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学论文 - 教育类
    发表日期:2016年12月11日 作者:卫中亮 编辑:shphao 有746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在现代社会高度媒介化信息化的时代媒介如同一把双刃剑”,既可以使人或事一夜成名也可以使人秒杀于信息传播对于高等教育而言不可否认它方便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为他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提供支持但也应同时注意到学生在使用媒介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诸多负面的影响作为当代大学生积极应对媒介和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是其成为合格的媒介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有助于使大学生在媒介融合的新背景下能动选择接触媒介准确认识媒介正确评估媒介和有效使用媒介自觉地在媒介环境的影响下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完善人格促进发展真正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媒介素养的基本内涵解读

学界对媒介素养的定义有着不同的认识其核心主要是围绕两个方面解读媒介素养的基本内涵一是强调媒介素养是受者关于媒介的各种能力如美国媒介素养研究中心认为,“媒介素养是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选择理解质疑评估创造和制作的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国内学者则普遍认为媒介素养是传统素养能力的延伸包括人们对各种形式的媒介信息的解读能力除了现在的听写能力外还有批判性地观看收听并解读影视广播网络报纸杂志广告等媒介所传输的各种信息的能力”,包括使用信息技术制作各种媒介信息的能力二是强调媒介素养是受者关于媒介的知识与能力的综合系统如英国媒介素养教育专家David Buckingham指出,“媒介素养指使用和解读媒介信息所需要的知识技巧和能力”,也有学者认为媒介素养旨在帮助学生发展对大众媒介本质有知晓和批判的理解力懂得大众媒介所运用的技术以及这些技术所产生的影响”;学者鲁宾专门从能力知识和理解三个模式来解释媒介素养台湾部分学者则认为媒介素养是受者对媒介的解读思辨和欣赏利用媒体构建社区的文化品位并专门指出大众的传播权利和责任也属于媒介素养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界解释媒介素养的视角主要放在受者的认知过程关注的是他们在认知基础上形成的个性心理倾向即能力强调了媒介素养的静态特征作为一种客观事物媒介作用于个体时必然引起他们一系列的心理反应其结果会带来个体在各种心理现象和个体心理方面的变化如媒介认知媒介情感媒介意志媒介行为媒介态度媒介价值观媒介道德观媒介需求动机)、媒介能力等等这些变化沉积下来并成为一种个体关于媒介的习惯就形成了媒介素养所以媒介素养是指在媒介的刺激作用之下受者所产生的有关媒介的各种心理变化及其结果并会对媒介产生接近或回避的心理倾向与行为集中体现在知识能力和习惯三个方面是动态与静态的综合系统其实质是个体如何处理与媒介的关系表现为个体对媒介的主观意识和能动性

媒介素养的心理结构分析

媒介素养的综合系统包括了动态与静态两个方面动态的媒介素养立足于个体心理发展的全过程来进行认识它随着媒介刺激的不断作用而发生变化向着更高层次的素养发展静态媒介素养则是立足于某一时间点来看待个体的心理反应它指的是个体在媒介刺激的作用下形成的一系列心理即它是个体媒介素养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横截面关于媒介素养的心理结构

 1.媒介素养的静态结构分析

就某一时点来说媒介素养的横截面可以概括为两个要素和四个维度四个维度包括接触媒介认识理解媒介评估媒介和使用媒介接触媒介和使用媒介两个维度构成了媒介素养的能力要素表现为个体有效完成媒介任务的个性心理特征认识理解媒介和评估媒介两个维度则构成了媒介素养的知识要素表现为个体认识媒介的心理过程和结果能力要素是在知识要素的基础上形成的知识要素又得益于能力要素不断发展和丰富两种要素构成了个体在某一个时点上的媒介素养反映着个体与媒介的关系

接触媒介接触媒介表现为个体或群体对媒介的选择和接触倾向以及选择接触的能力不同的个体或群体对媒介的选择接触不同既受到个体知识文化背景职业年龄等因素的影响也受等和媒介习惯以及对媒介信息的反应反馈能力和习惯并在此过程中形成媒介意志需要专门指出的是媒介素养中的使用媒介不是指简单意义上的一次或多次使用”,而是指使用上的行为方式行为习惯更重要的是使用内容例如一个受者偶尔利用手机获取了一则新闻那么不能说他具有手机媒介的素养以上四个维度构成一个封闭的系统彼此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很难确认媒介素养形成的入口”,即个体或群体媒介素养的形成可以从四个维度的任何一个开始所以媒介素养教育既可以从个体或群体接触媒介和使用媒介入手也可以从他们对媒介的认识理解或评估开始这为媒介素养教育的模式与方法提供了参考和依据同时认识理解媒介和评估媒介是构成媒介素养的知识成分接触媒介和使用媒介是构成媒介素养的能力成分其中任一方面的变化都是媒介素养体系的具体体现即均可视为媒介素养的提高与变化这为媒介素养教育提供了内容方面的依据

2.媒介素养的动态结构分析

媒介素养的动态分析是立足于个体发展全过程而言的从图的纵剖面来看它是指媒介素养从某一个静态素养发展到下一个时期的静态素养再到下下一个时期的静态素养如此往复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过程进而形成正确的媒介习惯在此过程中受者的媒介动机是推动其媒介素养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的内在动力所以媒介素养既是每个维度形成与发展的需要也是四个维度构成的联合整体形成与发展的需要具有发展性复合性层次性多样性动态性的特点

