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专题 - 犯罪心理学
    发表日期:2007年8月8日 编辑:anyihao 有11084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犯罪嫌疑人的常见心理分析

要了解一个人的心理状况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要了解和把握犯罪嫌疑人的心理,迅速突破全案就会更难。因此,就需要检察人员依照政策与法律同违法犯罪分子进行一场短兵相接的心理战斗。特别是对于那些刚刚被关押之后的犯罪嫌疑人,更要慎重。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会使他们在危及前途命运的特殊环境中,心理成份更加复杂、多变。大致可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恐惧心理。其主要表现有三:一是生理异常。当嫌疑人第一次被关押时,会使其心理失去平衡或精神恍惚,两眼发呆,疑神疑鬼,坐卧不宁或全心颤栗,极端恐惧,血压增高,甚至大小便失禁等。二是语言反常。审讯时,语言闪烁或语无伦次,所问非所答,甚至说一些让人费解的话,或抱头不语,或时而痛哭。三是精神反常。被抓获后,惊慌失措,思绪万千,不食不眠。产生这种心理的人多系青少年犯和偶犯、从犯或胁从犯。对于这类犯罪嫌疑人,只要运用正确的方式方法,极易攻破。

    第二,悔恨心理。其主要表现:被关押后,时而对天长叹,或默默无语,时而顿足撞脑,或悲痛欲绝。产生这种心理的人,多数属于初犯和共同犯罪中的从犯以及过失犯罪者,特别是一些涉世不深、思想偏颇,行为放任的青少年。犯罪被关押,等其冷静下来之后,如梦初醒,悔恨莫及。如某甲得知酒后将其好友用刀砍伤致死的消息之后,悲声大放,撞墙欲死。

    第三,戒备心理。其主要表现:在审讯中,自知有罪,但不肯主动交待;对办案人员的言语行动特别警觉和戒备,致使办案难度大,多次提讯,效果不佳。这类人多属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政法内部人员违法犯罪者。因为他们本身懂法,有一定的反侦查能力。在提讯中,往往以记不清、没看见、不知道为由来软抵硬抗。这类人的心理复杂、多变、疑虑甚多。往往会出现想交待而又怕交待,想老实而又怕老实,欲言又止等,表面镇静内心空虚。这类心理的人,只有采取深入调研,外围取证,用强有力的证据证实其犯罪,才能促其就范。如一名犯罪嫌疑人,在证据未出示前,该人心存侥幸,一副官相,毫不在乎。但当检察官出示证据时,其汗珠如豆,跪地认罪。

    第四,抗拒心理。产生这种心理的人,多系共同犯罪中的主犯,以及惯犯、累犯"二进宫"、"三进宫"等人。其主要表现:一是自认为作案手段高明或攻守同盟似若铁板一块,不会被人发现。因而在提讯中矢口否认,拒不认罪,或避重就轻,察言观色,思谋对策,老奸巨滑。二是总认为自己有一套所谓的对策,可以经常胡编乱造,转移目标,嫁祸于人,以假乱真,把水淆混。三是个别罪大恶极者,在绝望中谋求生存,经常采取假揭发假喊冤, 妄图苟延残喘。四是个别自认为在社会上关系网密,保护层厚,甚至有一定身份的犯罪嫌疑人,外表高傲狂妄,出口狂言,暗地里拉关系、设防线,声称"狱内外一个样,有朝一日再算帐"。五是一些贪污受贿等职务犯罪嫌疑人,信奉"金钱万能论",企图在狱内用金钱疏通关系,打开脱身的缺口。因此,在监管、办案人员面前假献殷勤,投其所好,许愿承诺等企图拉拢腐蚀干警。六是哥们义气,大包大揽。将所有或者主要罪行独自揽起,这种讲义气呈英雄者有之,舍车马保将帅者有之,时供时推者有之。七是顽固到底。这种心理的人多系重刑犯,认为交待不交待都是死,因而,他们往往软硬兼施,敢于以身试法、一死了之。

    上述心理状态,主要是由于犯罪嫌疑人的个性特征、心理素质、作案手段以及思想意识、出身经历的不同而产生的。我们必须根据其不同的心理状态,因人制宜,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切忌千篇一律,才能把案件办成铁案。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最新文章
专题信息:
  全国正规的心理咨询师培训(2022/5/3 18:11:22)[2093]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C1)(2021/8/9 12:16:08)[1852]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B)(2021/8/9 12:13:58)[1589]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心理调适(2020/12/12 23:45:29)[2094]
  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与疏导(2020/12/10 23:41:39)[2844]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