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专题 - 心理学史
    发表日期:2016年11月4日 作者:俞国良 罗晓路 编辑:shphao 有1329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奥尔波特:健康人格心理学的拓荒者

戈登· 奥尔波特(G o r d o nWillard Allport18971967),189711 11 日出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蒙特苏马的一个小镇。父亲是一名居家行医的内科医生,母亲是一名小学教师, 是一名虔诚的教徒, 父母和家庭环境培养了他博爱、有责任心和爱思考、爱劳动的特点。奥尔波特认为正是童年经历, 使他终生不渝地关心人类福祉,投身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奥尔波特在克利夫兰接受了中学教育,虽然在同年级的100个学生中排名第二, 但他并不认为自己具有卓越创造力。1915 年他考入哈佛大学, 主修哲学和经济学, 选修心理学和社会伦理学, 后者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19 年,奥尔波特以优异成绩获得文学学士学位, 毕业后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罗伯特大学教授英语和社会学。1920 年回到哈佛,1921 年获得文学硕士学位,1922 年获得心理学哲学博士学位, 他撰写的博士论文是《适用于社会诊断问题的人格特质实验研究》。从选题看,奥尔波特远离了当时占主流地位的精神分析,而是讨论了尚处于萌芽阶段的特质理论,这也许是美国大学中第一个关于此主题的论文, 他也注定将成为一名拓荒者。从1924年起, 奥尔波特开始在哈佛大学任教,开设了美国最早的人格心理学课程。此后, 除了1926 年到1930 年在达特茅斯大学作为助理教授外,他的整个学术生涯都是在哈佛大学度过的, 其学术资历发展脉络为:19301936 任助理教授,19361942 任副教授,19421967 教授。

奥尔波特一生都致力于改进关于“ 人是什么” 的概念。他于1937 年出版的《人格:一种心理学的解释》(PersonalityA psychologicalinterpretation) 成为人格心理学独立的标志;1961 年出版了关于人格最重要的著作《人格的类型和成长》(Pattern and Growth inPersonality)。其他论著还包括《个人与信仰》、《偏见的本质》和《谣言心理学》等。

奥尔波特在有生之年曾获得过许多荣誉。1939 年,他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63 年, 荣获美国心理学会金质奖;1964 年,荣获美国心理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1967 10 9 日,奥尔波特因肺癌去世,这一天距他70 岁的生日还差1 个月。

一、奥尔波特建构人格理论的背景

奥尔波特反对精神分析过于强调无意识, 他认为一个健康人具有理性观念和意识功能, 他们活动的力量完全是能意识到的、可以控制的,而潜意识只有对偏态、变态的人才会发生作用。奥尔波特也反对精神分析以病态人格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做法, 在他眼里正常与不正常并非是连续的序列, 而是截然不同的类型。因此,奥尔波特选择健康成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而很少涉及精神病人, 他的人格理论体系是面向健康人的。奥尔波特还反对精神分析对童年经验的夸大, 他强调的是当下,是此时此刻的影响。尽管他同意弗洛伊德提出的本能对幼年期的行为动机有相当的解释力,但他不相信本能论可以解释变化的、即时性的大多数成人的动机。这是奥尔波特建构健康人格理论的认知基础。

奥尔波特的健康人格理论得以形成, 还源于他对早期行为主义的批判。行为主义作为一种刺激— 反应心理学, 将人格视为一切动作的总和, 是各种习惯的最后产物, 这点为奥尔波特极力反对。他拒绝将人看作一个纯粹的“反应”机器,相反,他认为人类可以更为积极,人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主动的, 是受到自己的意图和价值观所驱使的。虽身处行为主义关于机械、被动和回归驱力的观点盛行的年代, 奥尔波特仍坚持认为意识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目标,特质是人格的元素。行为主义认为个体行为仅产生于很少几种基本的内驱力或需求, 而奥尔波特提出的动机的“ 机能自主” 则打破了这样的信念, 他重视自我的功能, 并提出自我发展的阶段理论。这是奥尔波特建构健康人格理论的行为基础。

