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学论文 - 医学类
    发表日期:2020年5月1日 出处:互联网 作者:陈颖 编辑:shphao 有1813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新型肺炎疫情下的常见异常心理与应对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会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大众健康的严重损害。当前新型冠状病毒的流行严重影响了公众健康。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普通民众常常出现一系列非理性的情绪和心理,疑病、焦虑和抑郁较为突出。

1 疫情中常见异常心理

①疑病心理:在遭遇突发事件时,个体内心充斥怀疑,会表现出超乎平时的对自身健康状况的过分关注。如在疫情中过分关注体温,即使检查结果表示体温正常,其他检验项目也均通过,还是担心会患上某种疾病,但实际上并没有。连医生对疾病的解释也不足以消除其内心的忧虑。固执地怀疑自己病了,心智被焦虑和恐惧充斥,甚至会表现出一些与真正的患者类似的躯体化症状,如身体乏力、气短咳嗽等;②恐慌心理:恐慌是企图摆脱逃避某种困境而无能为力的情感体验,与特定刺激相关联。在病毒流行期间,人们会觉得异常不安。一开始是不知道疾病产生的原因,对未知疾病感到恐慌。即使在知道原因后,仍然有人受到感染,因为医疗卫生系统无法超出疫苗开发时间规律的限制在短时间内研制出有效应对药。这进一步加深了人们的恐惧感。再加上网络与媒体上一些耸人听闻的不实消息,无时无刻加剧着无形的恐惧。比如害怕因与人交流感染病毒,害怕染病死亡等;③焦虑心理:疫情时刻,焦虑与恐惧情绪相伴相随。恐惧是面对当前危险时产生的害怕担忧,焦虑则更多地指向未来。为还未发生的事情担忧,呈现出高度警觉,由于即将发生的事情棘手且难于处理。如害怕疫情难以控制、迟迟不能复工复学或者在复工复学期间被感染等;④抑郁心理:抑郁心理常在突发事件后出现,突发事件通过应激机制增加抑郁产生的风险。疫情发生时常见的抑郁表现为悲观、失望、沮丧,无意与外界沟通,情绪长时间地低落,在工作生活中无法集中注意力。如对人类的生物性防御系统感到失落,为人生之多艰而悲伤;⑤强迫心理:在病毒流行期间,官方媒体提示要注意清洁卫生。有些人明明知道没必要,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反复洗手,反复测量体温,反复消毒,不停地擦拭物品,不停地担心与外界的人或物接触后会染上疾病。这种强迫动作、思想是在难以压制的意向影响下发生的,对个体来说没有现实意义且多余,徒增苦恼。本来个体屈从于强迫观念,为减轻内心焦虑,却事与愿违;⑥伴随症状:在面对突发事件时,上述心理问题常伴一些其他症状和体征,类似神经衰弱的相关表现,如乏力,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入睡困难,伴有情绪烦恼。这些表现在具有不良性格特征的人当中更为明显,自卑、敏感、急躁导致对生活事件的张弛调节障碍,他们就会表现为逃避、抗拒、攻击等反常反应,以致人际关系紧张。

2 应对

在严重的疫情面前,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产生焦虑、恐慌、抑郁等情绪,这可以说是“人之常情”。常情之外,不同的人群应该做好心理健康的维护。①隔离人群:因与确诊传染病患者或疑似者有过接触而需进行隔离时,部分人尽管无症状,但由于联系不到家人等原因,其心态处于不安状态,甚至会四处逃离以躲避隔离。这类人应多从官方渠道了解疫情信息,对疫病有正确的医学认识,做到心中有数。坚强面对现实、接受现状、适时联系外界亲人,与他人进行信息的交流,释放紧张情绪;②普通就医者:疫情期间,同样有很多生病但未感染病毒的普通患者。普通患者往往也需要前往医院进行诊治、复查或体检。但当疫情发生后,部分普通患者会因顾虑社会和医疗机构普遍重视突发事件,害怕被隔离,而不愿去就医,造成病情加重。同时,过度恐惧和紧张也会使身体抵抗力下降。对此,社区应进行知识宣教,加强对其引导。引导普通患者正视疾病,及早就诊,并且加强防护;③一般民众:新冠病毒已经发展到关乎每个老百姓的地步,波及每个人的生活。通过媒体和相互间的传播、了解,也会感到恐慌、甚至不敢出门、囤积医药品及食物、盲目消毒;情绪波动大,有攻击倾向;再严重者,可发展为躁狂症、焦虑症等情绪性精神障碍。一般民众应当关注客观真实的疫情信息,配合进行防护行动。同时,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和心理状况,通过网络了解自我身心调适的方法和措施。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最新文章
专题信息:
  全国正规的心理咨询师培训(2022/5/3 18:11:22)[2027]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C1)(2021/8/9 12:16:08)[1803]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B)(2021/8/9 12:13:58)[1564]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心理调适(2020/12/12 23:45:29)[2082]
  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与疏导(2020/12/10 23:41:39)[2824]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陈颖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