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学论文 - 应用类
    发表日期:2016年12月14日 作者:张北辰 刘圆圆 编辑:shphao 有743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环境心理学在养老类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根据2014 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4 年末全国60 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上年末净增加999 万,增长6‰,高于自然人口增长率5.21‰ ;人口比例中,40 岁到60 岁之间的群体已经超过4 亿,60 岁以上群体则达到2.02 亿,总共加起来超过6 亿,约占全国人口的一半。

由于中国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人人口基数大,老龄化人口数量迅速增多,对老龄化人群疗养类的建筑需求量也在不断增长,相关机构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建筑的设计还有不足之处。此外,家庭规模越来越小,老龄化人口的负担越来越重,作为设计者,应该为老龄化人群提供科学、人性化的老龄化人群养老类建筑的设计方法。

迟向正、李轩主张养老类建筑应当坚持无障碍设计,采取相应措施应对老人逐步衰退的生理机能。马守恒等通过对荷兰、法国及中国北京方庄和辽宁兴城等国内外养老院和老年公寓的研究,强调养老类建筑的设计和周边环境要适合老年人的生活需要。张潇、许华华等认为乡镇养老建筑应兼顾农村老龄化现状、规划理念和功能布局等,凸显对村镇老年人的人文关怀。王晓健、张苏文则分别从节能和防火的角度关注养老类建筑的设计实践。

本文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从环境心理学角度对养老类建筑设计问题进行探究。

一、境心理学理

环境心理学主要研究环境、建筑、人三者之间的关系,与养老类建筑设计的相关理论主要有生态知觉理论、环境知觉理论、环境与行为关系等。

(一)生态知觉理论

在人的各种感觉方式中,视觉最具穿透力,可以获得可观的信息量。嗅觉可以辅助人们强化感受和记忆。触感也是一种辅助方式,不同年龄的人对于不同质地材质的触感不同。空间设计中通常会通过材质的变化来暗示不同区域的分隔,并对行为进行一定的引导。同时,也需要注意各种感觉方式在人们接受环境的过程中相互间会产生影响,如视觉之外的其他刺激有可能渐弱视觉的单方面体验。

(二)环境知觉理论

环境知觉主要研究人面对环境刺激产生的直接感受,环境认知是人对环境刺激进行记忆、理解、排列与重新构建的过程,环境态度是人对于所处环境的好恶。这三者产生的过程是连续的,但没有明确的边界。这是人们认识环境的基础,即帮助人们顺利地在所处环境中行动,也影响与他人具有社会性质的交流。人在理解与接受环境带来感觉的过程中具有主观性和创造性,真正感知到的情景不完全客观,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个人的看法与需求。

(三)环境与行为关系

环境心理学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不同的研究方向具有各自的角度和理论,对于环境-行为的关系,在不同的社会和历史条件下可能产生不同的观点。环境中的刺激可以提升人的感知唤醒水平,唤醒作用同时适用于积极的与消极的情绪。人的情绪一般很难由主观控制,通常是经过主观与客观的交叉影响而产生的,所以,情感感受可以通过环境来调节。老龄化人群的情绪控制不易,需要通过提高唤醒水平,使其维持良好的心态。

应该注意的是,对于老年人,要尽可能减少负面刺激。老龄人群生理各个方面的能力都相对较弱,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限,形成的习惯不容易改变,环境的改变对于心理有较大影响。

二、设计

当人体进入高龄阶段,体能情况与年轻时有较大区别,各种能力都有或多或少的渐弱,应提供具有安全感并适宜的特色空间与相应环境,以使老龄人群安心生活,在身、心两个方面获得足够的舒缓。针对老龄人群建筑的设计,安全性是首要目标。安全性是对于空间直观感受和对空间认识的基本前提,针对老龄人口居住的建筑设计,要对人群内心和身体方面的特性有所考量。老龄人群生活行动空间内各项日常使用物品及设备,均要求使用方式直观简单、质量过关。服务于老龄人群的相关物品中,有一部分本身就具有一定非安全性,一定要特别关注其在执行功能过程中的保护性能,使用方式应直观并便于理解。

舒适感展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应以使用者真实需要为目的,尽可能满足使用者各方面的要求。注重展现针对老龄人群的公共交流环境,保证建筑在流线和空间方面的合理安排,各项性能的完整,各部分行停行为的流体性,在总体功能位置安排上的非固定性等需求,目的是提供安适、整洁、方便、快捷,有一定的安定性,有一定欣赏性的起居活动环境。老龄化群体容易萌生孤单和焦灼情绪,进入不熟悉新空间时尤甚。既然是针对于老龄化人群的设计,就要把这种情况纳入考量范围,创造出与原有熟悉环境相似的空间。面向不熟悉空间的认知和探索,会通过一定时间的感受过程、一定量的对空间辨识以及反复理解与回想过程,带有一定旧识标志的空间能实现引发旧感的回忆,可以相对顺利地接受新空间。