静态的媒介素养是受者经过自身对媒介的一系列心理反应所形成的每一次反应都必然在受者身上产生一定的心理能量”,心理能量的累积就是媒介素养的形成过程它包括心理动能和心理势能两个方面心理势能包括媒介知识媒介情感媒介意志媒介价值观道德观等诱发支持着受者的心理动能发挥作用心理动能主要包括媒介需要媒介动机媒介能力媒介态度等其中媒介动机是最直接的内在动力心理动能直接对外做功表现出接触媒介的习惯和使用媒介的行为推动受者的媒介素养向着更高层次发展受者在媒介知识的基础上产生对媒介及其信息内容的需要兴趣以及借助媒介发展自身和促进社会进步的要求欲望在需要的支配下受者借助已有的媒介能力进一步接触媒介认识理解媒介和使用媒介推动媒介素养向纵深发展因此从媒介素养的动态结构来看媒介素养教育应该立足于受者已有的媒介素养的基础上把握动态规律和媒介素养的特点因材施教从不同层次的媒介素养入手不断提升媒介素养教育的效果

以目标为导向恰当选择内容与方法推进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媒介素养教育是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他们终身教育的长远需求能帮助他们克服媒介的负面影响抵制西方文化的渗透侵略更好地促进他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那么如何更好地实施媒介素养教育呢?本文认为最为关键就是高校必须明确教育目标选择恰当的内容采取科学的方法

1.建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

如何构建大学生不同层次的教育目标可以有多个思考的角度但是本文认为依据媒介素养的心理结构构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更符合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全面发展的实际需要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与时代要求相一致的现代媒介公民和未来媒介的把关人”,正确使用媒介促进自身和社会发展这一总目标可以划分为四个方面一是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媒介接触习惯学会从众多的媒介中筛选适合自身发展的媒介和信息自觉抵制不良影响促进人格的不断丰富与完善二是提高大学生解读认识媒介及其信息的能力区分媒介真实客观真实生活真实之间的差距理解到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的影响比如文化背景不同兴趣爱好的差异对媒介的需求与期望也会不同就会表现出不同的媒介选择和接触倾向

认识理解媒介认识理解媒介表现为个体或群体对媒介及其传播信息的知晓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媒介知识既知晓媒介的存在及其形态也理解媒介及其产品包括其传载的信息),最终受者结合自身的元认知全面认识理解媒介

评估媒介评估媒介表现为个体或群体对媒介提出质疑和批判以及与受者原有的需求态度相比较产生情感体验形成新的媒介态度或巩固旧的媒介态度最终形成价值观道德观等个性心理倾向评估媒介是个体或群体的一种价值判断一方面它受到社会公认标准的影响比如公众对CCTV非常认可那么个人很少会提出质疑往往会纠正自己的标准以适应公众标准另一方面受到个人标准的影响当媒介不是主流媒介时这种影响就表现的较为突出

使用媒介使用媒介表现为个体或群体对媒介的应用能力包括创造能力媒介信息制作能力媒介的本质正确认识媒介与社会的关系三是培养大学生欣赏评价媒介的能力促进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四是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有序的媒介使用观念增加社会责任感有效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在具体实施中高校应根据大学生的实际从四个方面选择媒介素养教育的切入口分类指导整体推进

2.恰当地选择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

任何教育都必须遵从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也应如此对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前提则是把握他们已有的水平和不足进而有针对性地选择教育内容

从静态媒介素养的四个维度来看他们现有的媒介素养水平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欠缺:(大学生媒介接触的理性缺乏自控能力较弱媒介信息的选择还不能够与自身的全面发展有效地结合起来娱乐性动机起主导作用感性认识是主要的心理过程;(大学生不善于对媒介提出质疑没有批判的意识缺乏批判精神人云亦云的从众心理大于独立思考的个性心理,“生活真实媒介真实混淆的现象普遍存在;(由于缺乏质疑大学生对媒介的负面影响估计不足对信息的价值意义缺乏客观评价道德意志薄弱;(创造性地使用媒介促进自我全面发展的自觉性缺乏传递正能量的意识较弱表现出使用媒介的高层次能力匮乏忽视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

从媒介素养的动态心理结构来看大学生兴趣过分集中于娱乐猎奇促进自身发展的动力不足媒介行为习惯偏向于非主流的媒介及其信息关注社会进步的动机缺乏尤其是缺乏对三个自信内容的关注与国家对当代青年的要求相去甚远这些问题正是当前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应当解决的主要问题也是其重要内容

3.科学地选择媒介素养教育的模式与方法

从目前学者研究和探讨的现状来看多数情况下媒介素养教育的模式和方法集中于开设通识教育课程利用高校的实践教育平台实现政府社会高校家庭媒介自身大学生的共同参与等等但是不难发现高校都开设有计算机基础及应用课程如果再开设一门相应的通识课程会增加学生的压力导致他们采取应付的态度无法真正实现媒介素养教育的目的高校可以用于媒介素养教育的平台与社会媒介的差距是非常明显的未必能起到实际的实践教育作用同时,“共同参与的教育模式将导致实施的主体不明确或责任不清楚谁都有责任也意味着谁都可以不承担责任所以要培育和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必须坚持内因与外因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高校自觉地承担起教育责任明确实施主体比如高校都有信息中心或网络中心他们就应该成为媒介素养教育的第一责任人有计划地将媒介素养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另一方面大学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作为现代人媒介环境是谁也躲不开的客观世界自身必须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去适应所以高校应当通过大学生自觉的训练和实践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方法尤其是关注大学生课外的媒介选择与使用对不正确的行为反复纠正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媒介素养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最新文章
专题信息:
  全国正规的心理咨询师培训(2022/5/3 18:11:22)[2027]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C1)(2021/8/9 12:16:08)[1803]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B)(2021/8/9 12:13:58)[1565]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心理调适(2020/12/12 23:45:29)[2082]
  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与疏导(2020/12/10 23:41:39)[2825]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卫中亮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