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文章 - 健康心理
    发表日期:2007年8月2日 编辑:shphao 有3995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心灵不快乐的人注定是贫穷的

心灵不快乐的人注定是贫穷的

心灵不快乐的人,不管有多少钱,一生都注定是贫穷的。7月30下午,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第五中学原校长吴昌顺教授引用哲学家周国平先生的这句话,作为他《青少年心理生涯设计》讲座的开场白。这项由中央文明办部和中国心理学会联合举办的“全国心理专家讲坛活动,目前已经巡讲到第五站——山西太原。

    “《创业史》可能很多人都没有看过,其中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人生道路漫长,但是紧要处只有几步,就是在人年轻的时候。’”吴教授看着台下的中学生发问,怎么走好这紧要的几步呢?

    首先是要立志,也就是确立目标,制定计划。人的理想分三个层次:生活理想、职业理想、社会理想。我长大了,要生活得好,家庭要改变一下,这都属于生活理想。可是怎么能生活得好、改变个人命运、改善家庭情况呢?必须通过具体的职业理想来实现。接下来,如果你当教师是个好教师,当大夫是个好大夫,当工人是个好工人,这就是为国家、民族、社会做了贡献,实现了最高层次的社会理想。所以大家要把自己的社会理想落实到职业理想之中,让你的理想从天上走到地上来,这才是立具体的

    立了志,有了理想,但还远远不够。吴教授举了个例子:过去我们有一个误会,谁考上清华北大,谁就是神童,就是好学生。但就在去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有个学生,刚18岁,马上就要大学毕业,却被学校开除了。为什么呢?他偷了美国大学寄给同学的录取通知书。

    爱因斯坦的教育理念是,在任何一个教育阶段,学生离开学校的时候都应该是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和谐,最关键的是人自身的身心发展和谐,也就是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我认为,中学生应该培养自己的五感’——归属感、独立感、承认感、成就感和愉悦感。心里不愉快的人是做不出什么成就来的。

    “WHO(世界卫生组织)上世纪80年代就预言说,到21世纪中叶,人类没有任何一种痛苦比心理危机所带来的苦难更加深刻和持久。吴昌顺教授说,中学生正处在人生的第二成长高峰,可惜现在的中学生当中,很多人正处在生理发展超前、心理发展滞后的时期。

    “现在的中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面临哪些问题呢?台下有观众忍不住发问。

    “总的来说能概括成三大问题。吴教授回答,首先是学习障碍,比如,我以前有个学生,每到考试之前就拉肚子,去了好多医院都检查不出问题来,最终的诊断是神经性肠胃紊乱第二是人际障碍,主要的体现就是回到家里,青春期与更年期的对抗。第三,就更严重一些,叫做自我障碍,有的孩子有强迫症,回家做作业,做一道题就洗手,做两道题也洗手,想控制也控制不住。

    面对台下300多名高中学生,吴昌顺教授给出了一个成功公式AfIN)。A代表成功,f是函数,I是智力,N是非智力——换句话说,成功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函数。他解释说:人的学习能力有三级:第一级叫基础学力,第二级叫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第三级叫创造性学力,其核心是智力因素。但同时,这个智力因素还要受四大非智力因素影响,包括个性心理因素、人际关系因素、策略方法因素、身心健康因素。

    他特别谈到了u型法则x轴是兴奋、紧张、焦虑程度,y轴是学习成绩。有研究发现,在这个二维坐标轴下是一个u曲线。这就意味着,如果兴奋、紧张、焦虑程度过高或者过低,学习成绩都不可能太好;相反,适度的紧张则会相应提高学习成绩。

    “心理健康是练出来的。吴昌顺教授觉得,人在年轻的时候,多经历一点风雨冲刷绝对是好事。他鼓励中学生要到社会、到大自然当中去经风雨,而不要在花盆里养着。但同时,他也提醒家长和老师:孩子的成长是社会、学校、父母用感情喂养出来的,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孩子的两样东西——做人的尊严和成功的信心。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最新文章
专题信息:
  全国正规的心理咨询师培训(2022/5/3 18:11:22)[2093]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C1)(2021/8/9 12:16:08)[1853]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B)(2021/8/9 12:13:58)[1589]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心理调适(2020/12/12 23:45:29)[2094]
  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与疏导(2020/12/10 23:41:39)[2844]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