个人对空间的认识一般经过旧时感受重置周边表征,任何与之前不同环境可以给人展现深刻印象主要源于新环境能激起相似的场景回忆和感受,一定程度上唤起旧识印象,更容易抚平内心。进行这种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全面考量所针对人群的群体共享记忆。同时,也要注意老龄化人群的共有特性是有限的,情形较为庞杂,要抓住最明晰和本质的特点,选定可辨识度最强的回忆特点。

一般情况下,老年人需要他人护理,针对密切领域的需求度量距离增加。因为个体心理的原因,老龄人群对单体环境展示了需求,假设个体环境遭遇侵入,则比较容易对其心理产生消极影响。针对交流领域和共享领域的探索,应将关注方面集中在环境的安全感和舒适感。由于此类人群的行为能力不如以前,在进行交流活动时应注意环境的开放性和光照的适宜性。

适当的空间事物刺激一般是表示这种物品可以与在其中生活的人的感受与身体行为特点相对应,可以让其有回应反应。空间中激起反应一般包括视觉与听觉,也包括光感和嗅觉。值得注意的是不能过度,超过舒适感的事物容易让人萌生负面的情感感受,如急躁的心境和不舒适的心理感受。同时,如果程度不够,则容易造成行为不方便,同样会导致心理感受不稳定,需要把握示意的空间环境刺激深度。

三、设计方法

(一)根据空间知觉思想选址

空间知觉即人们根据当时空间特点刺激而产生的切身感受与体验,是人们针对环境刺激进行留存、理解、编排和全新构建的过程。人们处于认知空间的时期是带有主观能动性的,所感受到的空间并非与真实客观空间完全一致,仅仅是反射出个体的看法、期望及需求。

对于建筑地址选定,要关注这类人群对对应空间的切身感受经历。现今有一定数量相关机构置于市区之中,有交通方便的优点,但未意识到老龄化群体的特别性以及相关体验。他们其实看重的是总体环境上的宁静和自由安全的运动场地,喧闹的市区会在某种程度上干扰他们的生活。

老龄化人群疗养机构的地址选定应距市区有一定距离,要有便利的交通。疗养机构使人安适放松的功能必不可少,临山依水即为优秀的选择。场地方面倾向于平坦,注意垂直方向的设计,整体垂直距离不应过大。

(二)根据环境认识思想进行总平面设计

人们能认知和感受空间,首先是借由记忆重构周围事物的景象,处于脑海内显现的情景即为意象,详细明确的意象被称为认知地图。老龄化群体步入一个全新的维度中,总体需要经4 个阶段:意识到周遭的特有性事物以及重要细节,认知和反复查验特殊特有物体间的通经,把个体之间相联系的物体和通经集合成为子群,把不同空间元素整合构件为同一的整体空间认识。

在老龄人群建筑的总平面设计方面,需要在意场地条件与其相关的解析、流线通路的构建、垂直方向上设计以及周边景观与绿化设计。还需要注意建筑平面布局的入口不能放置于主要道路上,合适的做法是放置于车流量偏少的次要道路上,并且需要预留场地用于缓冲。

通路设计应该注意人车分流,机动车不应扰乱其静谧的活动环境。老年人的步行区域要有明确的指示,从活动空间到居住领域到用餐区域、医疗房间等位置的距离尽可能减短。

功能排布直接影响建筑构建的形式。布局方法按依照各部分构成联系可以归类为中心类、单元类、群体类,依据联合方式有整齐类、随意类、混合类等。设计方面的要求包含建筑场地合理联系,融合整体区域分划与行走路线构建,注重整体思想,在同一中寻求变化。

(三)根据空间与行为联系思想的外部环境设计

空间事物的刺激会提升人的认知反应程度,人们的内心情感是难以捉摸、易变的,这要取决于人的行为、内心转变和个人主观感受。人的情感很难主观控制,通常由自我和周围环境的交换作用决定。

外部环境设计应该注意对绿化景观和广阔场地以及道路材料质感的要求,如宽阔场地铺地面的材料应该防滑,适当使用一定的色彩给人以积极而灵活的感受。亭子和长廊的设计要考量材料给人的印象,优先使用木类。特殊供给老龄化人群行进的通道,在注意材料防滑的同时,应提供十分明确的指示布告牌。注意外部道路的方向性,一般于尽头位置放置一些可以引起人们兴趣的建筑节点。

四、

中国已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又是一个政治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设计和建造集健身、休闲、疗养、养老为一体的,适合老龄化人群居住活动的相关建筑,是应对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的重要环节之一。以环境心理学为依托,针对建筑及环境设计手法和细致节点设立进行认真全面的探究并付诸实践,才能达到改善老龄化人群居住环境,提升老龄化人群生活品质的目的。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最新文章
专题信息:
  全国正规的心理咨询师培训(2022/5/3 18:11:22)[2068]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C1)(2021/8/9 12:16:08)[1837]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B)(2021/8/9 12:13:58)[1580]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心理调适(2020/12/12 23:45:29)[2091]
  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与疏导(2020/12/10 23:41:39)[2836]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张北辰 刘圆圆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