此外,奥尔波特深受“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WilliamJames)的影响,他从詹姆斯那里继承了人文主义和折衷主义,不但关注自我,关注意识,在解释不同层面的心理状态时,还应用各种心理学理论,博采众长,甚至能应用哲学和文学的材料。奥尔波特的健康人格理论还得益于早期形成的人本主义、存在主义和格式塔心理学的影响,强调人的潜能发展,人的独特性、尊严与价值,强调此时此地对人的影响;强调整体和意识经验,关注现象场,重视对现象场的直接描述,反对任何将整体拆分成部分的还原主义研究趋向。毫无疑问,奥尔波特从中汲取了理论建构所需的各种养料。

二、奥尔波特的健康人格心理学

(一)对人格的界定

奥尔波特在追溯人格术语历史后, 又诠释了在神学、哲学、心理学、法律、社会学等领域的49 个人格定义,然后提出了自己的第50 个定义。他在1937 年的《人格: 心理学的解释》一书中,给出了后来得到多数心理学家推崇的定义,“ 人格是个体内部决定个人独特的顺应环境的心身系统中的动力结构”。后来在其1961年的《人格的类型与成长》一书中, 又把上述定义中的“ 决定个人独特的顺应环境” 改为“ 决定具有个人特质的行为和思想”,进一步说明了人的行为不仅仅是适应环境,而且影响环境, 使之适应人们的需要。奥尔波特的这个定义, 强调了人格的独特性, 世界上绝不会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人, 了解某个特殊个体的唯一途径就是研究这个特殊的人;同时也强调了人格的整合性, 人格是一个心身系统, 并具有推动和引领个体行为的动力作用。于是,注重研究个体而不注重研究制约人类的规律, 成为贯穿于奥尔波特研究活动始终的主题。

(二)人格的发展阶段

奥尔波特的人格发展阶段观点就是他所提出的关于自我统一体的形成过程。他把人格定义为一种“动力组织”,并把它命名为“自我统一体”,即人们认为生活中那些温暖的、核心的和重要的行为和特征。自我统一体是人格统一的根源,是人格特质的统帅,包括个体认为对自我认同和自我提高至关重要的那些生活组成部分,也包括一个人的价值观以及与个人信念一致的、属于个人所有的良知。他认为, 完善的自我统一体机能即人格, 从出生到成年, 需要经历八个阶段的发展才能实现: 躯体自我感(1 岁); 自我认同(2 岁);自我增强(3 岁);自我延伸(4 岁);自我映像(4-6岁);理性运用者(6-12 岁); 追求自我统一体(12 岁至青春期);理解者自我(成年)。

(三)健康人格的基本观点

奥尔波特对人本主义和心理健康个体的关注先于马斯洛。他强烈主张健康成人的人格原则,不能由动物园、儿童、过去或精神病患者的研究引申而来,所以他研究了大量机能成熟的健康成年人, 提出了健康人格的六个标准, 其观点与人本主义自我实现的观点十分相似。事实上, 奥尔波特也在用另一种方式表达着自己就是一个心理健康的成年人。

1. 自我扩展的能力。健康的成人有很多朋友和爱好, 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 范围极广。他们不以自我为中心, 积极参与解决一些与自己无关的问题和活动。他们对工作、游戏与交往有非自我中心的兴趣,并且家庭、社会和精神生活对他们很重要。2. 与他人关系融洽。健康的成人有能力与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富有同情心和友爱,没有占有欲和嫉妒心, 能宽容自己与别人在价值观上的差异。尊重别人,有健康的性态度, 不会为了自己的满足而侵犯他人的权利。他们能够对他人表现出温暖、理解和亲近,可以容忍别人的不足与缺陷。

3. 情绪上有安全感或自我认可。健康的成人能忍受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冲突和挫折, 经得起各种不幸的遭遇。能耐受恐惧和不安全的情绪冲击。并且,健康的成年人具有一个积极的自我映像, 可以接纳自己的各个方面,不受消极情绪的支配, 能保持乐观的态度。

