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感觉不知道从何而起,如果非得追源的话。在我的印象中,大约是半年前,有一天,女儿突然脆脆地叫了我一声“爹”。当时我就木了半边身体,因为之前女儿一直叫我爸爸。“爸爸”和“爹”这两个称呼之间肯定是有着微妙的区别,不然我当时不会有电流击中的感觉,惊诧之后是满满的幸福。我无法言说这种奇妙的区别,或许哪些被叫做“老板”的上司懂,下属清。
女儿现在9岁了。之前,我一直是女儿吐槽的对象,“实力”坑女儿的爹。女儿吐槽我的点很多。比如,“屁股长在椅子上的爸爸”。她就是这么形象地向自己的小闺蜜地吐槽我,抱怨我的宅。她是这样描述地,白天我是坐在办公室用电脑上班,晚上我是回家坐在书桌前玩电脑游戏,屁股长在椅子上拉不开,不陪她玩。比如,“不靠谱的爸爸”。好几次,送女儿上学,因为想着自己的事,居然忘记了坐在后座的女儿,结果错过了去学校的路口,几次差点把女儿直接拉到自己公司,导致女儿上学迟到。比如,“忒诚实的父亲”。老师布置任务,叫家长填写“城市文明”调查问卷,结果女儿拿到我填过的问卷后,就凶猛吐槽:“爸爸,你也忒‘诚实’了吧,别人的家长问卷都是‘好’‘非常好’‘满意’‘非常满意’,你咋还填‘一般’‘基本满意’‘不知道’呢?改都不好改,你这个家长怎么这么不省心呢?下次不叫你填了!”比如,“懒爸爸”。所有女儿能自己做的事情,绝不帮忙代劳。原来早上唯一做的事情是帮她扎头发,晚上帮忙吹头发,后来也不做了。最近,女儿爱上的大头皮鞋是需要系鞋带的,第二次帮忙系鞋带的时候,我就告诉她,鞋带也是可以自己系的,我教会你,下次就不要再找我了。结果,第一次她自己系的鞋带,跑两步就松了,为了系鞋带,上课迟到了。但是“懒爸爸”宁可她迟到,宁可再教上三五遍,举手之事也不愿意代劳。
最让女儿吐槽的是不但“懒”,而且还让女儿不省心。早上,不但不叫女儿起床上学,反而每天让女儿噔噔噔跑过来叫爸爸起床上班。但女儿不知道的是,老爹故意把自己的闹钟调到比女儿的闹钟晚了3分钟。老爹在女儿闹钟响起前,就会自然醒来,特意赖在床上等着女儿来叫。她没有意识到是,原来每天赖床最厉害的小家伙,就算是起床曲、掀被子的方法,都叫不起床的小家伙,已经不见了,成为了一个“小大人”了。
这个小家伙成为“小大人”之前,也没有少实力坑爹。家穷富养,为了培养女儿的才艺,从小就报名参加“舞蹈班”“钢琴班”“书法班”“绘画班”等多种兴趣班,“班连班”,起早送学、连班接送,结果周末别说睡懒觉,过的比上班日还辛苦。结果书法班上了1个月,舞蹈班上了3个月,都嫌太苦。钢琴班熬了3年,太难,跟不上进度,都先后放弃。惟一欣慰的是画画坚持了下来,学的还不错,关键是自己确实爱好。虽然坑了父母不少时间和精力,终于找到正真适合自己的特长了,也算是不枉辛苦一场,终于从坑里爬出来了半截。妈妈宠溺她,伸手穿衣、张嘴吃饭,还要挑毛病。早上,为了挑衣服,这也不好看,那也不舒服,经常闹得不可开交。小的赌气不穿,大的情绪崩溃,我夹在中间只有摇头叹气。有一段时间,女儿拖延症比父母还要严重,家庭作业经常要作到晚上11点、12点,还作不完,辅导作业特别吃力,作为家长,教了几遍还不会,心理就不免失望,火气就开始冒,小家伙也情绪很大,要么就发呆发木,和你对着置气,要么就嚎啕大哭,让你急得直跺脚,欲哭无泪。那一两年的时间,早上是女儿哭闹着上学,晚上闹哭着睡觉,她难受,我们也心累心焦。
