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验心理学纲要
作者:张学民、舒华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03
定价:45.00元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实验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1) 一近代哲学与实验生理学的发展对实验心理学的贡献(2) 二1800~1850年生理学与心理学史上的重大事件(3) 三实验心理学的兴起与科学心理学的产生(8) 四科学心理学产生初期实验心理学的发展(9) 五现代实验心理学的发展(12) 第二节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基本过程(14) 一课题选择与文献查阅(14) 二提出问题与研究假设(18) 三研究设计与实施(19) 四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23) 五研究报告的撰写与交流(23) 第三节实验法与其他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区别(24) 一观察法(24) 二访谈法(24) 三问卷法(24) 四测验法(24) 五实验法(25) 六实验法与其他研究方法的比较(25) 第四节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26) 一数据的初步整理(26) 二描述统计分析(DescriptiveStatistics) (27) 三推论统计分析(DeductiveStatistics) (28) 四其他常用的多元统计方法(31) 第五节撰写研究报告的格式与基本要求(31) 一撰写研究报告的格式与基本要求(31) 二实验报告撰写要求和应注意的问题(36) 第六节心理学实验设计的评价(37)
第二章心理学实验中常用的仪2S设备
第一节仪器在心理学实验中的作用(39) 一心理学实验仪器的发展(39) 二仪器在心理实验中的作用(42) 三心理实验仪器的发展趋势(43) 第二节心理实验中常用的实验仪2S (45) 一感知觉类的实验仪器(45) 二注意类的实验仪器(50) 三学习与记忆类实验仪器(52) 四动作与技能实验仪器(53) 五生理心理实验仪器(55) 第三节认知神经科学领域常用的现代实验仪器(56) 一视野计(56) 二多导生理记录仪(57) 三脑电记录仪(EEG/ERP) (58) 四多功能睡眠监护系统(59) 五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及其原理(61) 六脑磁图(62) 七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63) 八快速重复刺激系统(63) 实验一心理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设备(64)
第三章心理学实验研究中的伦理道德
第一节如何公正地对待人类被试(65) 一公正对待实验参与者(65) 二被试反应倾向与实验者效应(69) 第二节如何公正对待实验动物(72) 一实验动物与科学研究(72) 二心理学实验中使用实验动物的基本规范(73) 三心理学研究中使用实验动物的原因(74) 第三节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严谨的科学精神(75) 一数据…… (75) 二实验材料(76) 三论文写作(77) 四论文发表(79)
第四章心理学实验研究中的各种变量及其控制
第一节心理实验的基本要求及注意的问题(81) 一心理学实验的基本要求(81)] 二心理学实验研究应注意的问题(82) 第二节心理实验中各种变量及变量的控制(83) 一心理实验中的主试与被试(83) 二指导语(84) 三心理实验中的各种变量(85) 四给自变量和因变量下操作定义(88) 五额外变量的控制方法(88) 实验二有无反馈对画线准确性的影响(90) 附:画线准确性结果记录表(94)
第五章实验设计
第一节实验设计的种类与方法(95) 一实验设计功能(95) 二心理实验设计的基本类型(96) 第二节实验设计的统计分析方法(111) 一描述统计分析(111) 二组间差异的检验(111) 三单因素方差分析(115) 四多因素方差分析(121) 五多因素实验设计中交互作用的简单效应分析(130)
第六章传统心理物理法
简介传统心理物理法(134) 实验三最小变化法测定闪光融合频率(136) 实验四最小变化法测量彩色明度差别辨别阈限(140) 实验五恒定刺激法测量重量差别阈限(144) 实验六平均差误法测量缪勒一莱耶错觉(149) 实验七平均差误法测量彩色明度差别辨别阈限(155) 实验八对偶比较法制作颜色爱好量表(158) 实验九等级排列法制作心理顺序量表(161) 附:等级排列法制作心理顺序量表实验说明(164)
