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学论文 - 应用类
    发表日期:2016年7月14日 作者:周建文 编辑:shphao 有626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故事疗法”在心理辅导课中的运用

一、引言:成长就是创造新的人生故事

每位学生从过去走来,都有许许多多与众不同的故事,有的是亲身经历的,有的是从父母、他人、朋友或者从各种媒体上获得的。这些故事都会在学生的心灵中留下痕迹,渗透入学生的意识和潜意识之中,成为学生人格的一部分,形成学生看待世界的基本模式。或者可以说,现在学生的样子是由过去所有的故事共同创造的结果。

学生当下心灵中主要故事的结构、情节和情感,决定了学生目前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质。要促进学生心灵的成长,提升学生的人格发展水平,就要对学生原有的故事模式进行改写和完善,增加不同的、更多新的故事版本,打破原先的“有限故事”对学生思想、情感和行为的“限制”。通过叙说新的“故事”,让学生懂得人生可以有更多的可能和选择,从而拓展学生的观念和意识范围,使学生的人格更加灵活和自由。

二、“故事疗法”在辅导课中的操作运用

1.故事选择:故事是为实现辅导目标服务的每节辅导课都有它独特的辅导目标和内容。如何选择恰当的故事实现该课的辅导目标,并能突破难点,使学生真正能够从中获益,这就要求辅导教师认真、仔细地选择恰当的故事。由于“故事”在一节辅导课中运用的时间段和功能的不同,在选择时就要注意与辅导课其他内容配合和衔接的问题。如果故事是放在开始,就要选择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的故事,导出辅导课的主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如果是放在中间的主题部分,故事主要是起到加深学生体验和领悟的作用,突破该课的辅导难点;如果是结尾部分使用故事,主要的目的就是拓展学生的感知,激发学生的成长与实践的动力。因此,不同的使用目的和时间点,也就决定了故事的类型、长短及呈现方式的选择。

另外,教师在确定某个故事用于某节课时,教师要有能力识别故事中的动力方向,同时也能理解学生人格中的动力结构,了解掌握学生内在的动力冲突,理解学生的动力可能是被哪些观念、想法和故事原型给压抑和阻碍了,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运用故事中的治疗因子对学生产生作用,帮助学生去除障碍,获得身心的成长。

2.营造氛围:创造良好的倾听和体验故事的空间

呈现故事的情境和心理氛围会对学生接受故事时的感受和体验产生重大影响,笔者在使用“故事疗法”时,努力做到以下四点:

1)安全。教师要努力创造一个安全的叙说空间,尊重学生心理的防御结构,使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感到自己不会受到批评、指责、冒犯,不会被强加思想和价值观,心理上不会被暴露和剖析至自己不能忍受的境地。

2)自由。学生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情感、观点和想法,而不会受到干扰和限制。每位学生都有表达自己的权利,不表达也没有关系。让学生自己掌握参与的时机和程度,以适应不同学生利用故事的方式和心理成长的节奏。

3)尊重。尊重学生进入故事的方式以及理解故事的视角,不管学生表达什么,分享什么,教师都能以尊重的态度对待,不把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强加给学生。

4)受保护的空间。帮助学生放松地进入故事的情境之中,开放自己的心扉。故事是通过语言来进行表现,它是一种与现实有一定距离的“过渡空间”,它是现实的缩影,但又不是学生的现实。这让学生有机会跟现实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不会被现实所淹没,但同时故事中所描述的现实又给学生一个获得新的体验、思考、观察和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可以从容地在这个“过渡空间”中慢慢地反思和练习,为未来进入真正的现实做准备。

3.故事呈现:多形式、多层次刺激学生的感官

1)言语表述。直接运用语言来表达,可以由教师来讲,也可以请学生来讲,但最好要有语言和非语言的表现,以增加故事的感染力。另外,如果把文字故事配以图片和音乐做成PPT进行播放,则会增加学生视觉和听觉的多种感官刺激,加深学生对故事内容、情节和情感的丰富体验。

2)视频播放。有些故事本身就是来源于视频、微电影或者是电影片断,视频的声色效果较好,也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知觉,而不用经过对语言的想象。

