官成为感觉材料,再经过以往经验和人格结构的折射,赋予感觉材料具体意义,至此,构成一个知觉过程。通过这一知觉过程,个体可以对过去事件做出评价,对当前事件加以解释,或对未来事件做出预期;这些评价、解释和预期进一步激活了情绪系统和运动系统,产生各种情绪和行为动机。从刺激物的出现到行为反应,在整个“反应链”中,认知活动无处不在。认知的差异性将决定行为的差异性。这样,心理学就为经济学考察人类的经济行为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

最初,行为经济学家只希望从心理学中借鉴若干概念和结论来增强经济学的解释力,因而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行为经济学不过是经济学与心理学“甜蜜爱情的结晶,是介于经济学与心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然而,随着对经济世界认识的不断深化,逐渐成熟起来的行为经济学家,不再满足止步于心理学的经济学这一名号之下,而是趋向于从本质上重构主流经济学赖以生存的理性人假定。行为经济学将行为分析理论与经济运行规律、心理学与经济科学有机结合起来,以发现现今经济学模型中的错误或遗漏,进而修正主流经济学关于人的理性、自利、完全信息、效用最大化及偏好一致基本假设的不足

行为经济学的研究在国外可以追溯到半个多世纪之前。在我国影响较大的赫伯特·西蒙(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提出了“有限理性”。他认为人并非是全知全能的,人类决策的特点是有限理性,即不是以追求“最佳”而是以追求“满意”为原则,情境对决策能产生显著影响西蒙的观点常常被认为是行为经济学的渊源之一。在学术界,真正引起震动的是行为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心理学家卡尼曼和特沃斯基。他们在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发表的一系列论文中,系统阐述了人类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表明人的行为会系统性地偏离经济学的基本假设。这一观点对主流经济学形成了挑战。卡尼曼和特沃斯基的主要观点是:通常人们无法按照经济学的理论和概率的知识,全面地分析问题和进行权衡;相反,人们在判断时往往依赖于一些启发式思考,决策变得轻松了,但准确性却降低了行为经济学剥去了假设理性人光鲜的外衣,向我们揭示了许多现象的真实面目。有人甚至预言,心理学将对传统经济学形成颠覆自从卡尼曼获得2002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之后(此时特沃斯基已逝世,因此未被授奖),行为经济学在国内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在大学的经济学课堂上,行为经济学也渐渐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与传统经济学不同,行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包括人的认知、情绪、行为以及人格,而不仅仅是物的经济。行为经济学为经济理论的内省与创新提供了更切合实际的逻辑起点。针对主流经济理论所基于的理性人假定的不足,行为经济学强调,对行为的分析应以行为的真实心理形成机制为基础,不能以主观的先验假定为依据,而个体行为的心理形成机制又是一种个体化过程,不能被他人所替代,所以个体化就成为个体行为的基本特征之一。行为经济学主张用过程理性来代替实质理性,并致力于把被价格、收入等经济变量牵动的经济木偶还原成富有人性的人,使经济学成为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行为经济学是心理学与经济分析相结合的产物,它把五类要素引入经济分析框架:(1)“认知不协调”;(2)“身份-社会地位”;(3)“人格-情绪定势”;(4)“个性-偏好演化”;(5)情境理性与局部知识。

三、行为经济学对解决我国转型期各种社会经济问题的现实意义

行为心理学对我国转型条件下各种社会经济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借鉴意义。

首先,行为经济学更适合对我国当前整体经济行为的深入研究。主流宏观经济学不考虑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通过考察经济变量的总量或平均量来分析和研究整体经济行为。然而在当前我国的转型经济条件下,经济体制改革浪潮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全方位冲击,使得各社会主体的利益诉求及价值观念出现多样化趋势,由此所形成的个体偏好及其综合效应正开始对总体经济结果产生深刻影响,因而传统宏观经济理论已无法充分解释当前诸多总量经济现象,比如消费低迷、过度投资等。而以研究人的行为为主的行为经济学,却恰好为解释这些异端现象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视角。

其次,将个体行为纳入经济学分析体系,意味着在经济学假定中恢复个体本来具有的丰富人格,这对我国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当前我国改革已进入关键阶段,协调经济社会的利益格局、保证经济增长的成果惠及所有社会成员,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传统经济理论假定个体具有相同的偏好和行为能力,因而只要每个个体都能实现利益最大化,就达到了所有个体都能接受的利益均衡。然而现实中,各群体争取自身利益的能力明显不同,这种个体差异导致仅按利益最大化原则无法达成各方都能接受的均衡结果,必须兼顾公平、正义等社会目标,这在传统经济理论体系内是无法承载的。以研究个体行为为基础的行为经济学,可以有效涵盖对各利益群体不同行为能力的分析,并尊重不同利益群体的偏好需求,从而给出能合理协调各方利益、体现社会公正等目标的制度安排建议。

第三,行为经济学修正了主流经济理论中非人格化“理性自利人”的假定,吸收社会心理学关于人的“利他行为”等研究成果,这不仅与我国传统道德文化相吻合,对当前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是极具借鉴意义。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各民族在各自独特的生产实践、社会实践、审美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价值系统和认知系统。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核心,以儒、道、释三家文化为主体的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儒家文化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及其所追求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家文化所推崇的“知变、因变、应变”的辩证思维以及释家文化所宣扬的以“慈悲、利他”为支撑的伦理道德观等,千百年来一直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与人生追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人们的价值取向也日益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当前,一些错误的价值取向正影响着一些人的思想和行为,成为不利于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比如,一些人抱有极端利己主义的价值取向,以个人利益为中心,见利忘义、损人利己,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甚至违法乱纪。像诚信缺失、贪污腐化、制假售假、坑蒙拐骗等等,都是极端利己主义价值取向的表现。再如,合理利己主义的价值取向,也是一切从个人利益出发,虽不触犯道德和法律底线,但对他人和社会则很冷漠,只要不涉及自身的利益,不管身边发生了什么事都听之任之,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这两种价值取向都是不利于和谐文化形成的,都应当摒弃和克服。

第四,行为经济学使得经济学越来越实用,越来越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与行为经济学相比,传统经济学认为人的行为准则是理性的、不动感情的自我利益,是没有道德的经济学。而现在有了行为经济学,我们必须承认,人也是有性灵的、活泼的一面,人性中也有情感的、非理性的、观念导引的成分。行为经济学作为传统经济学的延续和发展,是经济学的一个年轻分支,它所研究的核心领域和经济学是一样的,即生产力、生产关系、资源的有效配置以及利益分配问题。行为经济学突破了主流经济学主张共性的理论“迷魂阵”,回归于个体行为的异质性本质,从而在本质上拓展了主流经济学理论的解释能力,并从中体验到行为经济学家温暖入世的同理心。

           (作者系高级经济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
专题信息:
  全国正规的心理咨询师培训(2022/5/3 18:11:22)[2089]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C1)(2021/8/9 12:16:08)[1850]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B)(2021/8/9 12:13:58)[1588]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心理调适(2020/12/12 23:45:29)[2093]
  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与疏导(2020/12/10 23:41:39)[2843]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李不言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