第七章现代心理物理法――信号检测论(SDT) 介信号检测论理论与实验设计(166)
实验十信号检测论――有无法(171) 实验十一信号检测论――迫选法(一) (175) 实验十二信号检测论――迫选法(二) (177) 实验十三信号检测论――评价法(180) 附:实验十三汉字实验材料(184)
第八章反应时测量技术
简介反应时测量技术(186) 实验十四简单反应时(192) 实验十五选择反应时(194) 实验十六辨别反应时(198) 实验十七线索与刺激特征相容性对刺激识别的影响(201)
第九章视觉实验
简介视觉实验及实验条件的控制(211) 实验十八距离与单双眼对深度知觉的影响(215) 实验十九视觉明适应与暗适应过程的测定(219) 实验二十彩色视野范围的测定(222)
第十章听觉实验
简介听觉实验及实验条件的控制(225) 实验二十一听觉绝对阈限的测定(229) 实验二十二听觉疲劳与听觉适应过程(232) 实验二十三听觉方向定位(234) 实验二十四听觉等响度曲线(237)
第十一章学习与记忆实验
简介学习与记忆的研究方法(241) 实验二十五不同报告方法的瞬时记忆容量(245) 实验二十六短时记忆保持量的测定(250) 实验二十七系列位置效应(252) 实验二十八延迟时间对系列范畴词系列位置效应的影响(256) 附:实验材料(259) 实验二十九不同学习材料的记忆广度(259) 实验三十材料呈现形式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影响(261) 实验三十一学习迁移的实验研究(265) 实验三十二视觉与听觉跨通道学习的系列位置效应(273)
第十二章经典的信息加T实验
简介经典的信息加工实验(278) 实验三十三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方式(279) 实验三十四Cooper的表象心理旋转实验(285) 实验三十五空间表象的心理旋转(291) 实验三十六认知方式对表象心理旋转的影响(295) 实验三十七认知方式的测量方法――棒框实验(299) 实验三十八句子类型对理解速度的影响(一) (301) 实验三十九句子类型对理解速度的影响(二) ――正负信息对理解过程的影响(305) 实验四十轮廓比较与命名的信息加工过程(310) 实验四十一信息加工模式一系列扫描与平行扫描(316)
第十三章基础与应用研究实验
简介基础与应用实验研究(320) 实验四十二认知方式对内隐记忆的影响(321) 实验四十三字面理解和非字面理解的实验研究(329) 实验四十四中英文词语之间启动效应的研究(334) 实验四十五图形信息有意遗忘的研究(339) 实验四十六动词特性及施事者对被动句理解影响的研究(343) 实验四十七汉语语音返回抑制研究(348) 实验四十八语音关联对错误再认的影响(355) 附:实验材料(363){ 实验四十九字型字号对认知加工速度的影响(368) 附:同义词和反义词词表(371) 实验五十Ponzo错觉的实验研究(372) 实验五十一面孔识别特异性的实验研究(379) 实验五十二FOK判断产生机制的研究(384) 实验五十三中文阅读中的字形和语音加工(389) 实验五十四关于多任务操作的研究(394) 实验五十五选择注意加工优先效应(398) 实验五十六复合运动目标的注意追踪研究 ――目标融合程度对多目标注意追踪的影响(405) 实验五十七跨通道选择性注意的实验研究(412) 实验五十八目标熟悉性和任务难度对前瞻性记忆的影响(415) 实验五十九背景―文本颜色搭配对阅读理解的影响(420) 实验六十手机用户界面显示效果的工效学研究(429) 附实验材料(手机短消息和手机号码)及手机偏好调查问卷(436) 实验六十一跨通道时间知觉的实验研究(439) 实验六十二视觉和听觉的S―R相容性比较研究(444) 实验六十三视觉阈下刺激对广告效果的影响(449) 实验六十四视觉与听觉通道的注意瞬脱现象(455) 实验六十五多目标视觉注意追踪的研究(462) 实验六十六多目标视觉搜索中的干扰效应(467) 实验六十七关于动态信息的加工机制:课堂信息加工速度的研究 ――反应时技术在生态化实验中的扩展应用(470) 附:实验指导语与实验材料制作举例(475)
第十四章实验设计要求与设计选题
第一节实验设计要求(479) 一实验设计的基本要求(479) 二实验研究课题的选择(479) 二实验方法与实验设计(480) 四结果分析与讨论(480) 五撰写研究报告(480) 六 主要参考文献 481 第二节 实验设计选题 481 附录一:样例报告 483 附录址:主题索引 489
一 口 价:34.00元
运 费:平邮:5.0元 快递:10.0元 EMS:45.0元
购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