3)角色扮演。这种方式对扮演者和观看者都是一种较新鲜的体验,感受性也会非常强烈,特别是表演者对扮演角色的内心情感会有较深的认知和体验。

故事的不同呈现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采用单一的呈现模式会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因此,最好是不同呈现方式经常切换和配合,以保持有效的刺激,增强学生的体验效果。

4.治疗因子:充分发挥故事多种疗愈元素

一个好的故事具有神奇的治疗效果,不同的故事对学生的成长具有不同的意义和价值,总的来说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类功能:一是修复功能,有些故事能够修复学生早期的创伤,填补跟父母、他人、社会和世界之间的断裂与鸿沟,让学生的心灵重新与外界建立连接,如故事《做一棵永远成长的苹果树》《站起来的次数》和《心灵的按钮》等;二是转化功能,帮助从偏见、狭隘、错误的观念和认知误区中走出来,形成更加合理、宽广、包容,更具有适应的观念体系和行为体系,如故事《前摄行为》《爱之路》和《生命里的碗》等;三是发展功能,能够帮助从无知、幼稚、不成熟的心理水平发展到更高的成熟水平,完善学生的人格,促进身心的整体发展,如故事《再生雄鹰》《桃花心木》《丢失自己》等。

那么,在对于学生接受一个“故事”来说,故事的哪些因子在对学生发生作用,产生有益的治疗效果呢?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人物人格。故事中人物的完善人格可以给学生做榜样,被学生内化成为学生人格的一部分,给学生的发展打下人格基础;或者听故事者可以从故事主人公有缺陷的人格和行为模式中反观自身可能存在与之类似的性格缺陷,从而引发修复和改善。

2)情感意志。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和意志会对学生具有强大的感染和冲击,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影响学生的意志,给学生成长注入情感能量。

3)情节发展。故事是现实生活的浓缩,而现实是最具有说服力和影响力。因此当学生接触一个新的故事,看到一个别样的人生,就像是为学生打开了一扇窗口,让学生看到自己未来更多的可能,让学生的心灵拥有更多的自由和选择。

4)话语思想。在一个好的故事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关于生活的隐喻,还有一些感人至深的话语。这些都是人生经验和智慧的结晶,一旦学生接触了,学生的心灵就会受其浸润和鼓励。

5)讲故事者。讲故事者在对故事的选择、认可、讲述和分享中,都投入了自己的感情和人生经验,这些都会成为这个故事呈现的背景和情境,给故事注入现实的生命和情感,也会对学生产生有益的作用。

5.学生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体验和创造故事的主人1)倾听故事。当学生在倾听的时候,学生的心灵是开放的,内在的能量是流动的。“倾听”这个行为本身就是一个接纳、吸收、生成和转化的综合过程。倾听既是一种人生态度,同时也是一种重要成长途径。

2)交流情感。在辅导课上所选择的故事一般都具有强大的情感能量,会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让有表达愿望的学生在团体中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会帮助表达者理解、接纳和升华自己的情感。

3)澄清困惑。澄清故事之中模糊的部分,以及学生不理解的部分。学生对故事不理解和感觉有冲突之处往往是学生自己认知上存在错误和不足的地方。故事正好在不知不觉中把学生无法言表的问题给激发出来了。教师可以通过巧妙地澄清故事内容来帮助学生解决他自身存在的困惑。

4)建立联结。引导学生把故事人物角色、主题意旨、情节演变、象征隐喻与自己当下的生活建立平行比较关系和联结,激发学生探索自身的角色认同问题,反思自身的思想观念,回忆或讲述跟“故事”相关的自己的人生故事,并探索故事所蕴含的象征隐喻意义对自己当下生活的指导作用,从而帮助学生解决自己的人生问题。

5)调整认知。一个故事本身最大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给学生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观念,对学生的原有认知模式进行挑战,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格式和局限,引入一个新的因子,创造一种新的矛盾,从引起学生认知的改变,最终导致学生行为的改变。

6)分享启迪。每位学生都是带着自己独特的人生经验在听故事,因此,每位学生都会从同一个故事中听出不同样子,收获不同的感悟。如果让学生把这些独特的领悟表达和分享,那么所有的同学也就获得了一个从不同的视角理解故事的多种可能,丰富了各自理解的层面和内涵。