面对这么坑爹的女儿,后来,我慢慢调整方法,第一步从强化她的独立意识开始,让她学会对自己所有的行为,自己负责。甚至故意挖坑,让她为错误买单。早上起不了床,迟到了就让老师罚站。晚上作业做不完,最迟过了11点,坚决没收作业,不准再做,让她接受老师批评。第二步,也是最为关键的,就是教她时间的观念和快乐学习的原则。快乐学习的原则是,玩耍是小孩的天性,玩耍和学习一样重要,甚至比学习更为重要。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比学习成绩更为重要的是自觉性。时间的观念是,时间都是自己的时间,所有拖延的时间,都是你玩耍的时间。为了让她真正接受这些观念,我不禁止女儿玩手机,只要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前提下,晚上11点前,我的手机就是她的“玩具”,基本不在我的手上,被她“没收”了。她刷手机抖音,当抖音群主,每天回复她的小粉丝的留言,为涨粉的兴高采烈。爱上抖音“鬼畜”音乐和网红音乐,比如《出山》《生僻字》《公子往北走》等,有些音乐听的我鸡皮疙瘩掉一地,但是她要上台表演,我还是认认真真、“规规矩矩”给她抄歌词,当听众。她玩手机游戏如“迷你世界”“第五人格”非常有瘾,跟自己小伙伴分享游戏心得、津津乐道,不但不阻止不干预,我还耐心听她分享游戏情节故事、玩法心得。她的家庭作业我也基本不用再操心(前提是托管老师很负责)。晚上,我去球馆打球,她在球馆排除干扰,乖乖在一旁把作业写好。在家一个人做作业时,除非个别题目,我基本只要签字“已查”,不要再催她,也不需要卖力地辅导了。
我和女儿制定规则,作为一名心理学爱好者,我知道,女儿能不能遵守和接受这些规则,最核心关键不是小孩,而是我自己能不能守住初心、坚持信念、接受考验、真正做到自己遵守规则。我和她一直强调玩耍比学习重要、学习主动性比学习成绩重要,这是挖了一个巨大的“坑”。她真的想开开心心地玩,就必须提高学习主动性,但所谓的“主动性”是个“后延性”的、弹性的评价,评价权完全在于父母。同样作为心理学所说的“后延续奖励”,相比根据考试成绩给予的奖惩,学习主动性的评价奖励,更加有自由度、操作性,更有目标长久性和意义价值。她想获得这个奖励,学习的努力、压力一样不能少,甚至更多。这是我给她挖好的“坑”,设置的理论“陷阱”。但这个“坑”同样也可能埋了我,现实中教育的竞争如此激烈,孩子的学习哪里敢丝毫放松?学习的成绩哪容得丝毫懈怠?孩子哪一门功课落下了,我一样焦虑,一样着急。哪次成绩出来,我不是表面云淡风轻,实际上紧张要死。
但我想,既然是两个大“坑”,那我们安心接受这个“坑”,用共同遵守的规则把两个“坑”之间的隔阂挖掉,把2个“坑”变成一个“坑”,一起爬也好,一起慢慢把坑填满也好,至少我和女儿在同一个位置和处境,在同一个是平等高度,心是相通的,彼此接受。在女儿成长过程中,我们面对的一个个又一个个的大“坑”,我们对抗的是“坑”,不再是“亲子”关系上的情绪矛盾。所以,我和女儿是一对互“坑”的亲子,也是一对关系非常亲密的亲子,这种亲密大约从她不叫我“爸爸”而叫我“爹”开始,大约从我和她跌到同一个大“坑”开始,身在“坑”中,但也可以其乐融融。
作者:中铁五局二公司陈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