4. 具有现实的知觉。健康的成人能够准确、客观地理解现实、接受现实, 并不是根据自己的期望去看待事物。

5. 良好的自我意识。健康的成人对自己的优缺点十分清楚, 能准确把握自己的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知道自己有什么、缺什么,能调整其相互关系。他们无须将自己的过失或弱点归咎于他人,知道自己心中的自己与别人眼中的自己之间的差异。并且,健康的人还有幽默感, 能自嘲, 很少靠攻击或性方面的话题引人发笑。他们能觉察生活中不和谐的事情,无须伪装或者故作姿态。

6. 统一的人生哲学。健康的成人有明确的人生目的。他们着眼于未来, 对工作有使命感, 而且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三、奥尔波特健康人格理论的贡献与局限

奥尔波特对人本主义心理学作出了杰出贡献。他认为自我是个体人格一致性、动机、记忆连续性的基础,这种自我心理学与弗洛伊德以患者和病人为研究对象,以探索潜意识为主的观点完全不同; 他强调以健康成年人为研究对象,强调研究意识、动机,重视生活目标和意义的追求,强调促进个人价值观的建立。反对美国主流心理学中非人化和生物主义的情绪, 为构建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奠定了基础。人本主义心理学能发展成为脱离精神分析传统、与行为主义对立的心理学的第三势力,奥尔波特功不可没。

奥尔波特奠定了人格心理学在心理学大家庭中的地位。在奥尔波特之前, 很少有心理学家能够像他那样对人格定义的表述字斟句酌,对以前人格定义的分类进行深入研究, 竭尽全力地全面透视人格理论。他认为人格是心理学理所应当的研究主题。奥尔波特是美国第一个开设人格心理学课程的心理学家, 也是美国第一部人格心理学教科书的作者。在他的著作中所表现出来的清晰的思维、精炼的语言,成为未来理论家效仿的典范。特别是在1929 年的第九届国际心理学大会上, 他发表了论文《什么是人格特质》,提出将特质作为人格的基本单位。他的理论观点对于后来的人格心理学研究,如卡特尔的16PF、大五人格等, 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必须承认,奥尔波特的理论没有将许多已知的有关人格的知识整合进来, 也没有对无意识动机驱动的行为、次级驱力所激发的行为做出足够的解释;他对人格的理解只是一个狭窄的角度, 即仅仅对几种动机做出了解释。虽然他充分描述了心理健康成人的机能自主动机, 但是他并没有对儿童的动机、神经症和精神病患者的动机做出解释,也没有对普通成年人的动机做出分析。他没有分析神经症和精神病患者的动机是如何形成的, 也没有讨论什么会妨碍一个人成为心理健康的人, 没有提出如何能够成为机能自主的人。虽然他勇敢地反对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有些观点确实过于偏颇。

1) 把人和动物、常态和变态、儿童和成人完全对立起来,对于它们之间的连续性和同一性则缺乏研究。可以说,他割裂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2)过于强调人格的独特性,忽视了人的共同性和普遍性。有人批评他不是一个科学家,因为科学家通常会用共同规律的研究方法去发现普遍的规律, 而奥尔波特过于强调个案法, 过于强调探寻特殊性。

3) 过于强调意识和人格健康,忽视了潜意识和病理性人格,过分强调内在因素对行为的影响,忽视外在环境对行为的作用,忽视了人格的社会根源。

尽管奥尔波特的人格理论观点有其瑕疵, 人们依然对于他当时敢于对抗已成为心理学第一势力的行为主义和第二势力的精神分析,表达深深的敬意。他与马斯洛、罗杰斯、罗洛梅、布根塔尔一道构建了心理学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创立了健康人格心理学, 这是他在弘扬人类尊严和价值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最新文章
专题信息:
  全国正规的心理咨询师培训(2022/5/3 18:11:22)[2027]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C1)(2021/8/9 12:16:08)[1803]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B)(2021/8/9 12:13:58)[1564]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心理调适(2020/12/12 23:45:29)[2082]
  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与疏导(2020/12/10 23:41:39)[2824]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俞国良 罗晓路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