7)改编结局。一个故事只有一个结局,但现实生活并非如此,有多种的可能性存在。我们希望学生受故事的启发,去寻找自己人生道路,创造属于自己的故事。一个故事有一个新的结局,那么在现实的生活也就会多一条出路。

8)实践运用。分享和交流的过程是引导学生吸收和内化“故事”全新且适应良好的新策略和行为模式,并引导学生能运用这些策略来解决自己成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或者学习故事中的“行为模式”,塑造自己新的行为模式。

三、在心理辅导课中使用“故事疗法”的作用和意义

1.卸下学生心理防御

“故事”是一种通道,是架于教师与学生心灵之间的一座桥梁,帮助教师进入学生充满幻想、躁动和冲突的内心世界。“故事”是一种间接的媒介,创造了一个跟学生有关但又不是学生自身事件的“过渡空间”,不用直接地向学生“提问”和“讲道理”,以让学生感到威胁,因此会比较容易消除学生的心理防御,更容易向教师敞开心扉,跟教师建立安全信任的关系。同时,“故事”也是学生心灵通向外在世界的通道,打开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学生从中可以看到更加广阔的人生。

2.缓解学生情绪困扰

许多困扰着人类心灵的问题都具有普遍性的。因此,当一个“故事”的情节和冲突的慢慢展现和发展的时候,学生很可能会被感染和触动,然后自己原来不太清楚的问题会被故事中的问题给引发出来,帮助学生了解并洞察困扰自己的问题是什么,让学生开始可能在意识的层面对之进行思考并寻找解决的方法。而故事发展的过程可能就是呈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那么,很有可能在故事结束的时候,学生自己已经从故事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了。如果学生的问题没有在故事中得到很好的解决,那么在分享交流阶段,就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表达问题和困惑,寻找同伴老师帮助的机会,为真正解决问题提供了契机。

3.消除学生的孤单感

每个故事都具有一定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内容,有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民间故事是上百年,甚至是几千年民族文化精神积淀的载体,对人类的心灵具有巨大的安抚和激励功能,能够帮助学生消解内在的孤独感、异类感,使学生把自己的生命与社会、他人、历史、文化联结起来,找到归属感和认同感。让学生认识到:“我不是孤单一人,许多人也都跟我一样有过困惑和迷惘”,找到同类,就找到心灵的慰藉。

4.帮助学生自由联想

故事的隐喻意义不会被意识所控制,可以直接与学生的潜意识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进行“自由联想”。一边是“故事”的结构化、意识化、秩序化与逻辑句法所构成的现实模式,另一边是听故事学生流动的、理想化的、白日梦式的、充满情感参与的“自由联想”的过程,创造了“故事现实”与学生“心灵幻想”的碰撞和沟通,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和现实化的进程。

5.培养正确的世界观

每个故事背后都隐藏着一定的思想和意识,存在着一定的价值判断。我们常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是在这样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中形成的。学生所接触的不同的故事以及对故事不同的解读,最终就会影响到学生看待世界和人生的态度和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6.提升成长发展动力

故事是时间和人生浓缩的精华,它可以涵盖三年、五年、十年,甚至一辈子,把他人人生的发展过程呈现在学生的眼前,穿越时空,让学生看到生命和世界的强烈真实,拨动学生的心弦。学生心理问题被故事“破解”之后,累积的压力和负面能量会得到释放,学生就能更为乐观、开朗和充满活力。同时,每个故事都有它自身的力量,故事主人公顽强的意志和进取力量会给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提升学生前进的动力。

四、小结

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的问题和不足,因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绪负担和障碍,而一个好的故事就是一服“心灵的良药”,能消除障碍,治愈伤痛。在心理辅导课巧妙地使用“故事疗法”,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和观点来看待自身的经历和问题,更好地理解生命的多种可能,重建生命的内在秩序,找到生命的意义和方向。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最新文章
专题信息:
  全国正规的心理咨询师培训(2022/5/3 18:11:22)[2089]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C1)(2021/8/9 12:16:08)[1849]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B)(2021/8/9 12:13:58)[1588]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心理调适(2020/12/12 23:45:29)[2093]
  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与疏导(2020/12/10 23:41:39)[2842]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周建文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